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平
摘 要:當今社會,中職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現(xiàn)狀令人擔憂,他們年齡小,中考失利,對自己和周圍的人缺乏自信和信任,究其根源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對現(xiàn)實生活及未來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規(guī)劃,因此,中職生學習哲學非常必要,通過學習,他們能夠正確選擇人生道路,端正人生態(tài)度,對解決現(xiàn)實學習和生活問題也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職生;學習;哲學;必要性
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一門具有強烈生命力的人文學科。哲學也是“人生思辨”的學問,啟發(fā)意義非凡,對人類升華思想,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正規(guī)的基礎哲學課程內(nèi)容并不是那么新穎有趣,因為課程編寫的相對的嚴肅和理論性導致了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中職校園里,學生只重視課程現(xiàn)有的實用性,意識不到哲學課對我們學習和做人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部分中職生對于哲學只是抱著一種應付考試的心態(tài)去學習,不曾把學到的哲學理論和方法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另一部分中職生也僅僅是暫時的興趣而已,課程結束興趣就沒有了,內(nèi)容也就忘了,更別說用哲學知識去指導學習和生活。近年來,有很多觸目驚心的校園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那么問題的源頭是什么呢?是我們的教育一直在給學生教規(guī)矩,而沒有從根源上給學生講清楚立規(guī)矩守規(guī)矩的原因,沒能使我們的學生從思想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我們?yōu)槭裁匆匆?guī)矩去做事,甚至無知而無懼,不能自覺地對自己及其他人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情緒行為易受到各種外界的影響。為此,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思政課教師,就中職生學習哲學的必要性談談自己的看法,愿與各位同仁共同商榷,為我們的中職教育略盡微薄之力。
一、通過學習哲學基礎知識,使中職生合理定位,完善自我
(一)正確認識自己
哲學家斯賓諾沙說“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同樣,世界上有幾十億人,沒有兩個絕對相同的面孔,也不可能存在具有兩個絕對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因此,你,我、他都不一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構造獨特的世界,要想認識世界,了解別人,首先要認識自己。當一個人開始思考自己以及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時,他其實就開始了哲學思考?!拔沂钦l”“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為什么會是這樣的人?”“我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能改變自己嗎?”等等迷茫,不僅中職生有,任何人都會有。莊子說“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每個人的每一分鐘不一定都值得記憶,但有限的記憶又該怎樣記住自己一生中該記住的東西,同時,又能讓我們知道未來的路該怎樣走,這種方法就是學習哲學。那些深奧的、不可思議的,令人頭疼的哲學問題并不是哲學的真面目,也不是哲學的全部,而這些就把我們擋在了哲學的門外,當我們透過門縫看見里面的秘密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前面所說的只不過是哲學的假象,因為哲學不是問題或者說不僅僅是,而是一種思考方式,是人生的一部詞典。同時,哲學并不屬于哲學家,每個人都可以思考那些玄而又玄的問題,就像唱歌不是歌唱家的專利一樣,只有水平的高低,卻無本質(zhì)的區(qū)別。因此,中職生即使沒有考上高中、也不是一流的學生、思考水平有限,也不妨礙他們學習哲學,相反,通過學習哲學,他們學會去認識這個世界和社會,認識自己的所處的客觀實際是什么樣,認識到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是受客觀實際制約的,從而正確認識自己的所有,這樣,他們才能走出自我的陰影,對社會上暗示他們的灰暗前途有正確的認識,克服人們對中職生的偏見,樹立自信心,給自己合理定位,找到自己正確的發(fā)展道路,對人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人們?yōu)榱松婧桶l(fā)展,就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認識事物,就會在自己的思想意識中形成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我們稱之為價值觀。價值觀人皆有之,但是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事物會具有不同的價值觀。人們的價值觀不同,追求的具體目標,對待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和評價必然不同,行為和效果也不同,也就是說,價值觀本身有正確和錯誤之分,而不同的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在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下,對人們的實踐起推動作用,而在錯誤的價值觀的導向下,對人們的實踐起阻礙作用。現(xiàn)代社會,人們行為活動的價值觀開始出現(xiàn)多元化,成年人尚且有選擇困難,何況中職生怎能經(jīng)得起社會大染缸的浸染?因此通過對哲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是社會的人,學會正確處理義與利、苦與樂、生與死的關系。讓學生明白人生價值是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理解二者的辯證關系,旗幟鮮明的告訴學生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如果不給社會做出奉獻,社會又拿什么回報我們,又怎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同時告訴學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虛無主義都是錯誤的價值觀,作為青年學生,要反對和抵制、清除和批判,防止因為錯誤的價值觀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學習哲學對中職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有指導作用
(一)哲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而又高于生活
哲學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說生活中有哲學,但哲學又不是具體的生活。一方面,哲學是對世界根本性或總體性的思考。就空間說,現(xiàn)實世界有很多問題,問題又有多種樣式,哲學是基于具體問題之上的諸多問題間之邏輯關系的把握,而不是就事論事式的羅列問題,描述現(xiàn)象,而是要回答為何、如何、該怎樣的問題。進而言之,從層次上說,哲學要關注并回答根本、終極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哲學并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人們的生活、與人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比如,講要關愛他人,這是生活常識,也是人們的生活準則,可是如果我們思考一下,問題就出現(xiàn)了。為什么在社會中提倡要關愛別人,不關愛別人為什么就不好,根據(jù)是什么?如果找出一個根據(jù),比如說,這個規(guī)則的根據(jù)是社會的整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那么問題又出現(xiàn)了,為什么整體利益就必須高于個人利益,這個根據(jù)的合理性又是什么?當你找到最后的根據(jù)時,那就是哲學。哲學就是生活規(guī)則的最高之根。它是解釋人們?yōu)槭裁催@樣生活而不那樣生活的最終根據(jù)。人們生活中,支配我們行為的每一個規(guī)則背后都有它的哲學根據(jù),所以生活中處處有哲學。哲學問題是從小中見大,很多哲理也都是從此感悟出來的,因此哲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哲學作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看法,它是世界觀;運用它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實際地去分析和處理問題,它就是方法論。因此,哲學需要生活,生活也需要哲學,處在人生關鍵期的中職生更需要學習哲學基礎知識來指導他們的人生,解決他們?nèi)松芯唧w的問題。比如通過學習適度原則,使學生明白平時積累的重要性,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要善于抓住時機取得成功,在生活中要注意分寸,不做過分的事;通過學習矛盾,明白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因此,要堅定信念,相信失敗造就人才,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白生活重點,對未來充滿信心。
(二)提高中職生認識事物的能力
中職生就其年齡而言,獨立意識發(fā)展很快,并且急于從家長的庇護下逃脫出來,可他們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往往跟不上。常常表現(xiàn)為思考問題的直觀性,思想易受所接觸的局部事物的影響,分析問題膚淺片面,常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支配他們的往往是一件事物的新奇性、趣味性、刺激性,這樣就容易以新奇為美好。他們對評價自己和別人品質(zhì)的能力還不高,不夠穩(wěn)定,不夠客觀也不完全,有時會分辨不清是非。通過學習哲學基礎知識,讓他們掌握認識發(fā)展的總規(guī)律,培養(yǎng)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透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zhì),把握事物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自己認識事物的能力。
總而言之,有意義的哲學理論都有那么一種傾向,即對社會、對人本身積極強烈的關懷,就象有人說“雖然哲學本身似乎不能把一壺水燒開,不能讓一堆木頭變成鈔票,但是哲學能引領我們找到把一壺水燒開的方法,把一堆木頭變成鈔票或變成更多鈔票的方法”,但愿人們都能這么認為,這樣,才能認識到學習哲學的意義,才能意識到學習哲學的必要性,更好地致力于職教事業(yè)。
參考文獻
[1] 張偉,陳濟主編.《哲學與人生》教學參考書.中等職業(yè)教育德育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配套教學用書[M].2011.
[2] 趙家祥,王元明.哲學基礎知識.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M].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