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健
【摘要】體育教學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理論知識和鍛煉身體,還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競爭意識,協(xié)作、團結品格的培養(yǎng)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作為高中體育老師,要本著為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個宗旨,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毅力、堅持、團結、奮斗等優(yōu)秀品質,為學生更好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體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把激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當成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主要途徑。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大多數(shù)高中生都迷戀于電子產品,導致他們在學習之余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更沒有體育鍛煉的意識。這對高中生來說,不但對他們的學習不利,而且對他們身體健康,綜合素質來說都缺少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在素質教育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希望學生能在學習文化基礎課程的同時,也能提高身體素質的,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為祖國和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強的人才,也能讓每一個學生成為祖國發(fā)展的一股力量。這既能實現(xiàn)素質教育下高中體育教學的目標的,也能為學生和高中體育教學的助一份力。所以借此,筆者結合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對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方法,談幾點自己的嘗試,與大家交流。
一、提高體育教學的紀律性,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在一些老師和學生的認知里,自由性比較高,學生隨便可以參與任何活動,也可以不參與任何活動。這種認識顯然是錯誤的。雖然高中體育由于它自身的特點,又加上體育課大多都是在操場上,在室外,但是體育課堂上也要講究嚴明的紀律性。有了紀律性一能保證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能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紀律,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堅持的美德。所以,作為高中體育老師,在教學前首先要給學生講明紀律,從隊形列隊、走姿開始,為學生樹立嚴格的紀律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體精神。對于在體育活動中反紀律的學生,老師不能姑媳、遷就,要及時指出他們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他人意識,集體意識,養(yǎng)成學生的責任心。如為了強化學生的意紀,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給學生設計、安排一些相關意志訓練,如俯臥撐、仰臥起坐的鍛煉等,鼓勵學生超越一般臨界錢,也鼓勵學生超越自己,如本來自己能做25個,堅持做26、27等,這樣對于學生意志的培養(yǎng),耐力的提高非常有用。同時,對于高中體育課堂的整體的教學來說,也是一種積極的促進。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積極性
競技、競爭本來是體育活動的靈魂。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并通過一定的體育項目提高學生的競爭賽能力,是提高學生品質中競爭意識的關鍵。加之,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并行,作為新一代的高中生,在學習中、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明里、暗里的競爭,如果學生沒有競爭的意識,沒有抗壓的心理能力,對于學生身體發(fā)展、成長和學習來說,都可能是一種影響。所以,作為高中體育老師,要利用高中生好勝的心理,在教學中設計、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體驗競爭,獲得競爭勝利后的成功喜悅。如在組織學生進行100米短跑訓練時,老師就可以把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小組,規(guī)定最后兩名的小組全成員做俯臥撐,進行有針對性懲罰,鍛煉學生耐力,讓學生意識到競爭、勝力的重要性,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習與鍛煉帶給他們的樂趣。
三、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參與
以往高中體育教學內容的枯燥、單一,這也是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主要因素。所以,在新課標下,要想切實保證高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就要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以此來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發(fā)展。如為學生設計花樣比賽項目、競爭競技活動、籃球比賽、宣傳體育價值、發(fā)展學生個性體育等,幫助學生從心理愛上體育,樹立其終身體育意識。作為中高體育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一些符合他們的體育項目,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體育鍛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讓學生在體育學習與鍛煉中真正受益。只要老師真正能根據(jù)學生的需要,設計一些精彩、豐富的,并適合學生心理學習需要的體育項目和學習內容,不但能讓學生對體保持興趣,而且還能有效完高中體育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總之,隨著我國新課程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作為高中體育老師必須要不斷突破原來單一、枯燥的體育教學模式,研究、創(chuàng)新出更加科學合理、更加適應現(xiàn)代學生的教學模式,從而真正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的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景軍艷.新課改背景下運城市鹽湖區(qū)高中體育教學內容的調查分析[J].運動,2013,(08).
[2]柳長波.對瑞安第九中學體育教學的調查——基于新課改的高中體育選項教學模式研究[J].東西南北,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