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瑜
摘要:學科知識是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文章以“三角形內角和”的課堂教學為例,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踐證明,翻轉課堂對于小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翻轉課堂形成的自由、民主的氛圍奠定了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良好基礎;知識內化的過程形成的實踐能力,啟動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核動力”;而創(chuàng)新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最重要的橋梁。
關鍵詞:小學數學;翻轉課堂;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翻轉課堂一改傳統(tǒng)課堂先教后學再鞏固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先學,教師后教。通過自學,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基礎內容,一些復雜問題則成為教師需要教授的內容。這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的第4課時。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通過量、拼、折、剪等操作活動,以及討論、探索、推理的過程,發(fā)展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一、形成學科知識的“動力”
“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共有2課時,第1課時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根據導學案和微課視頻進行自學,具體完成以下幾個知識性問題:(1)在一組三角形中,試說說它們是我們學過的什么三角形?(這些圖形分別是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幾個內角?這個問題讓學生自然明白三角形的這三個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之和叫做三角形內角和。(2)說說三角尺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內角和是多少?(3)猜想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嗎?你用什么方法來驗證這個猜想?在完成自主學習后,學生與同學和教師一起就學習中的困惑和問題交流、討論,確定第2課時的授課內容。
為了驗證教師對學生困惑的反饋,在第1課時學習結束后,將學習反饋單發(fā)給學生進行練習檢測,這是內化的第一步。
二、聚集能力的“能量”
在翻轉課堂學習后,教師按照預定的設計,將部分學生有困惑的知識進行梳理、講授。例如,教師可以開展系列活動?;顒?: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度數,并在角上標注角的度數。計算出每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通過測量、計算你有什么發(fā)現?活動2:把這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可用直尺按著撕)拼一拼,看看拼成了一個什么角?把這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折一折,看看折成了一個什么角?通過剛才這幾種方法的驗證,你能得出哪些結論?這些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快速發(fā)展。
三、激活情感的“電能”
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能夠讓教師及時發(fā)現問題,給予學生指導,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信心增強,對進一步開展探究活動有促進作用。
例如,通過活動1的測量和計算,你發(fā)現了什么?每組中的4名學生按照順序交流每個三角形的各個角的度數和發(fā)現,學生交流后得出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教師提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通過活動2的撕、拼、折,你又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回答: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能拼、折成一個平角。教師繼續(xù)提問:通過以上這兩個活動,你發(fā)現?學生回答: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教師反問:我們探究到現在是不是就能說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為什么?學生回答:能,因為這三種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教師強調: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形狀無關。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或者一個大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內角和還是180°。同桌兩人用三角尺驗證,最后教師總結: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大小無關。
總之,翻轉課堂在知識與能力,素養(yǎng)與發(fā)展之間架起了一座可通的橋梁。“先學后教”實現了教學時間的靈活性、學科知識的基礎性、拓展內容的導向性、教學設計的指向性等。學生先獨立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再匯報展示,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及時肯定學生有益的想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各小組匯報展示中以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類型的三角形,討論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薛愛麗.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價值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
[2]袁春.關注課堂效能發(fā)展學生數學能力探究[J].成才之路,2018(28).
[3]楊文華.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J].新課程(上),2019(3).
[4]梁代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