喬建梅
摘 ?要:隨著素養(yǎng)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在教學內容及教學開展形式上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開始本次研究之前,筆者曾就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推廣問題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結合近幾年來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主要從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推廣方法、軟式棒壘球在推廣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式入手,希望文中觀點能夠在軟式棒壘球的推廣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 ?軟式棒壘球 ?體育教學 ?推廣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087-02
1 ?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方法
1.1 體教結合促進軟式棒壘球的推廣
體教結合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國家為培養(yǎng)更多出色體育后備人才而提出的一項重要舉措,體教結合模式的開展離不開對體育及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而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也沿用了體教結合的模式。軟式棒壘球教學中的體教結合中的“體”特指中國壘協(xié),而“教”是指體育分會,在具體實踐過程中2個職能部門會通過共同的討論與研究,為其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制定相應規(guī)劃。就目前來看,中國壘協(xié)負責相關競賽、培訓及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體育會則負責科研及推廣工作。而小學體育教師則應積極參與相關部門組織開展的專業(yè)培訓及活動,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及教學能力。此外,教師可根據(jù)軟式棒壘球在本校的教學實踐情況,以課題、教學設計、校本課程開發(fā)等形式不斷對教學開展形式與內容進行補充與完善,此舉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軟式棒壘球的教學收效,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對體育職能部門科研工作的側面輔助。
1.2 加大科研力度促進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
在軟式棒壘球被納入各階段體育教學范疇之前,國家就此課程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與設計,并對教學開展形式,競賽機制、訓練途徑等進行了簡單的歸納與總結。此外,還根據(jù)不同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及學習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分析結果能夠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科學的理論參考,因此,筆者認為科研是促進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普及與推廣最為重要的致力因素。科研在基層學校及教師的工作當中具體體現(xiàn)為專業(yè)課題研究、校本教材編寫、課題小組交流與研討等形式,以上科研形式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基層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與教學能力,還能為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普及與推廣提供更多科學的參考依據(jù)。
1.3 以競賽為動力促進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
相關比賽的組織與開展通常能夠對運動項目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近年來,中國壘協(xié)組織開展了多屆全國性軟式壘球錦標賽及夏令營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學生參與其中,這對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利的。此外,相關職能部門為了擴大相關賽事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為所有學生提供參加相關賽事的可能性,比賽報名直接以學校為單位進行,打破了全國性體育賽事的報名局限,使參賽人數(shù)得以在短短幾年內翻了幾番。全國性比賽的開展對地區(qū)性及校際賽事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表率作用,也成為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與普及的重要致力因素。此外各類比賽的開展能夠激發(fā)青少年學生參與相關教學活動的興趣,并通過參與比賽對教師的教學成果及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了側面的檢驗,并根據(jù)學生的參賽情況對之后的教學活動進行調整,使之更具針對性。
1.4 定期培訓促進軟式棒壘球普及與發(fā)展
對在職體育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從而促進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普及與發(fā)展。軟工棒壘球被納入我國體育教學范疇的時間尚短,且在我國尚未達到大面積的普及,可供基層教師參考與借鑒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相對較少,要想實現(xiàn)其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普及與發(fā)展,教育職能部門及基層學校應定期對在職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為其建立起基本的教學框架,并要求其通過教學實踐對教學框架進行不斷的豐富與完善。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可通過在區(qū)域教師培訓活動中酌情添加軟式棒壘球的相關內容,也可將相關專業(yè)資料下發(fā)至每個體育教師手中,使之對相關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與掌握。此外,基層體育教師也應充分利用當前便捷的網(wǎng)絡資源,搜集整理其他地區(qū)及學校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并結合本校學生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與完善,使之成為能夠促進本校軟式棒壘球教學發(fā)展的有效工具。
2 ?軟式棒壘球在推廣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式
2.1 軟式棒壘球在推廣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近幾年教育職能部門對軟式棒壘球在我國各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普及與發(fā)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在推廣過程當中卻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問題可分為如下幾個:首先,教學場地及器材的配備不足,據(jù)筆者與周邊多所中小學體育教師的交流發(fā)現(xiàn),有大部分教師認為其所在學校的教學場地及器材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據(jù)了解當前部分學校的運動場地較小,且相關教學器材的配備僅能滿足一個班級學生使用,若遇2個班級同時上體育課的情況,相關器材的數(shù)量則明顯不夠。此外,基于軟式棒壘球運動器材的特殊材質,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的破損率較高,而大部分學校在對器材的補充與修繕方面不夠及時,這也會導致運動器材不足的情況出現(xiàn)。其次,學校缺乏具有專業(yè)軟式棒壘球水平的體育教師,由于軟式棒壘球被納入體育教學范疇的時間較短,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很少,甚至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并未對相關知識與技能進行過系統(tǒng)的學習,僅參加過幾次當?shù)亟M織開展的培訓活動,那么體育教師的軟式棒壘球技能水平和教學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后,軟式棒壘球比賽的開展體制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軟式棒壘球在我國目前尚處于推廣初期,無論是全國性比賽、區(qū)域性比賽、校際比賽還是校內比賽均不約而同地將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并激發(fā)其學習熱情為主要目的,甚至全國性比賽也未設置賽前選拔,而直接以學校為單位為學生報名參賽,在這一運動推廣初期,這種競賽體制確實為更多學生提供了參與其中的機會,但就目前而言,隨著項目的發(fā)展,參賽人數(shù)呈直線上升趨勢,而相關賽事參與者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卻參差不齊,使軟式棒壘球比賽的競技水平偏低,顯然這種競賽體制已經(jīng)不再適合當前的教育形式。
2.2 對常見問題的有效解決方式
通過就軟式棒壘球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中常見問題的分析,筆者提出了以下幾條可行性與針對性較強的解決方式:首先,對學?,F(xiàn)有運動場地及器材進行充分利用,并實現(xiàn)對相關器材的定期檢修與補充。體育教師之間也應合理做好課時及教學內容安排,在運動場地及相關器材不足的情況下,盡量避免在同一時間內有一個以上的班級同時進行軟式棒壘球教學的情況出現(xiàn)。其次,教育職能部門及基層學校應加大對在職體育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力度,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當前便捷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使其軟式棒壘球水平及教學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最后,根據(jù)軟式棒壘球在我國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情況對相關競賽機制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與完善,在保證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比賽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出參賽選手的運動技能水平。筆者建議,可增加賽前選拔制度,對報名隊伍及個人進行初步的篩選,以確保最終獲得參賽資格的隊伍與選手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登軒.關于中學軟式壘球課程建設的可行性研究[J].中學時代,2012,3(8):16.
[2] 丁向蓮.關于蘭州市中小學推廣普及軟式棒壘球運動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4(24):87.
[3] 解鑫.體育院校開展“慢投壘球”選修課程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體育學院為例[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1,5(24):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