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包頭)
吳瓊,肖映昱(通訊作者★)
腰椎間盤突出癥( LDH) 是目前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該病主要因機體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并壓迫脊神經(jīng),引起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臨床治療方案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雖然療效較好,但手術風險大,多數(shù)患者難以接受,傾向保守治療。目前很多學者探索中西醫(yī)結合保守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以期能有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降低手術的幾率。本研究選用通督桂鹿術脊湯加味聯(lián)合牽引加熱療的方法治療LDH,緩解腰腿痛,取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為LDH的中醫(yī)治療提供新思路及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 2016年 6 月至 2019年 5 月在我院就診的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兩組患者均通過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癥。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最小患者28歲,最大患者79歲。平均(47.5±2.5)歲,患病時間15天至6年。對照組最小患者37歲,最大患者74歲。平均(50.5±2.5)歲,患病時間半年至15年。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均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①既往反復腰腿痛病史,近日受寒濕或腰部扭傷;②多見于中老年;③腰痛腰僵伴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動受限;④直腿抬高及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下肢肌力減弱,嚴重者肌肉萎縮,下肢存在痛覺減退區(qū);⑤X線攝片檢查示腰椎生理曲度減少或消失,病變椎間隙變窄,或骨質增生,CT或MRI檢查可明確椎間盤突出程度。
對照組患者給予持續(xù)臥位牽引,2次/天,上下午各一次,30分/次,牽引重量為14~22kg。牽引后以中頻微波治療儀置于患者腰部上方,距皮膚10cm,持續(xù)照射30 分鐘,注意勿燙傷皮膚,2次/天,上下午各1次。7天為一療程,共2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通督桂鹿術脊湯,治療2周。中藥組方:桂枝18g,炒白芍30g,炙甘草12g,生白術60g,鹿角霜30g,川斷25g,川牛膝18g,狗脊18g,桑寄生30g,紅花10g,沒藥10g,清水1000mL浸泡一小時,煮取300mL,日二劑。7天為一療程,共2療程。
2.1根據(jù)《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評定。臨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正常工作及生活。好轉:腰腿痛明顯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腰腿痛及下肢放射痛評分,采用視覺度量疼痛評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0分為無痛,1~3分:有輕微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疼痛強烈、難忍。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病例癥候療效比較
表2 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表2 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注:注:經(jīng)t檢驗,治療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t=5.79)△P<0.01,有極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后比較(t=2.28)☆P<0.05,有顯著性差異。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75±2.89 4.78±1.18△☆治療組 5.85±2.75 3.95±1.79△☆
治療2周后2組患者腰部功能及疼痛情況均較前改善,治療組臨床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VAS評分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及VA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LDH是因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后,在突然負重、外傷等外力作用下,纖維環(huán)破裂,使相鄰脊神經(jīng)根遭受刺激,引發(fā)充血、水腫、粘連等形成組織變性,導致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LDH病情反復、遷延難愈,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LDH在中國的發(fā)病率約為0.95%,其中約80%的LDH患者可行保守治療[3]。其中,牽引治療通過對下肢的牽引,能增寬患者的椎間隙,減輕椎間盤突出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改善炎癥水腫情況;同時,牽引也可松弛后縱韌帶及椎間隙的張力,利于突出的髓核復位。微波治療具有較強的穿透力,熱效應可作用于患處深部,可改善深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減輕水腫,促進炎性代謝產(chǎn)物及酸性代謝產(chǎn)物吸收和消散,對緩解腰背肌緊張、緩解腰部疼痛效果比較理想。牽引加微波治療方法在LDH急性期較常用,有良好的療效,但對下肢麻痛療效不理想[4]。本研究加用通督桂鹿術脊湯,可顯著緩解腰腿痛及麻木感,能夠顯著增加臨床療效,有效降低VAS評分。
中醫(yī)認為,LDH屬于“腰痛”“痹癥”“痿癥”范疇?!端貑枴っ}要精微論》云:“腰者……轉搖不能,腎將憊矣?!睆埥橘e《景岳全書》曰:“腰痛之腎虛十居八九?!笨梢娧炊嘤谀I虛相關。又《諸病源候論·腰痛候》曰:“腎主腰腳,腎精虛損,風冷乘之,故腰痛?!蹦I主骨生髓,腎精虧虛,骨髓不充,不榮則痛。腎虛則易受外邪侵犯,外邪凝于骨,痹阻經(jīng)脈,氣滯血瘀,不通則痛。任東成等對206例腰LDH的患者進行體質分析,結果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偏頗體質以陽虛質、血瘀質多見,腰痛病病機多為本虛標實,腎虛為本,氣滯血瘀為標[5]。LDH發(fā)病部位為腰部及下肢,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部位亦在脊柱區(qū)及下肢,《素問·骨空論》曰:“督脈...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說明督脈循行于背部正中,縱貫脊柱,其別絡挾“脊”兩側而行。”《靈樞·經(jīng)脈》曰:“膀胱足太陽之脈...挾脊,抵腰中...其支者:從腰中,下夾脊,貫臀,入腘中...”,說明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于脊柱兩側及下肢后側。LDH病位與經(jīng)脈循行相一致。督脈為人體“陽脈之?!?,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背腧穴為臟腑氣之注入之處,臟腑通過足太陽膀胱經(jīng)背部俞穴受督脈脈氣支配。督脈功能正常,脈氣調(diào)和,臟腑功能活躍,氣血充足,四肢得以濡養(yǎng)強壯,腎主骨生髓之功能亦活躍。若督脈脈氣不利,足太陽膀胱經(jīng)經(jīng)氣不足,臟腑失養(yǎng),可致腎虛,腎精虧虛,主骨生髓功能下降,骨弱髓枯,氣血失調(diào),不榮則痛。可見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與腎三者之間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合爾致LDH的發(fā)作。因此我們認為LDH病機不僅內(nèi)有腎虛,外有寒濕邪氣侵犯,或跌撲所致,亦與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密切相關,故其病機應為:督脈不利,經(jīng)氣虧虛,腎精虛損,寒濕痹阻,氣滯血瘀。治病求其本,治療當通利督脈,補益腎精,強腰健脊,活血化瘀。通督桂鹿術脊湯中:鹿角是鹿之督脈延伸,聚督脈精華而成,鹿角霜又為鹿角熬制后骨質成分,故鹿角霜能通督脈,補腎陽,強筋骨,善能通督脈之陽。桂枝通血脈,達營衛(wèi),散發(fā)肌腠間邪氣,止臂膝肢節(jié)之痹痛。白芍養(yǎng)血斂陰,破堅積除血痹而止痛。桂枝配伍白芍,喻含桂枝湯功效,通脈行淤,疏利膀胱經(jīng)。鹿角霜,桂枝及白芍配伍通利督脈,疏利膀胱經(jīng)。芍藥配伍甘草,即芍藥甘草湯,又能緩急止痛,有效緩解肌肉痙攣疼痛。川牛膝強筋骨,止痹痛,通利關節(jié),逐瘀通經(jīng),為補腰腎之要藥,其性善下行,引藥下行直達病所,故其善治腰膝酸軟無力。狗脊強腰膝,祛風濕,固腎氣,有利于緩解腰背部僵直疼痛而恢復腰椎正?;顒?。桑寄生迫風濕,利腰背僵痛,對血虛兼風濕者尤為適用。生白術燥濕利水,利腰臍間血,可有效減輕神經(jīng)根淤血水腫。紅花配伍沒藥加強活血通絡之功。本方中諸藥選取皆不離通督脈補肝腎利腰脊活血絡之功效,切合LDH病機,故能通利督脈,補益腎精,強腰健脊,活血化瘀。諸藥合用,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組方合理,配伍嚴謹,適用于多種證型之LDH,臨床療效顯著。
本研究結果表明通督桂鹿術脊湯聯(lián)合常規(guī)方法治療LDH,藥癥相符,臨床療效好,有效降低VAS評分,有效提高患者工作及日常生活能力,為中醫(yī)治療LDH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