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軼群 汪俊祺
摘? 要: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實地調研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從體育物質文化、體育制度文化、體育精神文化3個層面,對體育文化貧困的表現(xiàn)、體育文化方面貧困內容進行了討論分析,在探討分析的的基礎上,從實際情況科學規(guī)劃,分步驟、分層次、有重點地從體育文化的3個維度,即體育物質文化、體育制度文化、體育精神文化中提出了詳細的扶貧策略。
關鍵詞:體育文化? 扶貧? 貧困村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c)-0179-03
Abstra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dat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spirit of sports materi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and sports culture three aspects, poor performance in the sport culture, discussed the contents of sports culture poverty analysis,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step, hierarchical focus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ports culture, both sports materi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spirit culture of sports puts forward the detailed strateg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Sports culture; Poverty alleviation; Poor village
1? 體育文化貧困的表現(xiàn)
體育文化雖有不同種定義,但體育文化包括物質的、制度的、精神的3個層面的認識得到了學界的基本認同?!扼w育文化學》理論把體育物質文化劃分為“直接順應和滿足體育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各種體育器材和場地設施”“改造人的身心為目的而進行的體育活動方式”“促進體育發(fā)展而創(chuàng)造且形成了物質的各種思想物化品”3個子系統(tǒng);把體育制度文化劃分為“休育運動中人的角色、地位以及各種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促進體育發(fā)展而形成的各種組織機構”“圍繞體育而創(chuàng)造的各種直接影響體育活動的原則、制度”3個子系統(tǒng);把體育精神文化劃分為“圍繞體育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質內涵和行為準則”“依托體育改造人的精神的思想觀念及理論體系”“通過抽象的聲音、色彩等表現(xiàn)體育精神的藝術文化”“借助體育改造人的主觀世界的各種想法和打算”4個子系統(tǒng)[1]。
按照《體育文化學》理論的思路,體育文化貧困包括物質的、制度的、精神的3個層面的貧困,通過3個層面的各個子系統(tǒng)表現(xiàn)出來。從體育物質文化貧困方面看,一是表現(xiàn)在體育器材等體育用品和場地設施短缺方面;二是表現(xiàn)在體育活動方式在人們生活中被忽視或不被重視方面;三是表現(xiàn)在體育文化思想物化品的缺或少方面。從體育制度文化貧困方面看,一是表現(xiàn)在人們在體育活動中角色的不清晰、地位的低下或被忽視,以及由于人的能力不足和活動所需角色不全等導致體育活動組織形式的有序性偏差;二是表現(xiàn)在體育組織機構的缺乏或不健全;三是表現(xiàn)在體育活動原則、制度的不完善。從體育精神文化貧困方面看,一是表現(xiàn)在物質內涵的貧瘠,行為準則的模糊;二是表現(xiàn)在思想觀念的落后,理論體系的不完善;三是表現(xiàn)在體育精神藝術文化方面的不足;四是表現(xiàn)在通過體育手段改變人的精神的想法、打算的忽視。
2? 體育文化方面貧困內容分析
從體育物質文化角度看,體育鍛煉、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等體育活動是需要場地設施做保障的,一些體育項目的開展離不開體育器材的配備,就是健身走這樣的鍛煉項目也需要除了合適場地等外部環(huán)境以外的運動服裝、運動鞋這些體育用品以保證鍛煉的安全進行。跑、跳、投是原始人類為了生存而選擇的勞動方式,隨著勞動工具的使用,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人們閑暇時間逐漸多了起來,跑、跳、投勞動方式被用來休閑娛樂,逐漸演變?yōu)轶w育活動方式。當下,體育活動方式已經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健康水平、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思想物化品的缺或少既與人們體育意識、觀念的淡薄有關,也是經濟發(fā)展水平落后的一個表現(xiàn)。
從體育制度文化角度看,體育活動參與者自身角色定位的缺失或不清晰,必然會影響貧困群體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不足;體育活動參與者地位的被忽視,必然會影響貧困群體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以參加人數(shù)劃分,體育活動組織方式有全體村民體育活動、村民小組體育活動、若干村民組成的團體體育活動、俱樂部體育活動、個人體育活動等,以時間劃分,體育活動組織形式有勞動間歇體育活動、節(jié)假日體育活動、農閑時間段體育活動等。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體育競賽的開展、體育活動質量的提高、體育活動評價體系的構建、激勵機制的建立、體育活動條件的保障等,需要貧困人口處理好家庭角色與體育活動角色之間的沖突以及體育活動內部各角色之間的協(xié)調,從而保證各種組織形式的體育活動有序開展。貧困村、貧困人口體育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需要體育組織機構發(fā)揮應有作用,體育組織機構的建立、設立要符合貧困村的實際,符合組織化需要及體育活動的規(guī)律,推動貧困村體育活動高質量發(fā)展。體育活動開展要依據一定的法則、標準。如依據正確的原則,通過嚴格的執(zhí)行,貧困村內的社會組織機構就能夠有效運轉,從而保證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村民有效開展體育活動。體育管理體制、體育法規(guī)、體育政策等對體育的組織形式、活動方式、發(fā)展方向起著直接作用,貧困村、貧困人口的體育活動是在體育制度文化作用下開展的。
從體育精神文化貧困角度看,體育物質文化與體育精神文化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曾是市級貧困村的休寧縣右龍村一些百姓家中現(xiàn)在還留存著舞板凳龍的百余年龍段板,龍段板是物化的物品,但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xiàn)出的是百姓對民俗體育的堅守。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對民俗體育堅守的人越來越少,這是需要引起有關方面重視的。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有什么樣的行動。從一定角度看,思想觀念落后是貧困村貧困文化的一種突出表現(xiàn)。體育貧困文化及體育文化貧困問題的治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依據科學的理論體系有針對性的加以治理,才會取得良好效果。表現(xiàn)體育精神的藝術文化數(shù)量多,不僅反映出某一個貧困村體育精神文化的富足,同時還反映該村落百姓體育文化創(chuàng)造性傳統(tǒng)的活力強;如果數(shù)量極少或沒有,則突出地表明體育精神文化貧困的存在。體育改變人的精神心理已經毋庸置疑了,問題是人們首先要有改變的想法、打算,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通過制度、機制的激勵,通過有效的方式方法,達到激發(fā)貧困群體運用體育手段改變阻礙脫貧意志的目的。
3? 體育文化扶貧策略
體育文化貧困或者發(fā)生在物質的、制度的、精神的體育文化中的某一個層面或某一個層面中的某一個和多個子系統(tǒng)部分。當然,體育文化貧困也可能發(fā)生在其中的兩個層面或3個層面及其某些子系統(tǒng)部分。物質的、制度的、精神的體育文化之間存在著相互聯(lián)系。也就是說,體育文化貧困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規(guī)劃、統(tǒng)籌設施,分步驟、分層次、有重點的開展扶貧治理工作。本文僅分別對物質的、制度的、精神的體育文化扶貧策略做一分析。
3.1 體育物質文化扶貧策略
體育物質文化包括體育器材與場地設施、體育活動方式、思想物化品3個子系統(tǒng)[1]。當前,國家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對貧困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更是逐漸加大。事實上,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對體育設施用地、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因此,借助這一前所未有的機遇,提高貧困地區(qū)體育物質文化發(fā)展水平,是短時間擺脫體育物質文化貧困的重要途徑,為擺脫體育文化貧困提供物質基礎和前提。
自古以來,思想物化品的形成主要在民俗體育領域。如有關融入民俗體育文化思想內涵的對聯(lián)、壁畫、雕塑,記載下來的歌曲和活動規(guī)定、規(guī)則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快速發(fā)展,鄉(xiāng)村民俗體育被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攝像設備、智能手機的普及,貧困村民俗體育活動過程和在貧困村開展的現(xiàn)代體育活動過程,被村民、外來群眾物化下來。如市級貧困村休寧縣右龍村2019年元宵節(jié)舞板凳龍活動,吸引了2000左右的觀眾,人們通過各種設備紛紛記錄下這一蘊含豐富民俗體育精神的活動過程[2]。央視媒體曾多次參與拍攝右龍村舞板凳龍活動。2019年“中國村莊之右龍板凳龍“視頻被學習強國”APP平臺推送,擴大了影響[3]。
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體育活動方式來源于勞動,但又不等同于勞動方式。體育活動方式與勞動方式的最大區(qū)別是,體育活動方式可以愉悅身心、增進感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勞動效率、預防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貧困村,村民在勞動之余自發(fā)地跳起了廣場舞,這是一個積極的變化,說明現(xiàn)代體育活動方式也在逐步被貧困村百姓接納。
綜上分析,體育物質文化扶貧首先要在體育場地設施,包括體育器材方面進行突破,以打牢物質基礎。其次借助外部力量和智慧,將貧困地區(qū)體育文化思想物化,以彰顯、宣揚貧困地區(qū)正能量體育思想成果。體育活動方式與人們的知識觀念有關,而觀念的轉變相對比較困難,為了使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貧困村百姓養(yǎng)成良好體育活動習慣、掌握科學體育鍛煉方法手段、會欣賞體育比賽等,還需要大批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貧困地區(qū),通過體育公共服務、志愿服務,逐步改變貧困村落后的體育文化狀態(tài)。
3.2 體育制度文化扶貧策略
體育制度文化包括體育運動中人的角色地位及體育活動組織形式、組織機構、體育活動原則與制度3個子系統(tǒng)[1]。體育制度文化扶貧要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進行。調研中了解到有這樣一個鄉(xiāng)村,有4姓舞4條龍的傳統(tǒng)。由于缺乏良好的組織管理,在舞龍過程中時常出現(xiàn)激烈爭執(zhí)的局面,目前這一民俗體育活動處于長期停滯狀態(tài)。調研中了解到某一個村有1項省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此成立了演藝團體,但該團體沒有制定內部組織的規(guī)范性規(guī)則制度,日常管理全靠個人威望。該團體一位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認為,10~15年后該省級體育非遺項目就會面臨傳承危機。
根據本國國情設立的國家層面體育管理體制,制定的體育法律法規(guī)、體育政策文件已經形成了體系,并逐步完善,保障了我國各項體育事業(yè)的有序發(fā)展。然而,各地執(zhí)行情況程度不一,地方體育制度化建設還存在某些不足。尤其是貧困地區(qū),還有諸多短板需要加快補上??h級體育部門和鄉(xiāng)級政府,首要補上的短板是組織專門人員指導貧困村組建體育社會組織,明確內部人員角色定位,制定內部組織規(guī)范。特別要在約定俗成民俗體育習俗基礎上,通過吸收其中的倫理道德、風俗風尚習慣、群體儀式中的優(yōu)秀成分,制定民俗體育活動規(guī)則,推動其自組織體育活動的開展。其次,要持續(xù)開展貧困村體育社會組織骨干成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其組織能力、規(guī)則意識、專業(yè)素養(yǎng),保障貧困村個體、群體體育活動有序有效開展,推動既有濃郁鄉(xiāng)愁的優(yōu)秀民俗體育文化在活態(tài)中傳承、創(chuàng)新,又有濃郁現(xiàn)代氣息的現(xiàn)代體育文化在貧困村扎根、發(fā)芽。
3.3 體育精神文化扶貧策略
體育精神文化包括物質內涵、行為準則,思想觀念、理論體系,藝術文化,想法、打算4個子系統(tǒng)[1]。思想物化品無論是木制的、竹質的、石質的形態(tài),都表現(xiàn)為一種物質文化。但其中蘊含著的思想卻體現(xiàn)的是一種精神文化。如葉村疊羅漢的牌樓造型是一種物質文化,但其所蘊含的忠孝禮義和貞潔文化內涵則屬于精神文化,表演過程中的尊重規(guī)律、團結互助則直接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體育精神文化。思想觀念直接影響著人的體育行為,如田地勞動即是體育鍛煉的觀念,是左右貧困村百姓忽視體育鍛煉的原因之一。某些省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至今沒有完整歸納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換句話說,體育非遺項目有關理論還只是停留在向上申報非遺項目時的狀況,對表演程式、藝術表現(xiàn)、傳承變遷發(fā)展等的理性和感性知識,還沒有將其系統(tǒng)上升為理論的主動想法、打算,事實上,這是代表性傳承人普遍認為的體育非遺項目面臨村落傳承危機的又一個原因。
從體育文化的三層次看,物質、制度文化的變化總是領先于精神文化,相對來說也容易改變。精神文化的改變相對難些,尤其是思想觀念的改變更是難上加難。為此,體育精神文化扶貧首先要從改變貧困村體育物質文化、體育制度文化入手,也就是從他組織的外部物質、制度文化幫扶,通過外部介入、干預,為體育精神文化建設打基礎,逐步推動體育精神文化變遷。其次是繼續(xù)加強外部輸入模式,系統(tǒng)的將優(yōu)質體育精神文化源源不斷地輸入到貧困村,以此豐富貧困村體育精神文化,逐步改變體育精神文化貧困問題。最后尊重文化多樣性,支持引導貧困村自組織體育文化變遷路徑,這是最能被貧困村百姓接受認同的扶貧方式。
4? 結語
體育文化扶貧是對體育文化方面貧困的幫扶,體育文化方面貧困涉及體育文化貧困和貧困體育文化2個方面。體育文化貧困更多的體現(xiàn)在體育物質文化、體育制度文化層面,外部幫扶具有積極意義;貧困體育文化主要體現(xiàn)在體育精神文化層面,需要外部幫扶和內部自組織改變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傊w育文化扶貧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既要加強體育物質、制度文化扶貧,又要重視體育精神文化扶貧;既要建立體育公共文化體系,又要支持貧困村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既要提供體育文化志愿者服務,又要培養(yǎng)貧困村自己的體育文化服務人員;既要加大他組織的體育文化變革推動,又要尊重自組織的體育文化變遷。不同貧困村體育文化貧困情況各不相同,要通過精準識別,有的放矢、有重點、有步驟、有序地開展體育文化扶貧工作。要建立這樣的共識,就是體育文化扶貧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完成,需要長期持續(xù)地堅持;貧困村體育文化貧困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以動態(tài)的觀點看待,實施動態(tài)治理。質言之,體育文化扶貧要多舉措實施、多角度發(fā)力、多成員參與,才能逐步解決貧困村體育文化貧困、貧困體育文化問題,為貧困村百姓身心健康水平和脫貧積極性的提高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56-177.
[2] 盛紅兵.非遺右龍“板凳龍”起舞元宵夜[EB/OL].[2019-08-07].http://www.xnxx.gov.cn/html/xnxxh/xnxxh_1653_22972.html.
[3] 盛紅兵.右龍板凳龍登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EB/OL].[2019-08-07].http://www.xnxx.gov.cn/html/xnxxh/xnxxh_1653_2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