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音樂學院以及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同屬于我國跨省全國性社會考級機構,彼此在思想、理念等方面都有相似之處。鋼琴業(yè)余考級作為鋼琴學生廣泛選擇的評鑒制度,在這兩個考級機構之間也有著差異。究其原因是兩個機構的教材內容設定上有所不同。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研究這兩本教材的內容設定、考級設置等,為我國進一步發(fā)展鋼琴教育提供寶貴的經(jīng)驗。
[關鍵詞]鋼琴考級;教材;比較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1-0145-02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鋼琴教育逐漸成為了提升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鋼琴考級作為一種業(yè)余鋼琴演奏評鑒標準已經(jīng)被廣泛認可。作為兩個目前知名度以及認可度較高的考級機構——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和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筆者通過多年教學考察,以第三方的視角將兩個機構的考級教材進行對比,進行歸納總結,以此希望能對當下的考級機構、良莠不齊的考級環(huán)境有所啟示,從而促進當代鋼琴考級的良性發(fā)展。
一、機構簡介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以下簡稱音協(xié))成立于1949年7月,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全國各民族音樂家組成的專業(yè)性人民團體,是我國最早開始采用考級制度對社會藝術教育進行考察和級別評定的機構,也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音理會(IMC)的成員之一。
中國音樂學院是我國民族音樂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委員會成立于2009年9月,由學院領導及學院各專家、權威組成,是文化部批準的跨省考級資格的社會藝術考級機構。
二、鋼琴教材及內容設置
(一)教材簡介
音協(xié)直到今天,先后出版了六套鋼琴考級教材,現(xiàn)階段使用的鋼琴考級教材為2007年出版的由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編著,周銘孫主編的《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它以全新的視角,通過反復挑選比較,組成本套鋼琴學習、考級必修曲目。
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委員會則選用的是2009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主編、葛德月和鄭秀蘭執(zhí)行主編的《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鋼琴》(第二套)。第二套教材的內容,保留了第一套教材中大部分一至九級的曲目,增添了十級的曲目。使廣大業(yè)余學習鋼琴的考生在技術能力上能有所提高、更加成熟,音樂修養(yǎng)更加完善。
(二)內容設置
鋼琴考級教材編寫、出版的機構不同,因此劃分的教材等級層次也存在差異(見表1)
從表格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內容設置上,中國音協(xié)將級別設置為一級至十級。每一級的曲目配置各有四項。除基本練習和技巧性練習曲以外其他兩項根據(jù)層次的不同進行調整和補充。在考核標準上,除基本練習為考官當場抽選一首,其余均為鋼琴教師為學生在三項中各抽選一首背譜考試。
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委員會同樣也是將級別設定為一級至十級。一級至九級的曲目配置各有三項,十級則配有四項。且一級至九級的三項配置均為:基本練習、規(guī)定曲目(分為A、B兩組)、自選曲目。十級的曲目配置則為:練習曲、前奏曲與賦格、奏鳴曲、中外樂曲。在考核標準上,除基本練習為考官當場抽選一首,規(guī)定曲目A組或者B組選擇一組考試,其中規(guī)定曲目各組中最后一首可用自選曲目替換。
三、內容設置比較
(一)中西風格鮮明的教材特色
筆者通過統(tǒng)計兩本教材的樂曲(除基本練習)的曲目數(shù)量結合考核標準上來看,中國音協(xié)的鋼琴考級曲目(不包含基本練習)從一級至十級一共選人105首曲目。中國音樂學院鋼琴考級則以一共選入134首。通過統(tǒng)計,不難發(fā)現(xiàn)兩本教材具有不同的選材風格和側重點。
兩本教材均包含中西方從巴洛克時期至近現(xiàn)代時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這些多元化的音樂都大大提升了琴童的音樂知識層面以及技術層次。通過比較也發(fā)現(xiàn)在中國音協(xié)的教材里西方的作品比重較大,早期古典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以及近現(xiàn)代的西方音樂作品占多數(shù)。并且除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肖邦、舒曼、門德爾松等著名大作曲家的作品外,還選用了阿爾貝尼斯、維拉·羅勃斯、科普蘭等西班牙、拉美、美國著名作品家的作品。而中國音樂學院則是中國的鋼琴小品更多,每一個的級別中都能看到由現(xiàn)代中國作曲家們改編的民歌作品以及由少數(shù)民族作曲家們創(chuàng)作的樂曲。這也是兩本教材中不同的風格側重以及編排特色。
(二)難易度比較
筆者進一步細化將兩本鋼琴考級教材結合考核標準以及上述曲目內容設置進行比較得出:相對于中國音協(xié),中國音樂學院的考核標準中所需要練習的曲目數(shù)量更多,難度系數(shù)更大。
首先,中國音樂學院社會水平考級委員從一級中最基礎的基本練習便包含無升降號的關系大小調六個,中國音協(xié)則是只有一個升降號內的大調三個。而考核標準都是抽選一條,因此給考級的琴童也帶來了難度和花費的時間量。另外除需要抽考的基本練習,中國音協(xié)需準備三首背考,中國音樂學院需要四首。因此同等時間準備下,中國音樂學院需要的練習量更多,對于琴童的考驗隨之增加。
其次,中國音樂學院的曲目難度相對大一些,比如:(1)中國音協(xié)在三級開始設置了復調性樂曲,在中國音樂學院的考級教材中則在一級便設計了復調性的樂曲片段如:卡拉瑪諾夫作曲的《卡農(nóng)》。對于剛步入初級考級的琴童,認識復調作品以及演奏復調,是有一定難度的。(2)中國音協(xié)的七級曲目:克拉莫作曲的練習曲(No.19)在中國音樂學院考級編排中為六級。(3)在八級曲目中,兩者都選擇了巴赫的三部創(chuàng)意曲,但前者選擇的是No.4,而后者則選擇的是No.11。因此可以看出中國音樂學院在曲目的難度上相對大一些。
四、啟示
通過上述的比較,可以看出,在基礎練習上,兩個機構的優(yōu)點是讓考官臨時抽考,靈活性大,預防死記硬背的僥幸心理。但中國音樂學院樂曲量更多,教師和琴童的可選擇性較多,有A/B組有利于鋼琴教師針對琴童的喜好以及擅長處進行挑選,以便于更好地讓琴童發(fā)揮自己優(yōu)勢。
另外,中國音樂學院教材中有編者的作品,如:三級的曲目《不倒翁在笑》和六級的《溪邊嬉水》就是葛德月的作品。通過編者的參與,筆者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教材的大眾信任度以及能讓編者更好調整各個級別的難易度。
同時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兩套教材中,均缺少對曲目以及作曲家的介紹。筆者認為,通過加入這一部分,琴童可以更好地了解樂曲的知識背景:也能更好地理解曲目,擴展知識面,演奏出更符合樂曲要求的作品。
最后,中國音協(xié)作為在中國最早開展考級活動的機構,可以說它的視角是銳利且長遠的,受到英國皇家考級的啟發(fā),教材的編寫也受到西方的影響較大。我們從它包含的西方作品較多可以感受到,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它帶給了中國琴童們更多的西方的音樂熏陶。
而中國音樂學院作為我國民族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它傳承并弘揚著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之美。它用考級作為一扇打開孩童認識民族音樂文化的窗口。
我國的業(yè)余鋼琴考級歷經(jīng)30余年,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為全國音樂考級活動眾多的參加者們提供權威、實用的教材,推動了鋼琴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為社會藝術教育事業(yè)貢獻力量。希望通過筆者的比較和分析,能夠對我國鋼琴考級教材的逐步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給業(yè)余學習音樂的朋友們和考生們提供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