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巧云
[摘要]童話故事具有藝術美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審美視角展開童話教學,使學生從美的角度入手理解、感悟童話,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分析幻想意境、表演感受人物、想象體會人情和展開二次創(chuàng)作等途徑,引導學生理解童話的美,獲得思想的啟迪。
[關鍵詞]審美視角;童話故事;幻想;表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 10-0041-02
基于審美視角展開閱讀指的是欣賞、鑒別作品的美,并在此基礎上做出評價。在指導學生閱讀童話作品時,不少教師只是關注學生是否讀懂了童話的內(nèi)容,卻忽略了學生對童話作品的審美賞析。事實上,童話是一種運用想象、夸張來塑造形象,故事曲折離奇的文體,不僅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特點,而且具有自己獨特的美。因此,在童話教學中,若能基于審美視角選擇適當?shù)慕虒W策略,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閱讀童話的能力。
一、分析幻想內(nèi)核,體悟意境美
童話和其他文體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具有幻想性。學者沈瑩瑩認為,童話的本身就是作者幻想的產(chǎn)物,童話作品的內(nèi)容看似描寫了幻想的世界,但實際上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映射,具有獨特的意境美。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童話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抓住童話幻想的內(nèi)核,理解體驗其意境美。首先,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文本所描繪的意境;然后,用兒童的眼光思考童話所呈現(xiàn)的意境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基于審美視角展開閱讀,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童話的幻想內(nèi)核,體會其意境美。
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學童話,具有明顯的趣味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文本的幻想內(nèi)核,首先引導學生想象:“大家想象一下,牛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樣子呢?青頭在牛肚子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又是怎樣呢?”隨后,鼓勵學生將牛肚子里的情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使學生忽略了“被吞入肚子”的殘忍,體會牛肚子內(nèi)部的形態(tài)美。最后,鼓勵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展開想象:“如果你是一枚小藥片,在被吞入肚子里之后,你會看到怎樣的場景呢?你知道小藥片在人的肚子里做了一些什么呢?它怎么幫助人類治好疾病呢?嘗試用童話的方式將其表現(xiàn)出來吧?!边@樣,使學生通過語言的形式展現(xiàn)了童話的意境美,獲得了對美的認識。
學者陳伯吹認為,若將童話看成是精神世界的物質構造,那么童話也有一個“核”,這個“核”就是幻想。小學生天生擅長幻想,因此童話中的動物、植物等都能說話、會思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童話教學就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描摹萬事萬物,讓他們進入到童話獨特的意境中,從而感受到童話的意境美。
二、借助表演形式,感知人物美
童話大多通過曲折的情節(jié)來反映生活,塑造形象。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組織他們將童話表演出來,就能使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特點,感受人物之美。在學生表演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揣摩人物的言行,思考其行為特點,理解其身上的閃光點。如果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加以分析,那么學生就能獲得更真實的體驗,感受到人物的心靈美。
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的《雪孩子》一文,展現(xiàn)了具有犧牲精神的雪孩子的形象。教學時,如果能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表演活動,讓學生嘗試將雪孩子的形象表演出來,就能使學生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心靈美。在學生表演前,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雪孩子為何會獻出自己的生命拯救小白兔呢?”學生認為:“因為雪孩子將小白兔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薄把┖⒆訉π“淄玫母冻鍪菃畏矫娴膯??小白兔是否也為雪孩子做過什么呢?”學生認為:“小白兔給雪孩子唱歌跳舞,給雪孩子帶來了快樂?!薄翱墒?,唱歌跳舞和拯救生命相比,哪一個更重要呢?雪孩子的付出是否和小白兔的付出不對等呢?”學生認為:“雪孩子的心靈十分善良,它無私地付出,幫助小白兔,并沒有在意這種付出是否對等?!痹谶@個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表演,學生就能更好地展現(xiàn)出雪孩子純真的特點,體現(xiàn)雪孩子無私奉獻的精神。
游戲精神也是童話審美特征的重要內(nèi)容。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喜歡游戲,而童話則是游戲的再現(xiàn)和延續(xù)。因此,在教授童話時,教師不要一味地灌輸知識,而要將游戲融入童話中,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表現(xiàn)自己。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童話的審美特征,感受到作品人物的美,而且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
三、留足想象空間,拓展人情美
童話具有感性的特點,有些人物純真但也很幼稚。這些人物和孩子一樣,心思并未成熟,在生活中難免會有小錯誤。在教學中,如果能引導學生用兒童的眼光去加以賞析,他們就能體會到童話獨特的人情美。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想象,合情合理地進行推理,說說主人公為何會犯錯誤,主人公是否改正了錯誤,自己能否從主人公的故事中獲得一些啟迪。
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的《小馬過河》一文,是一篇耐人尋味的童話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馬十分純真,也十分幼稚,所以在面對是否能過河這個問題的時候,一開始思考十分簡單,缺乏嘗試和挑戰(zhàn)自我的意識。然而,如果以兒童的眼光加以分析,學生就能體會到小馬身上獨特的人情美?!靶●R是否解決了自己的困擾呢?它是通過何種方法解決困擾的呢?”“它一開始詢問了松鼠和老牛,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后來在媽媽的鼓勵下親自嘗試,最后終于得到了正確的答案。”“你覺得小馬以后若遇到各種問題,能自己解決嗎?”“我覺得它能自己解決,它從過河這件事中得到了啟發(fā),以后也會親自嘗試,解決問題?!薄皬男●R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啟迪呢?”這樣學生就獲得了啟迪,在思想認識上有所提升。
案例中,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特點,理解故事情節(jié),從中感受人情世故,體會到童話的精神內(nèi)涵。
四、鼓勵二次創(chuàng)作,表達個性美
童話作品往往具有語言優(yōu)美、形象生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對童話的詞句展開賞析,體會其語言美。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嘗試展開二次創(chuàng)作,通過想象進行補寫、續(xù)寫,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美。
如,在學習了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咕咚》這篇課文后,學生認識到這個故事講了這樣的道理: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動腦筋去想一下,實地去觀察一番,不能盲目地相信他人。在教學中,首先,教師鼓勵學生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在動物世界中,還發(fā)生很多新鮮的事。你知道它們在發(fā)現(xiàn)了新的情況后會怎樣面對嗎?是否還會發(fā)生類似《咕咚》這樣的笑話呢?”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討論的興趣。學生開始討論怎樣構思寫作內(nèi)容。其次,教師鼓勵學生閱讀課文,看看課文怎樣表現(xiàn)小動物慌張的狀態(tài)?!啊贿吪芤贿叴蠼校@一句就寫出了小動物很慌張。故事里重復了好幾次,說明小動物都很慌張。”在品味作品語言、商討寫作內(nèi)容后,學生展開了寫作,表達他們對故事的理解。
童話作品的語言具有色彩美和修辭美的特點。在指導學生賞析童話時,不僅要鼓勵學生體會到這些美,而且要鼓勵學生嘗試模仿創(chuàng)作,以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
總之,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審美角度選擇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童話的特點,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促使學生讀懂童話、感悟童話,獲得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責編 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