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摘? 要] 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以懸念材料為抓手,以鮮活的語言、故事和畫面為依托,以具體問題的解決為契機,以具體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問題情境;導入;數(shù)學知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浪潮進入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成為數(shù)學教學的一種常用策略.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化解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化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化之間的矛盾沖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充分發(fā)揮課堂意境的效益. 發(fā)揮好問題的情境效益,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能力,還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新授課的課堂導入中,如何才能發(fā)揮好問題情境的效益,激活數(shù)學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呢?本文試圖以教材內容為媒介,以具體實踐探究為教學手段,以激活數(shù)學課堂為終極目標,在初中數(shù)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方法方面做一些嘗試和闡釋.
以懸念材料為抓手創(chuàng)設問題
情境
朱熹曰:“學貴有疑. ”設置“懸念”才能牢牢抓住學生一探究竟的心理,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這一方法引用到課堂教學中,即為“巧妙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 其一方面可以改變被動灌輸式教學為主動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使興趣由單一型向多樣型發(fā)展;另一方面,其能營造輕松、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引領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同時開拓學生的思維,使思維由經驗型向知識型轉化[2].
案例1?搖 講解“求代數(shù)式的值”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你們對自己未來的身高好奇嗎?想不想預測一下未來自己的身高?頓時,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 教師適時出示公式:當父親的身高為x米,母親的身高為y米時,男孩成年后的身高約為(x+y)×■米,女孩成年后的身高約為■米. 在教師巧妙創(chuàng)設的“懸念”中,學生由于好奇心,充分地激活了思維,并情緒高昂地解決了問題,很快,便將“求代數(shù)式的值”收入囊中.
以鮮活的語言、故事和畫面為
依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從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中可以看出,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也是數(shù)學語言教學的過程. 在考試中,涉及與語言表述相關的問題時,大部分學生都存在著無法清楚表達的問題,導致得分率低下. 因此,基于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的視角,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是當前教學的首要任務. 對于初中教師來說,學習素材的篩選、課程上的引入,都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以鮮活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或精彩的畫面為依托,引入課題,一方面貼合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案例2?搖 引入“平移和旋轉”這一內容時,筆者運用了以下鮮活的語言:世間萬物都是運動的,大到宇宙、地球,小至分子、原子,它們時時刻刻都在運動. 運動中最基本的變化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跨入圖形變換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首先,我們一起來探究“平移和旋轉”這一基本圖形變化!
教師信手拈來的一席話,可以博得學生甜蜜童年的回憶和無限的遐想,給予學生聽覺上的別開生面和思維上的別有洞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水到渠成地進入課題.
案例3?搖 教學“有理數(shù)的乘方”時,可以通過故事“古印度國王獎勵象棋發(fā)明家”來創(chuàng)設情境,以趣激思——通過問題“那你們認為每一格該放多少麥?!眮砑ぐl(fā)學生探究,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充分理解乘方的意義.
數(shù)學相對沉悶,需要教師激趣點火,吊足學生胃口,這樣自然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識.
案例4?搖 講授“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知識時,一個精彩的動畫演示不失為好的導入方式. 可以利用動感畫面設計一只饑餓的小貓、三條路和一條烤魚,其中三條路中的一條是直線,另外兩條為曲線. 當小貓直奔烤魚的場景出現(xiàn)時,學生對“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也透徹了,且記憶深刻.
以具體問題的解決為契機創(chuàng)設
問題情境
傳統(tǒng)教學強調預設和把控課堂,而新的課程理念卻注重解決和生成. 恰當?shù)乩镁唧w問題的解決這一契機,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之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動力資源,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案例5?搖 教學“合并同類項”時,首先出示問題:小紅、小芳和小明三人去食堂買早餐,小紅打算買10個雞蛋、5根油條和3個包子;小芳打算買5個雞蛋、3根油條和2個包子;小明打算買7個雞蛋、3根油條和2個包子. 食堂的雞蛋、油條和包子分別設在三個不同的窗口,因處在早餐高峰期,窗口隊伍都很長,現(xiàn)請你為他們出出主意: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買到所需要的餐點呢?這樣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討論后得出答案:小紅、小芳和小明合并三人的總數(shù)后再每人去購買一種早點.
教師抓住契機,拾級而上:在式子3x2y-2xy+2x2y-6+5xy-10中,哪些為同類項,該如何合并?學生類比上面的例子,很快便理解和掌握了同類項的合并方法.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氣氛十分濃烈,取得了課堂教學的成功.
以具體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設問題
情境
課堂教學中,可用活動精心打造問題情境. 如自制學具后演示,并一起實驗和觀察,充分展現(xiàn)心理暗示作用,誘發(fā)學生的活動動機,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去想象、去思考、去探究、去解決問題.
案例6?搖 教學“矩形”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動手剪出一張矩形紙片,并提出問題:淘氣想利用一根細繩去檢測這個紙片是否為矩形,你能幫幫他嗎?這是一個有趣的經典問題. 學生通過理解思考、直觀實驗、記錄判斷、交流反饋,呈現(xiàn)了如下想法和結論:當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時,這個四邊形為矩形. 可見,學生經歷比、拼、測等實踐過程后獲取了感性經驗,并親歷了矩形的識別過程,體驗到了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和魅力.
案例7?搖 教學“概率幫你做估計”這一內容時,教師首先出示了一個裝有乒乓球的布袋,并拋出問題:“你有辦法估計一下老師這個布袋內有多少個乒乓球嗎?”學生經過思考,提出了嘗試摸一摸的方法,嘗試后依然很困惑,百思不得其解.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嘗試尋求解決方法. 學生經過討論,呈現(xiàn)了以下方法:首先從口袋中取出10個乒乓球并進行標記,然后將它們全部放入袋中,攪勻,再摸一次球并計算標記球的比例,以此來估計袋中乒乓球的總數(shù). 學生開始創(chuàng)設以操作情境為主線的活動,通過摸球、計算和體驗來理解“概率的估計”,初步掌握基本方法. 學生初步生成體會后,教師拾級而上,問:“你們得出的結果差距大嗎?有沒有方法估計得更準確呢?”學生通過比較,想到可以通過多次操作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使結果更準確.
這樣的教學過程,充分凸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目的,能讓知識在實踐、猜想和歸納中自然生成.
總之,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新授課的引入中,要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學生在特定的“境”中產生好奇、困境、質疑、渴望,讓學生從枯燥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數(shù)學,讓思維在拉長的“問題鏈”中淺入深出,讓數(shù)學思維和內在思想逐步“落地”[3].
參考文獻:
[1]張奠宙,張蔭南. 新概念:用問題驅動的數(shù)學教學[J]. 高等數(shù)學研究,2004(05):10.
[2]曾小平,呂傳漢,汪秉彝. 初中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現(xiàn)狀與對策[J]. 數(shù)學教育學報,2006(4).
[3]趙文彬. 淺談數(shù)學教學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 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