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永菊
【摘? 要】? 語文要素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組成元素和落腳點,分布在單元導語、習題設計和文本導讀之中。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在三至六年級各冊書中創(chuàng)新性地設置獨立的“習作單元”,提出具體的語文要素。三年級習作單元可以通過讀導語,識要素;解文本,學要素;用習作,練要素。
【關鍵詞】?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習作單元;語文要素;三年級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提高其思想道德修養(yǎng)及審美情趣的重任。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元”結構,一線為“人文主題”,一線為“語文要素”,兩線均衡遞進,共同落實課標要求。語文要素作為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材明確的一個核心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來討論小學語文三年級習作單元的語文要素。
一、三年級習作單元語文要素解析
1.語文要素的概念。語文要素是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組成元素和落腳點,分布在單元導語、習題設計和文本導讀之中,對教師明確“教什么”和“怎樣教”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陳先云指出,“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每冊書的語文要素呈螺旋式排列,前面學過的要素也會在后面的內容中反復出現,進行遞進學習和運用。
2.三年級上下冊習作單元語文要素的聯系。三年級上下冊的習作單元都在第五單元,上冊的習作單元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薄白屑氂^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下冊的習作單元要素是“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發(fā)揮想象寫故事,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象世界?!眱烧叨际乔耙粋€是閱讀訓練要素,后一個是習作訓練要素。兩冊習作單元中,上冊強調“觀察”要素,下冊強調“想象”要素,表面看關系不大,其實它們之間存在根本的內在聯系。豐富的想象是學生把故事寫生動有趣的一個重要條件,“生動有趣的想象需要豐富的表象儲備”,而豐富的表象儲備要源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在《小真的長頭發(fā)》中,作者就大膽地想象,小真的長頭發(fā)能釣魚,能套牛,能當被子,能晾衣服,能變成樹林,而這些長發(fā)的功能原型都源于生活,沒有對生活的細致觀察不可能寫出如此想象合理又極其有趣的文章。所以上冊的習作單元和下冊的習作單元看似獨立,實際上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
二、三年級習作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步驟
三年級習作單元語文要素訓練的具體落實對發(fā)展學生的習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落實三年級習作單元的語文要素。
1.讀導語,識要素。從三年級開始,在單元導讀中有清晰的語文要素訓練要求,在開始本單元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來看這個單元的導讀,同時引導學生欣賞導讀的圖畫和句子。因為統(tǒng)編本教材的單元導讀一改“課標本”教材用大段文字表述的方式,巧妙地用“三個一”來呈現,即“一句話”“一幅圖”“一個標簽”。以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導讀為例,一句話簡單清晰地表明了單元主題——“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一幅圖以豐富的宇宙想象充滿童趣,覆蓋了整個頁面;一個標簽中前一個是閱讀訓練要素,后一個是習作訓練要素。在清晰地認識了單元的語文要素之后,教師和學生都有了學習的方向,便可以沿著這個方向去前行,在學習文本的時候會更加關注其中的語文要素。
2.解文本,學要素。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有四篇課文,兩篇精讀課文《搭船的鳥》和《金色的草地》,兩篇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通過單元導讀初步認識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后,我們要在兩篇精讀文本中遞進式學習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兩篇習作例文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親近感,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習作打下基礎。
《搭船的鳥》的課后習題,“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觀察,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從這個習題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出編者在引導學生以作者為榜樣,認識到作者是通過“細致的觀察”才寫出美文,同時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致的觀察,然后將自己的發(fā)現以口頭交流方式表達出來。同樣在《金色的草地》中也有類似表達,如“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在這兩篇精讀課文的習題中均充分體現了本單元“仔細觀察”的語文要素。
下面具體來看一下在本單元中的語文要素大致分布情況。精讀課文《搭船的鳥》第四自然段“注意加點的詞語”;精讀課文《金色的草地》第三自然段“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例文《我家的小狗》第二、八自然段“找出‘王子淘氣可愛部分”;例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第四、五、六自然段“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習作部分寫最近觀察的事物或場景,“觀察要細致一些,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注意事物的變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本單元圍繞“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這一語文要素做了螺旋式的排列,把習作能力訓練和閱讀能力訓練結合,在閱讀文本中學習習作技能,在習作中展現閱讀所得。本單元的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也圍繞其語文要素進行梳理總結,進一步提煉方法。在《搭船的鳥》習題中有這樣的表達“讀下面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其中“想象”二字表現了本習作單元“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語文要素與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語文要素之間的聯系,只有在細致的觀察的基礎上才能發(fā)揮想象,寫出好故事。
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也有四篇課文,結構與上冊相似,下面具體來看一下該單元中的語文要素分布情況。精讀課文《小真的長頭發(fā)》第九到十二、十五、二十自然段,“想象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變成什么?用來做什么?”精讀課文《我變成了一棵樹》第四到二十自然段,“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第二到六自然段,“仿照課文說說鉛筆還會有哪些夢想?”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第四到七自然段,“展開想象說一說你還想到了什么新鮮有趣的說法?”習作部分“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本單元的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也圍繞其語文要素做了編排?!安烤幷Z文教材一個單元一個語文要素,隨著一篇篇文本的學習,逐步形成語文素養(yǎng)?!痹凇兑恢сU筆的夢想》中,鉛筆夢想溜出教室變成花兒,跳進荷塘變成荷葉,躲到菜苑里等一系列奇妙的想象都來源于對生活細致的觀察,觀察與想象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在學習本單元的時候可以回顧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進一步引導學生把細致的觀察與奇妙的想象結合起來以便更好地習作。
3.用習作,練要素。兩個習作單元的習作都緊緊圍繞其語文要素展開,教師應該在讀導語,解文本后,充分調動學生所得,通過習作實踐運用,把自己的觀察結合想象寫出來。
【參考文獻】
[1]陳先云.課程觀引領下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9,(3):82.
[2]常志丹.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想象作文編排特點與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19,(1):7.
[3]段宗平.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六點創(chuàng)新[J].語文建設,201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