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辰
不久前,筆者執(zhí)教了一節(jié)公開課《會走路的樹》,整節(jié)課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師配樂范讀、生戴頭飾表演讀、展示學生作業(yè)、學生互評讀書等各種環(huán)節(jié)。真是外行人看熱鬧,內(nèi)行人看門道。上完課后年輕教師都說:“你們班的學生讀書好棒!這節(jié)課很流暢,很有感情!”專家則點評:“課堂應有思維的碰撞,教學不是盛裝表演?!?/p>
后來我讀到了一篇名為《教學不是盛裝表演》的文章,把文中“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簡潔、自然、高效、務實的示范課”這句話記在了工作筆記中。結(jié)合自己那節(jié)“表演課”,做如下反思:
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磨課先要磨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要基于文本,更要關(guān)注學情,注重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會走路的樹》一文的教學目標是:抓住關(guān)鍵詞、特殊標點符號,讀好人物對話。的確,對于一篇童話,這可以作為一個常用的教學目標。可是正如聽課的年輕教師說,我們班學生讀書很棒。通過長期訓練,他們已經(jīng)知道如何抓住關(guān)鍵詞讀好句子,這個目標已經(jīng)是學生自學可以掌握的了。可在課堂上,我仍然花了很長時間來讓學生讀書,正如專家說的:“指導的有點過了。”目標,是應該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學生跳一跳便能夠摘得到的桃子??上н@節(jié)課,沒有讓學生看到想看的風景。對于這篇童話,教學重點應該放到想象上,即續(xù)寫小鳥和大馴鹿見面后的場景上。這樣的教學目標才是既基于文本又符合學情。
同時,有舍才有得,面面俱到反而什么都說不清。只有抓住了教學點,把這一點講透,哪怕一節(jié)課只解決一個問題,追求學會,舉一反三,才會是高效的課堂。
二、少一些形式,多一些扎實
課堂中我兩次用到配樂,一是開頭播放渲染春天草原的氣氛,讓朗讀高手來范讀;二是小鳥飛走時,播放《長亭送別》渲染傷感氣氛,引出小鳥寫給馴鹿的一封信。反思之后,感到配樂朗讀有不妥之處。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有效注意時間本來就很短,不應用過多的音樂和圖片來削弱其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其次,小鳥走時的《長亭送別》,學生都在聽音樂,而忽視了老師的范讀。語文課堂應該多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回歸本源才是高效的課堂。
課堂教學還設(shè)計了小鳥給馴鹿寫的一封信,我讓一個學生在投影儀下書寫,用三顆星評價:正確、美觀、坐姿端正。其實這樣的評價也是我的“一言堂”,除了正確,其他的兩顆星都沒有說服力:“美觀”并沒有具體到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坐姿”更沒有要求到“三個一”等。學生聽了這樣“走過場”的評價,對自己的課堂小練習并不會引起反思。這樣無內(nèi)容的評價形式是在浪費課堂寶貴的時間。
三、課前深入,課上淺出
文中,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后,看到小馴鹿在樹林里走來走去,問:“你也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嗎?”課上,我問學生:“這里的‘也字,可以刪去嗎?為什么?”學生紛紛答道:“不可以,因為它以前就認識一棵會走路的樹?!逼鋵崳业念A設(shè)遠不止這些,小鳥心里肯定沒有忘記原先的那棵樹,后面才會有大馴鹿“常常提起”小鳥,一對好朋友都不曾忘記對方,心里都牽掛著對方,才有“情誼深厚”??上Ф昙壍膶W生不會有如此的情感體驗,不論我怎么引導,他們都只認為這里的“也”,就是表示以前也有一棵會走路的樹。繞來繞去,我把自己繞暈了,把時間也浪費了。后來想想,可以用告知的方法,深入淺出,換一種方式讓學生理解。
課標中關(guān)于閱讀教學有這樣一句話:“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lǐng)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爆F(xiàn)在想來,真是有不同的收獲。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的閱讀體驗強加給學生,學生想不到的,教師不應該強求,多聽聽其他學生的感悟,讓學生各自抒發(fā)不同的想法,百花齊放才是春。
課堂會出現(xiàn)很多新問題,是思維碰撞產(chǎn)生的新知,也會有很多新收獲,只有不斷反思方可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醫(yī)藥高新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