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英
摘要:皮影藝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備悠久的歷史及獨特的審美價值,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這種大環(huán)境,皮影的傳承保護應該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本文主要分析當前山西皮影藝術的現狀及保護措施,希望能為山西皮影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山西皮影? ?非遺傳承? ?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J528.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4-0020-02
中國有很多傳統藝術形式,皮影是其中之一,山西皮影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精髓,是一種古老而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形式。其發(fā)布在山西的中北部以及南部地區(qū),主要包括呂梁、大同、曲沃、侯馬等地。山西皮影起源的最早歷史尚有待考證,但截至目前考古資料顯示山西皮影的產生最早可追溯至宋金時期??脊艑W家在宋金墓葬中發(fā)掘多處影戲壁畫,表明宋金時期山西皮影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并已在百姓階層流傳開來。山西皮影的興盛時期主要在清代,此時山西皮影借助其獨特的優(yōu)勢迅速流傳至其他地區(qū),并且得到了廣大百姓的認可。在科技不發(fā)達的過去,皮影成為了眾多男女老少喜聞樂見的娛樂項目之一。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環(huán)境下山西皮影的現狀分析
山西皮影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具備較為廣泛的觀眾及獨特的審美價值。然而在現代社會飛速發(fā)展影響之下,皮影藝術逐漸被人們所淡忘,這樣一些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今社會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
首先,傳統皮影藝術與現代社會發(fā)展速度的脫節(jié),觀眾越來越少。隨著現代化的發(fā)展,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在移動網絡普及之后,人民群眾的娛樂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娛樂觀賞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使皮影藝術很難去適應當今生活節(jié)奏如此之快的現代化社會,皮影這種傳統藝術漸漸喪失了觀眾。
其次,皮影藝術的制作難度相當之高,難以進行大批量生產。皮影制作的步驟較多且較為復雜,分為制皮、雕鏤、描樣以及上色等工藝,全部加起來有十多道之余。在這些階段中,無論哪一階段出現問題都將導致功虧一簣。由于其精雕細琢的特點,加之皮影色彩造型的難度,熟練的手藝人制作一個皮影通常要花費數周之長。且皮影制作完成之后的保存也非常講究,濕熱的溫度將導致皮影發(fā)生形變,長久的太陽照射也會使得皮影的顏色毀掉。以上幾個難點使皮影制作難以進行批量化生產。
再次,皮影藝術推廣不全面,面對失傳的危機。由于老一輩的皮影制作者與表演者年齡逐步增長,慢慢的退出皮影藝術界。但是,對于皮影文化的接班人卻為數不多,僅靠民間現存的皮影藝人來傳承皮影藝術遠遠不夠,很多皮影相關的演唱、制作以及雕刻工藝面臨失傳,皮影匠人減少對皮影的生存與發(fā)展提出了挑戰(zhàn)。山西皮影藝術的發(fā)展離不開專業(yè)的皮影藝人。雖然近些年我國已不斷加強對皮影藝人的培養(yǎng)方面的做出了嘗試,如通過在高校普及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教育的方式,讓廣大青年接受皮影文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引導更多熱愛皮影的年輕人參與到皮影工藝傳承與保護的工作,此方面有了一個很好的勢頭,但對山西皮影的良好傳承依然杯水車薪。
隨著文化產業(yè)市場化發(fā)展,皮影逐漸引起人們強烈關注,被國家劃為“非遺”重點。當下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皮影如何更好地實現傳承與創(chuàng)新,仍然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難題,這也是當期亟待探索與解決的問題。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司長陳通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關系到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身份標價和價值追求,有助于維系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是全民參與、惠益全民的偉大事業(yè)。需要人們努力搶救和維護,加強傳承和發(fā)展。這是我國傳統文化更新發(fā)展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加強文化建設目標必經的路。山西皮影藝術的生存與發(fā)展正受到巨大挑戰(zhàn),應加強山西皮影戲的相關研究保護至關重要,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的出臺避免山西皮影戲的失傳。
二、山西皮影保護與傳承的應對策略
科技改變中國、科技也可以讓非遺在新時代下流光溢彩。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通訊、互聯網等科技領域核心技術的發(fā)展,將為非遺帶來了多樣化的傳播手段,激發(fā)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生機和活力。因此利用現代科技,增強山西皮影的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了山西皮影藝術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山西皮影經歷漫長歷史的發(fā)展與沉淀,積累了大量珍貴的文化劇目,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山西皮影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傳播、展示及創(chuàng)新。
(一)利用現代科技,加強皮影藝術的宣傳展示
皮影藝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具備悠久的歷史底蘊以及審美價值,保留了鮮明的中華特色。 因此我國應該加強對皮影文化的宣傳,組織相關皮影文化宣傳活動,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皮影文化的熏陶,進而促進傳統皮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如今年熱播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本草中國》等紀錄片,讓觀眾們用更直觀方便的方式看見非遺、聆聽非遺、觸摸非遺、品味非遺,社會青年一代從追星、追劇,到最后追著非遺看便是很好的案例,正如馬伯庸先生所言“影像的使命已不僅是還原歷史文化亮點,更是喚起現代人對優(yōu)秀文化的濃厚興趣和傳承意識。”據統計現階段山西皮影戲的劇目大約三百多種,其中大部分的劇目都是傳統劇目,題材十分廣泛,山西皮影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對優(yōu)秀劇目進行篩選,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傳播。這樣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保留了傳統皮影藝術的特點,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現代流行的形式進行傳播,讓皮影戲能夠更好地被觀眾所接受與喜愛。
(二)利用現代科技,創(chuàng)新皮影藝術的制作方式
皮影的傳統制作方式主要為平面造型,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皮影的制作可以與二維、三維技術等實現結合。如利用現代科技將皮影以現代數字動畫的方式展現給觀眾,這樣可以極大地簡化傳統皮影制作的過程,而且通過現代數字動畫可以對人物的塑造更加形象生動,例如實現皮影中人物的造型、面部表情、影人動畫等內容的跨越式發(fā)展。同時使用二維動畫的關鍵幀技術、Flash 動畫技術可以讓皮影人物的裝飾色彩更加活潑,人物個性特點越發(fā)突出。這種借助現代技術可以實現皮影戲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使其符合現代審美,有助于吸引更加廣泛的觀眾群體,進而保證皮影更好的服務于人們,發(fā)揚人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在設計動漫中的人物造型時應充分結合皮影中人物特點,吸取山西皮影中人物造型的優(yōu)勢,以便于更加真實的反映山西皮影的面貌,例如設計人員在描繪山西碗碗腔影戲中人物造型時,應該特別關注對人物面部結構的描繪,大多情況下,常見的描繪方法為正側面的五分像,但是在頭飾描繪階段則應該利用半側面的七分像,這樣有助于實現人物造型組合方式的多視點。同時在動漫人物刻畫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地域特色對人物造型的影響,只有具備鮮明地域特色的人物形象才更加具有生機與活力。
(三)利用現代科技,創(chuàng)新皮影藝術的體驗方式
現階段 VR技術發(fā)展較快,而且其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如果將皮影制作與 VR技術結合起來,它將使觀眾能夠體驗 VR天堂中陰影、雕刻、著色和拼接的制作過程。這可以極大地激發(fā)觀眾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對影戲的保護和傳承起到積極的作用?,F代社會游戲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重要方式,皮影戲可以與現代游戲制作相互吸收借鑒,將皮影元素融入到游戲之中,這樣可以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觸到皮影,并且可以在游戲劇情中融入皮影的相關劇目,介紹皮影的相關知識,增加人們對山西皮影戲的了解,從而促進對皮影的傳承和保護。
山西皮影的發(fā)展與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的結合,能夠很好地促進不同藝術門類突破固有邊界的限制,進而給藝術的發(fā)展與更新創(chuàng)造更加廣闊的空間,同時這種方式還能夠讓傳統的皮影保留傳統藝術的精華,打破門類之間的界限,為其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生存環(huán)境。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將皮影與其他數字媒體藝術相結合,使傳統的皮影保留了獨特的藝術美感,使皮影得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傳統藝術應跟隨時代,山西皮影藝術的保護也應保持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原則。通過對現代科技的利用將山西皮影融入到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之中,有了科技創(chuàng)新這雙翅膀,山西皮影便可逾越歷史的隔閡,走南闖北、遠渡重洋,飛到歷史的任何一個角落。
參考文獻:
[1]楊向明.數字博物館及相關問題[J].中原文物,2006,(01).
[2]閆子飛,朱琳.皮影圖案在現代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前沿,2014,(09).
[3]王育濟.文化市場與營銷[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