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亞敏 宋志勇
摘要:內科護理學課程是我國護理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反映臨床護理服務向預防、康復、健康指導、社區(qū)人群干預、家庭護理等領域,反映了臨床醫(yī)學與護理學的新知識和新內容。但從目前來看,高職內科護理課程教學還存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根據課程教學的發(fā)展情況,做好具體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TPACK框架;內科護理;O2O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2-0387-02
一、TPACK框架概念
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縮寫,即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四個復合要素,即學科教學知識(PCK)、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TCK)、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TPACK教學法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是TPACK的實施者和組織者,對教師的發(fā)展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調整方向[1]。TPACK框架為高職《內科護理教學》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必須依靠教師的發(fā)展和進步來完成,事實上,內科護理課程教學中,教師在臨床護理方面的內容和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圍繞TPACK,做好護理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堅持以學生為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教學工作。
二、020教育模式分析
O2O教育是指Offline To Online。信息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在線教育需要更注重“輕松”和“高效”,線下更注重孩子們對環(huán)境的體驗[2]。簡單來說,O2O教育模式就是線上與線下的互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通過線上與線下的互動,實現(xiàn)了對學生指導的全覆蓋,幫助學生有效提升學習質量。一方面線上線下的互動教學,打破了教與學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能通過課堂來完成的模式,為教與學提供了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O2O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O2O模式為教師整理資料提供更多的渠道,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渠道、校園渠道整理更多的學習資料和內容,而學生也可以通過O20模式,在網絡上搜集和整理更多其他教師的優(yōu)秀資料,在這種條件下可以更好地解決教學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三、TPACK框架下高職《內科護理》O2O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O2O教學課前導學應用
構建TPACK框架下高職《內科護理》O2O教學模式應注重課前導學的應用,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內科護理教學的內容,提前制作微視頻,通過校園網絡和公網進行上傳,上傳以后要為學生提供課前學習的任務和學習目標,而在線下,內科護理的護理知識比較復雜,難度比較高,單純依靠個體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在線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建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前的共同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3]。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和教師來講都是一種考驗,對教師來講,教師需要完成高質量的微視頻制作和上傳,上傳的信息要普及課程中的淺層知識,同時做好難度知識的滲透。對學生來講,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對學生自學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是一種考驗。
如《支氣管哮喘》課程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可以先行制作該章節(jié)的視頻內容,以概念簡析、護理評估、護理診斷為關鍵點進行制作,每個關鍵詞制作內容控制在5-10分鐘,然后上傳微視頻的內容,學生可以在線上通過微視頻的方式提前預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融入學習情境,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此外,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學工作,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小組都可以進行自由的討論和分析,學習小組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內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過中互相學習和補充,共同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果。而教師在線上可以與學習小組建立聯(lián)系,針對性地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此外還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的方式,提供公眾號,如微信公眾號,設置自動回復功能,將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關鍵詞設置,學生遇到不懂的內容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關鍵詞搜索,由平臺統(tǒng)一提供學習內容,教師只需要解決學生遇到的不常見問題即可,這種教學方式既節(jié)約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也提升了線上教學的質量。
(二)O2O教學課中研學應用
構建TPACK框架下高職《內科護理》O2O教學模式應注重課中的研學應用,學生在線上提前學習知識內容的過程中,雖然通過第三方應用平臺可以解決一些學生常見的問題,但大部分深層次性的問題并不是簡單一兩句話就可以解釋清楚的,線上只能進行簡單的解釋,因此在線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前期課堂學習內容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講解學生課前提出的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這也是O2O教學的明顯優(yōu)勢。如《慢性支氣管炎》課程教學中,學生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熟練掌握相關的概念和產生病癥的內外因,這也是學生長期接觸護理知識自然形成的習慣和能力,但在具體的病理方面,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在早期、晚期和電鏡方面認知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病理內容詳細地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不同時期的病理,具體來說,教師在講解不同時期的病理時,可以通過展示圖片、展示視頻等方式進行詳細解釋,結合臨床護理等知識進行綜合指導,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這對于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O2O教學課后提升應用
構建TPACK框架下高職《內科護理》O2O教學模式應注重課后提升,這也是O2O教學的主要優(yōu)勢。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內科護理》課程教學的完成就標志著課程的結束,學生在課后還有疑問以單獨詢問為主,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而O2O模式下,課后教學的提升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簡單來說,教師在完成課后教學以后,通常會預留線上的布置習題,習題具有明顯的層次性,滿足了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需求,這樣學生可以利用線上渠道,在習題解答過程中隨時與教師、同組學生進行交流,整理自己存在的問題,統(tǒng)一提交。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解決方式,幫助學生拓展內容。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基礎類問題,可以整理相關的拓展資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資料進行拓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存在的疑問,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自主能力的發(fā)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提出的深層次問題,可以專門錄制解答視頻,并在第三方應用公布,方便其他學生學習,完成虛擬一對一教學,對重點問題和學生急需問題,可以在線上實時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了教師TPACK能力的提升和學生隱性TPACK能力的內化。
四、總結
TPACK框架為高職《內科護理》教學老師指明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因此教師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應積極做好知識的整合,不斷做好內容分析和教學調整,要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發(fā)展理念切實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同時圍繞O2O的發(fā)展模式,要做好教學研究,圍繞《內科護理》調整和優(yōu)化教學內容,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的有效教學互動。
參考文獻:
[1]莫葵鳳,鄭小軍,楚平.基于TPACK框架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個案研究——以中職語文《學會寫借條》為例[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2(03):84-88.
[2]孔令鈺.地方院校數(shù)學師范生TPACK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青海省某高校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2):72-76.
[3]劉宗瑤,陳文明,王艷.TPACK框架下的課程教學設計及實踐——以風力發(fā)電技術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0):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