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摘?要】文章探討了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思政建設的具體措施,分別是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將思政教育適當嵌入課堂教學。
【關鍵詞】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課程思政;教學手段
課堂思政是新時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提升教書育人成效的一種重要手段[1]。廣東東軟學院樹立“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不斷完善全校合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機制。本文以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為例,積極進行學情分析,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到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努力探索專業(yè)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新途徑,從而達到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1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思政元素
作為電子信息類學生所接觸到的第一門工程性較強的專業(yè)核心課程,課程教材選用清華大學電子學教研組編寫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緊跟時代發(fā)展,結合國內外通用的主流產品,從應用的角度出發(fā),著重介紹器件的主要技術、典型應用和連接方法。教材內容面向更新,聯(lián)系實際,能適應當前電子技術發(fā)展的趨勢。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大學二年級上學期電子信息類本科生。此階段學生已經學習過《電路分析》《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等專業(yè)基礎課,掌握了基本電路的分析方法,但尚未涉及三極管、二極管等非線性器件所組成的電子電路,對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充滿了好奇,但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另一方面,此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辯證思維,對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有一定的認識,但尚未能夠將其應用到具體的專業(yè)知識學習中,不能在具體的電子系統(tǒng)中準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此外,在新冠疫情的阻擊戰(zhàn)中,出現了大批美麗的逆行者,為人民群眾的生命保駕護航,用自己的負重前行來維護我們的歲月靜好,在授課的過程作用,也應將此種奉獻精神與放大電路的靜態(tài)分析、動態(tài)分析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收獲專業(yè)知識,更感悟到寶貴的精神財富。
2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思政建設
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授課過程中,重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方式,深度挖掘專業(yè)課程中蘊含的多種育人要素,如愛國教育、社會責任、人生領悟、民族自信等,深入研究課程的每一個章節(jié)、精心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將上述育人要素恰如其分地嵌入專業(yè)課堂中,再結合適當的教學方法,避免陷入專業(yè)知識講授與思政育人分開的困境。
2.1培養(yǎng)辯證思維
以圖1所示的共射極放大電路為例,在放大電路基極電位的確定過程中,考慮到基極電流很小,在基極的節(jié)點電流中可以忽略,是事物的“次要矛盾”,因此可以基極的兩個電阻Rb1和Rb2近似看為串聯(lián),從而確定電路的基極電位。但如果在實際測量中,電路中的基極電流與流經Rb1的電流相比不可忽略,則基極的節(jié)點電流方程,基極電流就不再是次要矛盾了,電路的分析方法就應該發(fā)生相應的改變。
在有旁路電容 和無旁路電容 的情形下,電壓放大倍數并不相同,在有旁路電容的情況下,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較大,但是受溫度影響較大;無旁路影響情形下,放大電路電壓放大倍數較小,但是不受溫度影響,比較穩(wěn)定,從而引出“有一利必有一弊”的觀點,引導學生得出“根據需求,最適用的電路才是最好的電路”。
2.2多元化教學手段
筆者在單管放大電路的教學過程中,先給學生展示圖2電路,再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①該電路能否實現?②如果不能,請指出原因。③這幅“電路”圖對你是否有啟迪?
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絕大多數學生都說這是一個不能實現的電路。而教師則恰當地引入了放大電路的定義:放大電路實際上是一種線性受控能量轉換裝置,在輸入信號的線性控制下,將電路內的直流電源轉換為輸出信號能量。如圖2 所示。電路沒有直流電源,這是該電路不能實現的一個原因。通過后續(xù)課程的深入學習,學生還找出了該電路沒有穩(wěn)定靜態(tài)工作點的能力、放大電路放大的對象是變化量等問題。單管放大電路的教學示例也給學生以啟發(fā)。自然界萬物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直流電源為放大電路提供了能量,三極管才可以實現能量的轉換。引導學生對放大電路中的直流信號和交流信號進行定性分析,研究放大電路“放大”信號的工作原理(如圖4所示)。尋找“不失真、能放大”的背后真相——放大電路的靜態(tài)工作點(即三極管直流狀態(tài)下的電流、電壓信號),引導學生理解歲月靜好背后負重前行者,同時結合新冠疫情防控戰(zhàn)役時的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跡,鼓勵學生們?yōu)榱俗鎳摹皻q月靜好”,為了自己的未來“不失真、能放大”,做生活中的直流信號,負重前行。
如此一堂專業(yè)課,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更感悟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3 結語
在模擬電子技術應用型課程開展的過程中,筆者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更不如授人以欲”的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將矛盾論的唯物辯證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入凡事有利必有弊,結合新冠疫情防控戰(zhàn)中的典型事跡進行情感熏陶,將有助于學生價值觀的建立,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增強學生科技報國的責任與擔當。
參考文獻:
[1]鄭義臣.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高校需破解四“關”[J].教育現代化,2018,5(42):204-205.
[2]周月朋,丁兆明.高校教師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主體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1):77-79.
[3]堵國梁,黃慧春“.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電子電氣教學學報,2019,41(1):24-26.
(作者單位:廣東東軟學院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