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玲
摘?要:語文課離不開讀,老師講得好,不如學生讀得好?!八刈x”不是單純地將經(jīng)典作品進行死記硬背,而是要求學生在誦讀中體悟語言,體悟文化精髓,然后熟知于心,化為一種無意識記憶,化為一種融合血液里的文化記憶。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古詩微課;智慧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1-080-1
素讀是指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將其反復誦讀,爛熟于心,從而達到夯實文化根基的目的。語文課離不開讀,素讀為我們提供了深閱讀的一種便捷高效的途徑。我們對素讀內(nèi)涵已從純粹的死記硬背的讀,發(fā)展到觸及作者和讀者靈魂的心靈對話,這樣得來的閱讀體驗,將使學生終身受用不盡。
一、用“微課”引導學生素讀
讀懂詩文最好方法,就是走近作者內(nèi)心,讓學生親身體驗詩人創(chuàng)作的過程。由于一年級的孩子對李白了解不多,如果單純地介紹李白及寫作背景,學生可能不太容易專注。于是。教者在上課前,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著重了解李白寫這首詩的過程,從而豐富學生對李白及《古朗月行》這首詩的認識。在觀看微課前,筆者要求學生專心致志,必要時老師可以暫停,讓學生及時回味所學習到的內(nèi)容。觀看微課后,筆者設計了一個直白的問題:“看了微課視頻,你知道些什么?”有的學生說,李白寫詩很厲害,是詩仙;有的學生說,李白是一位有想象力的詩人;還有的學生說,李白善于使用夸張的手法。學生們的這些感受,為下面《古朗月行》的素讀,做好了鋪墊。
二、用朗讀引導學生素讀
為了提高學生素讀的水平,教師應引導學生朗讀《古朗月行》,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在古詩厚重的韻味中遨游。首先,老師進行的示范引領(lǐng),讓學生自然了解五言古詩的讀法,感受古詩的韻律美;。然后,再讓學生自由地讀,大聲地的讀,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韻味。教師還可以先指名學生讀,再讓學生點評,體會詩句的音韻美。讀是學習古詩的基礎,作為教材中積累詩篇,教師應讓學生會讀會背是最基本的要求,。雖然課文中選取全詩的前四句,但是并不影響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讓孩子在讀準節(jié)奏的基礎上,美美地讀,靜靜地讀,讓孩子們體會月夜寧靜的美,體會詩人豐富神奇的想象。這時素讀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讓學生在細細讀中與詩人對話,逐漸對《古朗月行》前四句詩意、詩境、詩情有更深入的理解。正像孩子們說的那樣大李白比小李白會寫詩,但大李白卻沒有小李白這樣快樂,孩子們讀到了成長滋味,也是人生體驗。這對詩人的理解可以說又進了一步。
古人讀書,重在素讀,醉在吟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句話并不是說讀了一百遍,學生就真的可以理解其義了。其實,有的人可能是要用一生的時間去讀才能有所感悟。所以,在學生讀時,老師應適當引導。這首詩前四句較為淺顯,很適合一年級的孩子理解吟誦。孩子們雖然大部分都能理解詩歌的情境。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感悟到詩中美妙的意境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再一次體會詩歌神奇美麗的意境,讓學生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在明亮月色下,像李白那樣大聲吟誦《古朗月行》。古人作詩,多為吟唱,但很多古韻已經(jīng)失傳。吟唱古詩,更能表現(xiàn)詩歌的情意美,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對今后學習古詩,提供了新的學詩方法。孩子們應著音樂美美地唱著,也唱出了李白詩的仙韻,唱出自己心中的月亮,更唱出詩人的夢想。
三、用素讀引導學生寫作
學習古詩詞不單是會背、會賞析,更高層次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边@里所強調(diào)的是熟能生巧,學以致用,創(chuàng)作是讀的成果最好展示。詩不但是微閱讀的好材料,其實也是微寫作練筆的好形式。針對低段的作文起步的孩子,寫寫簡單的詩也是很好語言訓練。這也給孩子們從小背誦古詩文提供了一定的用武之地。
有了二、三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學生對《古朗月行》的意境美就會有較為深入的理解?!豆爬试滦小非八木湔Z言形式較為簡單,這給一年級孩子們作為學寫的范本非常合適。教師引導孩子通過學寫古詩,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從而燃學生學寫詩的欲望。在剛開始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說出很多意象,引導孩子們?nèi)ヌ暨x一些更具有詩意美的景物來表現(xiàn)月亮色、形、態(tài),不知不覺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然后,教師可將圓月?lián)Q成彎月,嘗試在新情境中讓孩子能像李白運用“瑤臺鏡”的方法,來靈活運用學過的“現(xiàn)代詩《小小的船》”來入詩,告訴學生古人作詩也常用這種方法。學習詩歌創(chuàng)作不是一堂課就解決的問題,這堂課只是嘗試而已。其實讀詩,不如創(chuàng)作詩,要真正體會詩人情感,最好方法是你也拿筆來寫詩。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shù)之根?!币虼?,教師應該讓學生從小就樂意去讀,自覺去讀,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小就充滿自信地進入詩的海洋,走近我們母語的精華,這對他們學習中華文化的精髓將大有裨益。
陶行知說:書是一種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為著用,為著解決問題。斷不可以呆讀。將《古朗月行》進行素讀,是一次有意義的教學嘗試,也是微閱讀素材活用到智慧課堂的一次大膽的實踐。教師應精心設計、智慧運用微課,以幫助學生走近文本及作者創(chuàng)作現(xiàn)場,為學生提供學詩寫詩的情境??傊?,要想真正理解詩人,就要讓師生用文字去叩響詩人心扉;要想真正理解詩人,就要拿起筆讓自己也成為詩人。
[參考文獻]
[1]朱喬森編.朱自清全集(第二卷)[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2]陳琴.素讀經(jīng)典課堂教學的講與讀[J].語文教學通訊,2015(05).
[3]汪世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素讀初探[J].今日教育,2011(03).
(作者單位:南通市通州區(qū)騎岸小學,江蘇 南通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