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泛義動詞是現代漢語動詞中的一種特殊小類,具有一定的指稱能力,詞義廣泛,且詞義的確定需要考慮其所在語境。本文分析常見泛義動詞“打”,對其語義做了簡單的概括與總結,并對“打”的用法做了一定的梳理。
關鍵詞:泛義動詞;打;語義;用法
作者簡介:李娜(1996-),女,河北省張家口市人,吉林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5--02
一、引言
泛義動詞是現代漢語中的一種特殊的動詞小類,泛義動詞可以指稱或代替某一具體動詞,詞義寬泛,使用范圍較廣,且使用頻率也較高。泛義動詞不同于大多數動詞,不代表某個具體的動作,需要根據泛義動詞所在語境中推測出它的詞義。
據相關資料記載,關于泛義動詞的研究,早在宋代歐陽修時就有記錄。目前,仍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漢語中的泛義動詞進行研究。劉瑞明先生早將泛義動詞界定為“一個動詞指稱或代替許多其他動詞,遠遠超出它自身而使用范圍寬泛,因此它的表意就比較浮泛而游移,朦朧而存在”。泛義動詞不是多義詞。多義詞眾多義項間皆有聯系,在基本義的基礎上,通過引申或比喻,從而產生新的詞義。盡管泛義動詞和多義詞一樣,有詞義多的特點,但泛義動詞的詞義是根據語境中它所替代的動詞發(fā)生變化的。如:打毛衣,“打”代替的是“編織”。打水,“打”代替的是“提”。
詞義有模糊性,如:上午,中午和下午具體怎樣根據時間進行劃分;在描述一個人身材時,可以說,這個人高高瘦瘦的,但具體這個人身高多少,是什么樣子的高,又是怎樣的瘦,無從得知。詞的義屬范圍不明確,指稱對象不明了,就會產生語義的模糊,且受到客觀世界的移動性、不可分性和連續(xù)性等性質以及人的認識能力的局限性等眾多方面的影響,都會產生語義的模糊。雖然泛義動詞詞義寬泛,表意浮泛而游移,朦朧而存在,但在表示具體意義時非常明確,如:打毛衣,在這里,“打”就是“編織”的意思,它不會是“擊”或者“捕捉”等意思。
泛義動詞不同于虛義動詞。虛義動詞的詞匯意義非常弱化,大多數情況下,在句子中去掉虛義動詞,也不會影響整個句子的意思。如:對于積極向上的學生應該(給以)表揚。虛義動詞后只能加動詞作賓語,但泛義動詞,以“打”為例,不僅能加動詞作賓語,還能夠加名詞作賓語。當泛義動詞接動詞作賓語時,語法上的功用價值比較突出,語義明顯虛化,但與虛義動詞還是明顯不同的。
雖然泛義動詞能夠指稱代替其他動詞,有許多的詞匯意義,但是在日常交際中,卻絲毫不會造成語義上的混亂。這是因為即使不確定泛義動詞具體指稱哪個動詞,但在具體語境中我們仍可以理解詞的意思,泛義動詞實際上是滿足交際需要的。
二、“打”的語義分析
“打”在古代漢語中出現的時間較晚,使用的頻率也并不像現在這樣高,隨著歷史時間的推移,“打”的適用范圍逐漸擴大,效率也是越來越高。現存文獻中最早出現“打”字的是東漢王延壽的《夢賦》:“撞縱目,打三顱?!痹谶@里,“打”是“擊”的意思。自初唐起,“打”開始出現泛化義。唐張鷟《朝野僉載》可見“今見隴西牛,臥地打草頭”,這里“打”指稱“吃喝”。宋歐陽修《歸田錄》中“汲水曰打水”,“打”是“汲取”的意思。
《現代漢語詞典》關于動詞“打”的解釋有以下24種:
(1)用手或器具撞擊物體:~門。(2)器皿、蛋類等因撞擊而破碎:碗~了。(3)毆打;攻打:~架。(4)發(fā)生與人交涉的行為:~官司。(5)建造;修筑:~壩。(6)制造(器物、食品):~刀。(7)攪拌:~餡。(8)捆:~包裹。(9)編織:~草鞋。(10)涂抹;畫;?。骸灐#?1)揭;鑿開:~開蓋子。(12)舉;提:~旗子。(13)放射;發(fā)出:~雷。(14)<方>付給或領?。ㄗC件):~介紹信。(15)除去:~旁杈。(16)舀?。骸?。(17)買:~油。(18)捉(禽獸等):~魚。(19)用割、砍等動作來收集:~柴。(20)定出;計算:~草稿。(21)做;從事:~雜。(22)做某種游戲:~球。(23)表示身體上的某些動作:~手勢。(24)采取某種方式:~官腔??煞治龅贸觯横屃x(1)、(2)和(3)是由“打”的基本義“擊”引申而來的,不屬于泛化義的范疇,其余釋義皆是泛化得來 ,需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其替代哪個動詞。
三、泛義動詞“打”的用法
(一)泛義動詞“打”+名詞
泛義動詞“打”與名詞搭配,組成動賓關系,名詞此時充當賓語。此時,泛義動詞“打”指稱某一具體動詞。理解詞義需考慮到賓語成分及上下文語境,在句子或者語段中推斷出具體替代動詞。
1.“打柴”
“打柴”為“砍柴”之意,這里的“打”指稱動作動詞“砍”,并非是“擊打柴火”之意。
《三國演義》的第五十八回中寫道“縱令軍民出城打柴取水”。
吳大爺以打柴為生。
父親憑著打柴賺來的錢供我和弟弟讀書。
2.“打尖”
“打尖”是京津一帶的方言,意思是行路途中吃便飯。常見于清初以來的白話小說,《水滸傳》中常有酒店小廝問過路好漢,“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若取此意,“打尖”也常和“住店”同時出現。
“打尖”還有掐去某些作物的尖兒,抑制其徒長莖干的意思。為了使番茄個頭增大,農民伯伯選擇打尖這種方式,讓西紅柿擁有更多的養(yǎng)分?!按蚣狻币辉~取何意,取決于上下文,單獨出現時,并不能判斷這里的“打”是否為泛義動詞。
3.“打酒”
“打酒”意為“買酒”,泛義動詞“打”指稱具體動詞“買”。傳統過年俗語也有“二十九,去打酒”。早時,不管家貧還是富有,在春節(jié)團圓之際,人們在置辦完一般年貨后,都會提溜著瓶子去酒鋪里買散酒。
父親打酒向隔壁張老爺子賠禮道歉。
師父常派大師兄去打酒。
(二)泛義動詞“打”+動詞
泛義動詞“打”與動詞構詞的能力僅次于與名詞構詞的能力,且會構成雙音節(jié)動詞。第一語素“打”的詞義虛化,主要作用是強調后面的第二語素的動作動詞,詞義也是以第二語素動詞為主。
1.“打扮”
最常見的“打扮”一詞,解釋為使容貌和衣著好看,裝飾,“打扮”一詞的具體詞義是隨著第二語素具體動詞“扮”的,強調裝扮之意,這時,“打”的意思就比較模糊、抽象,“打”在這里的作用更多的是突出強調“扮”。
大年初一,大家都打扮干凈去拜年。(使容貌和衣著好看)
元宵燈節(jié),廣場被打扮得絢麗多彩。(裝飾)
2.“打掃”
“打掃”,釋為用掃帚、刷子清掃垃圾灰塵。重清掃、掃除之意。同樣是詞義隨第二語素具體動詞。
教室被我們打掃得干干凈凈。
清潔工每天準時準點打掃街道。
3.“打造”
“打造”,意為制造,創(chuàng)造。同樣,詞義隨第二語素動詞“造”,泛義動詞“打”的意思模糊、虛化,其意思由第二語素動詞決定。
村干部致力于將我們村打造成脫貧攻堅示范村。
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打造出屬于我們的美好未來。
泛義動詞“打”與動詞構成雙音節(jié)動詞,此時,泛義動詞“打”的意思較為模糊,雙音節(jié)動詞詞義隨第二語素動詞的意思。泛義動詞“打”有語法上的功用,自身意思虛化。也有許多學者研究認為動詞“打”是雙音節(jié)動詞的動詞前綴,如:“打扮”、“打掃”、“打量”,“打發(fā)”等詞,動詞前綴“打”無實際明顯含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詞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語,我們之所以對“打”是一個動詞前綴不那么敏感,是因為“打”加動詞已經語法化,固定成詞了。
(三)泛義動詞“打”+形容詞
泛義動詞“打”與形容詞構詞不像與名詞、動詞構詞那樣常見,但也有許多具體實例可見。我們一般可見的動詞“打”與形容詞搭配使用,多是形容詞作“打”的補語,如:
這個杯子被小明打碎了。
你把我打疼了。
這種情況下,動補結構中的動詞和補語成分有著直接的語義聯系,因為“打”這個動作,造成了“碎”和“疼”這樣的結果。
泛義動詞“打”與形容詞構成新詞有以下例子可見:
1.“打緊”
“打緊”解釋為“要緊,重要”,當泛義動詞“打”與“緊”搭配成詞時,詞義仍隨“緊”的意思,泛義動詞“打”無具體實義體現?!按蚓o”常用于否定式,小說書本中或口語談話中多見“不打緊”出現。如:
A:我得等晚上八點才能到。
B:沒事,不打緊,來得及。路上小心。
“不打緊”意為“不要緊,無所謂”。
2.“打閑”
“打閑”意為閑著。
晌午過后,貓咪在葡萄架子下打閑丟盹。
那小廝見二位老爺打閑,忙過去問好。
3.“打皺”
“打皺”意為“起皺紋”。
記憶中,姥姥一笑就滿臉打皺。
姥姥那打皺的臉永遠都帶著一抹微笑。
四、結論
本文選取泛義動詞中的典型代表“打”作為研究對象,對“打”的詞義及其演變發(fā)展做了一定的梳理,明白其泛化義自唐代便已經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至今日,“打”已是一個常用的用法完備的動詞。并對泛義動詞“打”的用法做了簡單的梳理,選取個別例子進行分析,總結得出“打”的泛化義需要在搭配中得到體現。由于筆者學術水平尚淺,對有些問題并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本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夠進一步進行研究,加以補充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望道.陳望道語文論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2]劉瑞明.論“打,作,為”的泛義動詞性質及使用特點[J].湖北大學學報.1992.
[3]劉瑞明.不是“混蛋”動詞,而是泛義動詞——泛義動詞論稿[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8.
[4]劉洪偉,王修生.詞綴“打”拾補[J].語言應用研究.2009.
[5]祝建軍.近代漢語動詞“打”的語義泛化[J].煙臺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