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洋管樂是音樂表演專業(yè)中的重要門類,其不僅對于豐富音樂內容,增強樂隊表現(xiàn)力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可以為中西音樂文化的深度交流提供有效平臺。結合目前西洋管樂在國內的教學情況以及社會發(fā)展需求來看,其教學模式需要通過改革來滿足多種要求,而想要獲得良好的改革效果,必須對當前西洋管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西洋管樂;音樂表演專業(yè);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1-0048-02
西洋管樂早在20世紀20年代已經(jīng)被我國的很多音樂學院引入到音樂專業(yè)課程中,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在為音樂學院帶來更為良好的發(fā)展時機的同時,也讓西洋管樂逐漸由學院開始向社會流傳。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沖擊,新中國的音樂教育受到了極大影響,教學內容被“紅色”音樂所充斥,而西方音樂更是被排斥在音樂教育之外。雖然改革開放的到來使音樂教育重獲生機,但是音樂教育水平卻嚴重落后,尤其對于西洋管樂來說,其教學發(fā)展需要重新進行研究。從當前的西洋管樂的教學狀況來看,很多音樂學院只是將其作為“附屬”科目,無論從課程設置還是師資與教材方面,都沒有完全為西洋管樂服務,并且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出現(xiàn)專業(yè)的西洋管樂教材。除此之外,西洋管樂教學中的教學設備也比較落后,再加上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從而嚴重阻礙了西洋管樂的教學發(fā)展。
一、西洋管樂音樂表演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國際交流的深入,使西洋管樂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進而對我國的音樂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西洋管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一)適應社會發(fā)展趨勢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益增多,這為西方文化進入國內提供了條件,其中就包括有著悠久歷史的音樂文化。相比我國,西方的音樂文化在長期發(fā)展中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并且培養(yǎng)出了眾多的優(yōu)秀人才,而隨著中西交流之路的暢通,這些音樂人才開始來到中國謀求發(fā)展,這為我國西洋管樂的教學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另外,西洋管樂的影響力也在社會發(fā)展中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學習西洋管樂,而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各大音樂學院則開始重視西洋管樂的教學情況。伴隨西洋管樂的火熱,管樂團的組建也成為一種趨勢,并且由于管樂團的專業(yè)性極強,需要合格的教師以及良好的教學模式進行支撐。
(二)滿足音樂教育轉型
在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中,經(jīng)歷了由“計劃教育”向“市場教育”的轉變,其中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成為重中之重,但是從目前狀況來看,音樂教育的轉型仍舊沒有徹底完成,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音樂教學中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舊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技術為主導,而對于如何創(chuàng)新、如何提升審美等方面缺乏指導,造成學生的綜合素質低下,阻礙了其未來發(fā)展;第二,學生的就業(yè)能力有待提升。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在畢業(yè)后其失業(yè)率“位列前茅”,很多學生不得不舍棄專業(yè)而從事其他行業(yè),從而造成音樂人才的流失。在這樣的形勢下,西洋管樂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要以培養(yǎng)出高素質且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為目標來開展。
(三)增進音樂文化交流
在西洋管樂的發(fā)展歷程中,處處充滿創(chuàng)新與改革,而之所以能夠取得當前的成果,除了層出不窮的音樂人才外,還包括文化因素的影響。西洋管樂對于我國來說屬于外來事物,必然會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形成沖突,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對西洋管樂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改變,但是其中的精華內容需要保留。在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中,需要秉持“包容”的交流態(tài)度,積極吸取西方音樂文化的精華內容,其中就包括音樂教學中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等,但同時我國也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符合本國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模式。西洋管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增進音樂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其改革的方向應以“多專多能”為標準,進而從實踐層面提升音樂文化的交流深度。
一、西洋管樂音樂表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當前西洋管樂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了其中存在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觀念、課程安排、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以下進行具體闡述。
(一)教學觀念亟待革新
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在很多音樂院校中存在著“重技不重藝”的情況,并且在這樣教學觀念的引導下,學生的演奏水平雖然得到了提升,但是卻在“傳意”方面十分缺乏。在一些音樂學院中,教師普遍將培養(yǎng)學生的技藝水平作為重點,進而在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頻繁練習彈奏技巧,這樣不僅削弱了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力度,而且也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排斥心理,進而影響教學成果。西洋管樂作為一種“音樂”類型,應該從審美層面來吸引學生,雖然基本功的培養(yǎng)是必須的,但是也需要重視學生對音樂藝術內涵的理解,而不能一味采用“重技不重藝”的簡化處理方式。
(二)課程安排不夠合理
在西洋管樂教學的課程安排中存在不合理的情況,首先,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銜接存在問題。一般而言,學生在學習理論課后,應該進行消化理解,然后再通過實踐課來進一步加深理解程度,但是這其中相隔的時間不能過短也不能過長,如果過短容易影響音樂理論的理解效果,如果過長則容易使一些問題被掩藏;其次,實踐課中缺乏“真刀真槍”的演練。在實踐課中,學生接觸樂器的機會較少,原因在于實踐課的排練時間太短,難以讓學生充分感受樂器的“魅力”。理論培養(yǎng)與技術提升是相輔相成的,兩者需要在科學合理的安排下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重點在于優(yōu)化課程安排,突出實踐課的重要性。
(三)教學資源投入不足
在西洋管樂教學中,需要充足的教學資源進行支持,其中最為關鍵的當屬管樂器。但是由于管樂器的價格較高,一些學校會在購買管樂器時選擇那些質量較差、價格較低的產(chǎn)品,進而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不僅如此,這些樂器的保管與維護也需要投入一定資金,尤其是氣候較為潮濕的南方地區(qū),更是要著重對待,但是現(xiàn)實情況中卻往往因為經(jīng)費的不足而縮減了樂器的使用壽命,使樂器質量不高以及短缺的問題更加嚴重。除此之外,西洋管樂教學對于場地也有較高的需求,比如各個聲部混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與練習,則會互相干擾影響學習效果。
(四)教學方法單調落后
在很多音樂學院中存在教師業(yè)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方法的使用方面,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于管樂教師“專業(yè)性”不足,其中很多管樂教師是“兼職”擔任,他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單調落后,難以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另外,教學方法的落后還表現(xiàn)在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技能的不同步上,學生只是“有樣學樣”,而對于音樂作品的內涵卻不能完全理解,尤其是很多管樂音樂作品都是來自西方國家,如果學生對西方音樂文化缺乏了解,則難以做到深入理解這些作品。
三、西洋管樂音樂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
西洋管樂需要通過教學改革來改變目前的狀況,而想要獲得良好的效果,則需要將教學改革貫徹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
(一)明確培養(yǎng)目標,創(chuàng)新課程設置
在西洋管樂教學中,應該明確培養(yǎng)目標,而在目標的設定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生理條件,從而通過相應的課程安排來為學生服務。從傳統(tǒng)的課程設置來看,主要是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銜接環(huán)節(jié)存在問題,而在處理這樣的問題時應該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新性”,要將社會需求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融入其中,這樣才能使實踐課切實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另外,在課程設置方面也要盡可能擴大范圍,從而引入更多的西洋管樂專業(yè)課程,這樣對于豐富學生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
(二)更新教學設施,加強師資建設
教學設施的更新在于增加資金投入,但是投入資金引入高質量設備只是第一步,只有這些教學設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要想保證教學設施的有效使用,需要從提升教學關注度做起,尤其是學校領導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西洋管樂教學中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而除了各種樂器外,還需要在教學場地方面給予充分支持,這對于教學互動的良好開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教學設施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師資建設也應該“迎頭趕上”,比如可以通過聘請國外優(yōu)秀教師作為師資建設的“開端”,進而在音樂文化的理解與技巧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引領作用,使更多的教師與學生獲得“專業(yè)性”提升。
(三)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西洋管樂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更新,而更新的方向應以“多元化”為目標,不僅要在教學內容中融人管樂理論知識與相關技能的培養(yǎng),而且還要從音樂認知方面對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進行引導。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要以增強師生互動為目標,比如使用體驗式教學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深度,而且還能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解決很多彈奏中的問題。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的使用對于提升教學成果也有重要作用,比如可以通過錄視頻的方式了解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彈奏姿勢、呼氣方式等,進而能夠通過針對性的訓練進行改善。
(四)注重實踐活動,構建評價體系
西洋管樂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具有以下作用:第一,有利于基本功的繼續(xù)加強。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彈奏技巧;第二,可以增強音樂感受力,進而在情感表達方面獲得提升;第三,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為管樂團的組建奠定基礎。西洋管樂的教學成果需要通過合理的評價體系來進行評測,而評測的內容除了學生的彈奏技巧外,還應該建立有效渠道來檢驗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因為這兩個方面是保持音樂人才源源不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