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婷婷
教育改革對小學生的寫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作文指導與日常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寫作逐漸生活化,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的寫作素材充滿生活氣息,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社會生活中的事物,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積累寫作素材,從而使文章充滿生機與靈性,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作品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作品可以是繪畫,音樂,也可以是文章,因此學生想要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就必須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經(jīng)驗,讓自己的作文和生活緊密結合,寫出個性的作文。
一、當前小學作文指導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寫作的內(nèi)容和要求比較單一,抄襲現(xiàn)象十分嚴重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網(wǎng)上的資源十分豐富,由于學生沉重的學習負擔,因此他們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抄襲文章,完成寫作作業(yè),這會讓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降,喪失寫作興趣。而學生在小學階段還沒有充足的社會經(jīng)驗,寫作素材缺乏,所以經(jīng)常抄襲套作,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學生的寫作要求也比較單一,認為只要取得好成績就行,不在乎學生的想法,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最終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降。
2. 課堂教學方法沒有及時創(chuàng)新,課本教學過于枯燥
目前很多小學還是遵循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沒有將課本內(nèi)容與寫作指導結合起來,教師還是為了成績而進行寫作教學,忽視學生的主動性,比如在部編版每一章“習作”內(nèi)容講解的時候,教師大部分都跳過去,不授課,只給學生布置一個題目,讓學生課后完成作業(yè)。學生會慢慢地在枯燥的課堂上失去對寫作的興趣,教師也會逐漸失去教學熱情,最終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直線下降。
3.小學的寫作指導與生活實際脫離
小學生由于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對事情一般只有三分鐘熱度,所以對寫作問題的分析能力比較差,而且閱歷比較淺,不懂寫作技巧,教師在平時的授課中也不接地氣,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與生活接觸,故而在寫作文的時候經(jīng)常不知道怎么寫,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并不是帶著感情寫作,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讓作文指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之我見
1.引導學生主動投入生活,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的能力
小學生對事物有很高的興趣,身為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融入生活中,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然后將自己經(jīng)歷過的記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就比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課后去觀察生活中的草地,思考作者為什么會用金色的草地命名,讓他們學會新的寫作手法,為日后的寫作提供新的思路。
2.讓課本知識“活”起來,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
在目前的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相結合,讓課堂更接地氣,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上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以《我變成了一棵樹》為例,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與孩子探討“他們想變成什么”,讓學生了解到想象的表現(xiàn)手法,課后讓他們仿照這種手法寫一篇關于自己的文章。
3.將小學生的日記與平常寫作有意識融合
小學階段提高寫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寫日記,寫日記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將自己平時在生活中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記錄下來,從而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為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也不能將所有的日記素材都應用到寫作中,學生要選取健康的,有意義的素材,最終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4.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與生活有關的實踐活動
想讓寫作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僅僅在課堂上努力是不夠的,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也可以舉辦一些課外活動,比如舉辦拔河比賽,演講比賽等,或者植樹節(jié)的時候組織學生一起植樹,幫父母做家務等等。參加活動之后,寫一篇感受文,就可以讓學生利用豐富的寫作素材,最終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雖然目前的寫作教學方式存在一定問題,但是教師只要堅持從生活的角度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寫作水平就會有質的提高,也會走出目前寫作教學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