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
借用了冰心先生的題目是因為在我心里,“只揀兒童多處行”是唐婉老師的課堂追求與實踐。
揀兒童錯過處:回歸學科育人,春風化雨
唐婉老師的課,課如其名,溫婉又有力量,恰如那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課堂上,她從不吝嗇贊美:“小朋友真是聰明!”“你讀得真好,讀書就該這樣有滋有味?!薄靶∨笥雅踔鴷x的樣子,是我站在秋天里看到的最美的風景”……學生回答不清楚的時候,唐老師這樣鼓勵:“老師知道,你心里明白,可是嘴里說不出來。是呀,我們學語文,有時候就是要學會表達這種感覺?!碧评蠋煶T谡n堂上“示弱”:“哎呀,我遇到困難了,誰來幫幫我?”“你教教我,我教教你,我們就這樣學習?!倍嗝篮?、多和諧的課堂畫面,唐老師課上妙語連珠,令人備受啟發(fā)。
教學《會走路的樹》一課的生字時,唐老師邊說邊寫,“記字可以再溫暖一些,陪別人的時候有時只需要你靜靜地站立在那兒,什么也不說,只用耳朵聽 (寫雙耳旁和“立”);有時也可以陪著說說話(寫‘口)?!甭犞@樣溫暖的話語,“陪”字深深刻在了學生的心里。唐老師這么教“送”:“因為關心(關),送了很遠很遠(辶),“關”的最后一筆本來是捺,現(xiàn)在卻寫成了一點。漢字就藏著這樣的一種文化,收放之間有謙讓?!薄芭恪⑺?、遠”學生早就熟悉,但這些字眼與故事中的情意相連,學生易錯過。于是,唐老師帶著學生往前面走了一步。在這一步里,漢字不再是橫豎撇捺的筆畫組合,漢字有文化,有情義,傳遞著愛和溫暖。
《玲玲的畫》一文中的爸爸說:“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碧评蠋熣f:“有時候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能讓事情發(fā)生轉(zhuǎn)機,當然,還需要——‘肯動腦筋。”然后出示放大鏡,將“肯動腦筋”四個字放大?!斑@個詞中的三個字都有‘月,‘月在不同位置,有沒有變化?”學生觀察后發(fā)現(xiàn):“月在下,撇變豎,托舉上;月在左,身變長,講謙讓;月左下,身變矮,與右齊。”唐老師領著學生發(fā)現(xiàn)了同一個部件的變化。接著學要寫的生字“報、拿、及”,唐老師繼續(xù)引導:“這三個字中有一個部首在不同位置,也發(fā)生了變化?!睂W生又驚喜地發(fā)現(xiàn):“呀!常見的‘手竟然還藏著這樣的秘密,它在不同的字中居然有這么多變化,真是有趣!”唐老師的課堂上始終充滿秘密。她帶著兒童在熟悉與陌生間交替行走,經(jīng)歷“咦,怎么是這樣”的好奇,到“嘿,太有趣了”的漸入佳境。課堂的溫度,不僅藏在愛的語言中,更藏在發(fā)現(xiàn)的樂趣里。
揀兒童熟悉處:制造思維沖擊波,向深處漫溯
唐老師常說,和學生在一起,耳朵要醒著,眼睛要睜著,嘴要會說,要及時捕捉學生發(fā)言中的生長點。更重要的是心要和學生同頻共振,能在學生思維惰性的停滯處制造出沖擊波,不時地撩撥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大還是小》是高洪波的散文詩。這樣的課文,教什么?唐老師課前和學生談話:“學生說他的眼睛很大,我說他的眼睛很小,小的呀,他受委屈的時候,連兩行淚都裝不下?!碧评蠋熡謸Q了一個小眼睛的同學,孩子們都說他的眼睛小,唐老師說:“小到笑起來眼睛只剩下一條縫。不過,他的眼睛有時又很大,大得能裝下藍天,裝下大海。評評看,課文里他的眼睛是大還是???”學生有的說大,有的說小,還有的說:“這個大還是小的問題,我還沒有想過?!痹谔评蠋煹囊龑拢瑢W生個個變身“小小蘇格拉底”,探討著“大”和“小”的哲學意義。
教學《春夜喜雨》時,唐老師這樣引導學生感悟“潤”的巧妙:
師:(有感情誦讀)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澆物細無聲。
生:最后一句是“潤物細無聲”,而老師讀成了“澆物細無聲”。
師:你的意思是,我讀錯啦。按我說呀,潤啊,澆啊,不都一樣嗎?
生:春雨是很溫柔的感覺,澆是一下子就澆上去了(邊說邊做動作),潤是慢慢、慢慢地滋潤它。
師:你們聽懂了吧?(生:聽懂
了。)澆是水“嘩”一股腦兒倒上去,潤呢,是慢慢地,由內(nèi)而外的。難怪說,這春雨——
生:潤物細無聲。
師:很好!再聽!(有感情誦讀)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濕物細無聲。
生:不能用“濕”的,因為如果是濕物的話,那本來它就是濕的,就沒有寫春雨了。濕物細無聲就是指那一個植物是濕濕的。
師:同學們,我發(fā)現(xiàn)你們的聽力特別好?!皾瘛敝皇且环N狀態(tài),“潤”是一種過程,就像你們剛才反復提到的一個詞——(板書:滋潤)
師:什么樣的感覺叫“滋潤”呢?你們說的都是這樣一個意思:這雨呀,淅淅瀝瀝,如細絲。如細絲般的雨水滋潤著萬事萬物,小草也在這里萌芽了,這樣一個慢慢的、由里到外的過程,才叫“滋潤”。所以最后一句能改成“濕”或“澆”嗎?
生:不能。
師:這個雨呀,無聲無息,由內(nèi)而外地滋養(yǎng)著萬事萬物,所以“細無聲”,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春雨》。
兩次“錯誤”朗讀,換來了如此深刻、富有哲理的感悟。唐老師用這樣的方式,和學生一起品味詩的用字精準。
揀兒童情淡處:觸發(fā)童真童趣,萌發(fā)情趣
唐老師的教學始終基于兒童立場,關注兒童需求,回歸到兒童的生活世界中去。在《會走路的樹》一文中,“會走路的樹”馱著小鳥去了很多地方,看到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也因此收獲了一段真摯的友誼。如此邊“走”邊“取”(收獲)正應了那個“趣”字。故事中,他們到過哪些地方、看了哪些有趣的地方是教學的空白點。想象是孩子的天賦,但他們有時候會忘了情歸何處,請看唐老師此處的點撥——
師:讀到這里,故事中有沒有你想知道可是作者沒有說的?
生:我想知道他們?nèi)チ四男┯腥?/p>
的地方。
師:怎么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想象,讓想象飛!
生:他們?nèi)チ藙游飯@,看到了兇猛的獅子。
生:他們?nèi)チ诉|闊的草原,看到了奔跑的駿馬。
生:他們?nèi)チ锁B島,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鳥兒。
師:大家想到的地方真多。老師也想讓想象飛,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嗎?
生:想。
師:(出示自制繪本《小樹小鳥去旅行》)小樹帶著小鳥出發(fā)了,一抬頭,看見金燦燦的太陽。小鳥激動地叫起來:“啊,太陽長出了金胡子!”“嗯,好溫暖的金胡子!”小樹呵呵地笑著。他們來到了一所小學校,看到小朋友的小花傘,小鳥激動地叫起來:“啊,多么美麗的小花!”“嗯,一朵朵不怕風吹雨打的花!”小樹呵呵地笑著。他們來到了動物園,看見一只美麗的大孔雀,小鳥激動地叫起來——
生:哇!多美麗的大扇子呀。
生:哇!多漂亮的花裙子啊。
生:哇!孔雀的背后長著這么多美麗的大眼睛啊。
師:真是特別的眼睛啊。他們累了,就停下來說說話。走啊走啊,他們走到了童話世界,看到——
生:看到小豬唏哩呼嚕,看到小兔扯著兔媽媽的耳朵在說——
生:猜猜我有多愛你。他們從白天走到夜晚,看到小熊對著月亮喊——
生:月亮,生日快樂!
師:就這樣,這棵樹天天來陪小
鳥,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他們一邊走,一邊收獲了——
生:快樂。
生:知識。
生:感情。
生:友誼。
師:有一種感情叫友誼。邊走邊取就叫——(課件出示“趣”)我們一
起寫。
在學生只圍繞去了哪些地方天馬行空時,唐老師用自制的繪本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童話故事本身的情趣,放飛想象。于是學生重回童眼看世界的樂、趣、情中,用小鳥般的童真視角看事物,以小樹善意的笑為回應。這樣的教學,既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想象的窗,又延續(xù)了故事的情趣,讓學生在想象的趣味中感受會走路的樹和小鳥之間的真切情意。
從最早聽唐老師上《揠苗助長》《一分鐘》,到《第一朵杏花》《一株紫丁香》《鮮花和星星》《秋姑娘的信》,再到《閃光的金子》《懷素寫字》《識字6》《春夜喜雨》《玲玲的畫》《一匹出色的馬》……唐老師的經(jīng)典課例太多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也太多太多。唐老師喜歡挑戰(zhàn)自我,每次都上新的課文。即使某篇課文上第二次,那和前一次上得也不一樣,她總是從兒童視角帶入新的思考和實踐,所以她的課堂有智慧的火花,有思想的光芒,更有情感的溫度。
我想像唐婉老師那樣上課,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只揀兒童多處行”。
(作者單位:江蘇句容市洪武路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