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霞
【摘 要】本文論述“互聯網+”時代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構建,從提高聲樂教學效率、實現個性化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擁有豐富的教育共享資源等方面分析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闡述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交互性、濃縮性、人本主義等發(fā)展內涵,以及補充型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型教學等發(fā)展模式,提出完善慕課平臺及硬件設施建設、建立聲樂慕課課程質量保障機制、健全聲樂慕課教學管理機制、完善聲樂慕課教學評價體系等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慕課聲樂教學模式 交互性 濃縮性 人本主義? 補充型教學發(fā)展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型教學發(fā)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3-0181-03
慕課是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產生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作為線上教育的學習平臺,慕課對教育的影響正日益增大,通過慕課教學平臺,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發(fā)生重大改變,線下教學變成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固定的時間場地教學變成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教學。同時,多媒體為學生帶來大量音頻、視頻、圖片等學習資源,這些都是傳統(tǒng)聲樂教學方法所不能及的。在此背景下,如何將慕課與聲樂教學融入虛實一體化的聲樂慕課教學中,構建“互聯網+”時代慕課聲樂教學模式,已成為課程改革重點研究的對象。本文試從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發(fā)展內涵、發(fā)展模式、構建策略等方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慕課聲樂教學模式及其構建進行探討,以促進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轉型,推動慕課與聲樂教學的交互越來越深入和緊密,實現聲樂教學在新時代的新發(fā)展。
一、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一)提高聲樂教學效率。慕課教學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便捷性和即時性,課程不再受單一教學系統(tǒng)限制,課堂也不再由教師主導,人工教學管理向智能教學管理轉變,無論是在課程學習還是教務工作方面,都使得效率有很大提高。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慕課正在持續(xù)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聲樂教學課程一般根據課時進行安排,學生被要求在特定的場所和時間內進行學習,因此出現了無法按照自己意愿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的窘境。在傳統(tǒng)聲樂教學中,教師授課時間長、內容多,給學生造成不小的負擔。同時,因聲音的特殊性,演唱歌曲時所發(fā)出的聲音傳入學生的耳朵后,不能完全客觀地體現其本質,影響學生對聲音作出明晰的判斷。聲樂慕課的出現打破了這一窘境,學生通過反復觀看錄播的視頻,既能較客觀地辨別自己的聲音和表情,又能鞏固和加深對教師所授內容的理解。慕課教學模式的方便快捷、教學內容的精練扼要,在實現隨時隨地線上學習體驗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使得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已是時代大勢,為慕課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各類移動設備和終端系統(tǒng)的快速發(fā)展,將使聲樂慕課教學更加高效,真正實現學生隨時想、隨時學的目的。
(二)實現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學是聲樂教師基于每一位學生的聲線特點、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音樂把握能力等,以尊重學習者的個性差異為前提,旨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個性化的學習需要一個載體,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勢必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的平臺來展示個性化的教育,而聲樂慕課承擔了這樣的角色,成為聲樂個性化教育進行教學的有效載體。聲樂慕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上更加自由和便捷,將其融合于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授課教師或課程內容,呈現出一種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特點等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課程,十分契合聲樂教學的需要。這樣就能讓每個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歌唱方法,長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同時,慕課實現了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它可以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學習程序、學習方法等,有助于實現聲樂教學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個性化教學。
(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相對于傳統(tǒng)聲樂授課模式,自主學習具有能動性、相對獨立性和有效性的特點,在當下的網絡時代,學生更加習慣和偏愛用高科技設備和新的移動信息技術進行學習,運用慕課進行聲樂教學的方式與當前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匹配,不僅可以依據個人愛好和訓練的實際情況來調整上課狀態(tài),還可以調動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優(yōu)化課堂學習效果,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同時也符合聲樂課程教學的要求。聲樂慕課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聲樂學習內容,它基于互聯網之上的技術能便捷地對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總結和要點歸納,凝練了課程中最重要的信息和要素,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選擇喜愛的課程和教師,也可以通過調整聲樂慕課播放速度,暫?;蛘叻磸筒シ牛S時隨地汲取知識。這樣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擁有豐富的教育共享資源?;ヂ摼W的開放性與共享性給慕課帶來海量資源,借助慕課平臺,聲樂課堂可以搜集到大量的音樂教學資源,其中包含視頻、音頻、樂譜、歌譜和各類參考文獻等,這些原本看來珍貴和稀有的聲樂類資源,如今變得唾手可得。在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中所需要的教學資源或資料主要從教材中獲得,但教材中的內容或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無法得到充分的展現,很多擁有價值的原始資料只為少數人所知,而聲樂慕課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極大地豐富了其對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積極作用。聲樂課程屬于技能技巧型藝術課程,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在求學過程中,學生尤其渴望得到業(yè)內名師或著名歌唱家的指點,但因受到經濟條件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且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有限,對于普通學習者,特別是家庭困難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慕課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情況,通過對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人人能跟名師學習、個個能與名家交流成為現實。
二、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內涵
“互聯網+教育”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讓其與教育跨界融合,將兩個不相連的事物有機結合,慕課聲樂教學模式來源于傳統(tǒng)又不同于傳統(tǒng)。它的出現為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廣闊的平臺,為慕課與聲樂教學融合發(fā)展的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也為聲樂學習者的學習創(chuàng)造新的途徑,更是二者融合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一)交互性發(fā)展內涵。首先,交互性關系是慕課與聲樂教學融合發(fā)展的基本關系類型,交互性關系的建立與強化是慕課與聲樂教學相互融合的重要內容。在聲樂慕課的教學中,參與互動關系建構的教師與學生通過互動傳播知識、汲取營養(yǎng),實現個體學習和發(fā)展的目的。其次,慕課與聲樂教學交互關系的建立基于互聯網之上,是雙方唯一的建構平臺,同時也強化了關系的持續(xù)性。最后,這種交互關系是多方參與構建的結果。如聲樂慕課的構建和運行同互聯網、高校、慕課開發(fā)公司及相關的技術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性的發(fā)展內涵充分體現了慕課與聲樂教學模式的強大整合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這種交互性的發(fā)展趨勢將變得越來越緊密。
(二)濃縮性發(fā)展內涵。濃縮性發(fā)展是慕課與聲樂教學融合發(fā)展的主體特征之一,聲樂慕課不同于網絡精品課程,它的內容精、時間短,具有高度的濃縮性,課程經過了精心的提煉,是濃縮了的知識的精華部分。在聲樂慕課教學中,它要求教師必須抓住核心問題,如整堂課只講解氣息的運動原理、喉位的穩(wěn)定技巧、音色的調整方法、歌曲的藝術處理等,因為要在短短的15分鐘左右時間內對問題進行清晰的解讀,甚至只講解某個問題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樣,教師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完成整個課程的講解,也可以保證學生擁有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tài)完成課程的學習,教學成果和學習效果都將大大提高。當然,值得注意的是,要堅持去“繁”就“精”、“精”而不“簡”的教學原則,因為聲樂慕課既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繁多的講解,也不是對知識點簡單的梳理,而是力圖聚集核心問題,直指內容要點。
(三)人本主義發(fā)展內涵。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移動信息技術滲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聲樂教學模式也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主導授課到以“學生為中心”主動學習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轉變即是人本主義思想的內涵體現。人本主義思想強調人的價值、尊嚴和潛能,主張教育應培養(yǎng)自我實現的、整體和創(chuàng)造性的人。在聲樂慕課教學中,學生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具有主體性地位,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都是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符合“自我實現”的課程,從而實施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傳統(tǒng)聲樂教學中,基本都是教師講解方法和技巧、傳授知識等,學生大都是被動學習,很多問題一知半解,但又不敢或不愿意跟教師進行深入的探討,使得教學效果很難提高。而運用聲樂慕課平臺,師生之間的角色發(fā)生改變,教師由主導者變成引導者,在互動中對問題進行探析,進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角色的轉變,極大地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民主和平等,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尊互愛人格的形成,充分地體現出人本主義的發(fā)展內涵。
三、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模式
(一)補充型教學發(fā)展模式。聲樂慕課作為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補充,是高等教育與科技不斷發(fā)展的產物。慕課的技術更新向教育不斷滲透,改變了聲樂教學發(fā)展結構的過程,使聲樂教學更加完善、有效。補充型教學發(fā)展模式既較好地繼承了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優(yōu)勢,又使新的發(fā)展理念、新的設備、新的技術在聲樂教學中持續(xù)發(fā)揮作用,形成雙方良好的互補結構。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要求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地進行一個長期的發(fā)聲方法訓練,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對形成科學而穩(wěn)定的發(fā)聲習慣有益,但受到空間和場地的限制,無法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作為聲樂教學的補充,聲樂慕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空間限制,使聲樂教學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手段產生重大變革,有效改善場地的局限,實現師生良性互通。同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慕課教育的載體不斷更新換代、優(yōu)化升級,為聲樂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有效的知識資源與共享新模式,彌補了聲樂教學中資源欠缺的問題,對傳統(tǒng)聲樂課程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二)線上線下混合型教學發(fā)展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型發(fā)展模式是指通過慕課線上教學與傳統(tǒng)線下聲樂教學方式相結合來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傳統(tǒng)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兩者有機結合,以網絡交互為主要形式,既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啟發(fā)、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者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實現兩者優(yōu)勢互補,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線上線下混合型教學模式中,應充分發(fā)揮混合教學的優(yōu)勢,在課程設計策略、課程內容分析和課程實施等方面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互動、因材施教等特點,重視對課程體系設計、課堂教學方法策略和課堂結尾提問等環(huán)節(jié)的掌控。尤其是課堂結尾環(huán)節(jié)拋出一個深刻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更深刻的思考,為線下學習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將為線上線下教學的連貫性起到積極的銜接和促進作用。
四、慕課聲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完善慕課平臺及硬件設施建設。完善慕課平臺及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給學生提供更加全面而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對于學生掌握先進的專業(yè)技能有著積極的作用?!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慕課平臺的搭建需要高校進行硬件設施、知識技術等建設方面的準備。慕課制作過程中的在線開放平臺、視頻錄制系統(tǒng)、剪輯制作系統(tǒng)、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終端設備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員和資金投入,單憑高校的力量很難建造高水平的慕課平臺。應引進社會資源,如網絡開發(fā)公司等共同完成對慕課平臺的開發(fā)和建設,這樣可以將高校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和引入的先進多媒體技術設備等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最大化和慕課價值最大化。同時,各大高校之間還可以建立高校聯盟平臺,加強人員、資金、技術設備等投入,聯合建立和打造慕課平臺,既有利于高校優(yōu)質資源實現共享,又能加強彼此之間的學術交流,從而不斷豐富聲樂慕課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二)建立聲樂慕課課程質量保障機制?,F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突飛猛進,慕課資源呈現出越來越豐富的態(tài)勢,但網絡教學資源的良莠不齊給聲樂慕課的發(fā)展帶來困擾,聲樂慕課要健康有序發(fā)展、教育資源要進一步優(yōu)化,高校就必須建立統(tǒng)一的課程質量保障機制。首先,建立統(tǒng)一的聲樂慕課課程質量標準。各高校應與開發(fā)單位聯合商討質量標準的可行性方案,進一步規(guī)范課程要求和質量標準的制度,讓聲樂慕課的參與者能夠有據可循,避免低質量的課程進入聲樂慕課課程體系中。其次,高校應加強對聲樂慕課教學質量的監(jiān)督。主要圍繞教學目標的準確性、課程內容的導向性、技術流程的規(guī)范性等開展監(jiān)督。所有監(jiān)督內容上傳管理平臺,對于不符合課程要求的內容,督導部門可要求教師進行整改,直至合格后即可繼續(xù)上傳慕課平臺,保障聲樂慕課高水平、高質量的發(fā)展。再次,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高校應加強參與聲樂慕課教學的聲樂教師、監(jiān)管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在技術標準與操作要求等方面的培訓,尤其是對聲樂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聲樂慕課制作的方法和步驟、掌握慕課的使用技術,從而更好地開展聲樂慕課教學。
(三)健全聲樂慕課教學管理機制。慕課的教學管理是高校實現聲樂慕課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和保證課程質量的有效方式,慕課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聲樂慕課的教學質量。從目前慕課的教學管理現狀來看,首先,應確立聲樂慕課的管理組織。建立起學校、學院、建設團隊和學生的教學管理體系,如教學質量標準、教學質量評估制度等,根據收集的教學質量評價反饋信息,綜合評價學生線上學習效果。其次,建立聲樂慕課的教師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培訓、激勵等方面的制度。通過明確考核的職責,采用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增強教學及管理人員的教學質量意識。通過完善教師的分類培訓制度,提高教學及管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業(yè)務水平。通過建立激勵制度,激發(fā)參與聲樂慕課各方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從管理機制方面注入更多的活力。再次,制定和實行學分制。實行學分制可以提高和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人才的個性化培養(yǎng)。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課程、教師,既提升師生的積極性,又讓學校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后,教師之間開展聲樂慕課教學制作、教學等方面的經驗交流活動,增進對聲樂慕課的認識與互動,讓教學水平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四)完善聲樂慕課教學評價體系。遵循有關政策的規(guī)定,基于慕課的教學特點,制定聲樂慕課教學評價指標,以保證課程建設的導向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高校應根據聲樂課堂教學效果和師生的反饋,健全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完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對聲樂課堂教學的關注。除學生通過課程網絡平臺進行評價外,還應當增加專家評價和監(jiān)督部門的評價,以加強評價的專業(yè)性和實效性。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收集學生對課堂的反饋,根據反饋開展教學評價。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聲樂慕課的課程內容、價值與意義和教師在線指導等進行客觀評價,針對聲樂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提出意見和建議。學校應結合考察課堂教學和課堂結果,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與意識;還可以建立教學督導制度,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從而實現聲樂慕課教學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總之,互聯網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賦予慕課區(qū)別于以往線上課程教育的新特征,也給高校的聲樂課堂帶來了新的學習方式和課程模式,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資源。不能否認,聲樂慕課教育還存在課程完成情況缺乏真實性、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缺乏優(yōu)秀的課堂資源和缺少師生之間面對面交流互動等缺陷 。但聲樂慕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所具有的靈活性等優(yōu)勢是傳統(tǒng)聲樂教學不具有的,它改變了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觀念,打破了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局限性,對傳統(tǒng)聲樂教學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將不可估量,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二者將實現更加融合與協調的發(fā)展,對聲樂教學產生更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金宏奎.慕課背景下高等教育融合發(fā)展機制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6).
[2]黨中華,藍建平,孟莉莉.基于協同理論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J].教育觀察,2019(32).
[3]顏正恕,徐濟惠.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5).
[4]匡泓錦.“慕課”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藝術評鑒,2017(5).
[5]方曉青.基于慕課教學模式的聲樂教學改革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8(8).
【作者簡介】招 霞,女,壯族,碩士研究生,國家一級演員,南寧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