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芊一
摘要:教育心理學教學對打造專業(yè)的師資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但案例教學并非適用于教育心理學所有的課程內(nèi)容,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對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提出了案例教學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應用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案例教學 教育心理學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3-0216-02
教育心理學專注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與學生保持感同身受的心理狀態(tài),從心理學角度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心理學的教學在于幫助學生奠定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以幫助學生在教育崗位上能夠運用教育心理學妥善處理學生教育問題。為了能夠增強教育心理學教學的實效性,可以采取案例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接觸實際案例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什么是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通常,案例教學要經(jīng)過事先周密的策劃和準備,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導學生提前閱讀,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或爭論,形成反復的互動與交流,并且,案例教學一般要結(jié)合一定理論,通過各種信息、知識、經(jīng)驗、觀點的碰撞來達到啟示理論和啟迪思維的目的。在案例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編出來講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寫出來闡明事實的事例,而是為了達成明確的教學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實而編寫的故事,它在用于課堂討論和分析之后會使學生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動力。學習是自覺的過程,學生對課程感興趣才能夠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案例教學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學生的討論既活躍了課堂的氛圍,也使學生自身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強化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2.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傳統(tǒng)的教師輸送型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教育心理學課堂的實效性相對較弱。案例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改變這一現(xiàn)象,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案例分析當中,通過師生的雙向交流來提高課堂的學習實效性,真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教師也能夠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提高教學質(zhì)量。
3. 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能夠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在未來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分析教育心理學相關案例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邏輯分析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即時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調(diào)動所學的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也是在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三、案例教學在教育心理學教學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1.案例選擇脫離實際
在教育心理學教學課堂引入案例教學的方式,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式,但在案例選擇方面還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沒有真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沒有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案例選擇脫離實際,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度不高,可能會導致課堂出現(xiàn)偏離討論主題的問題,學生也不能真正把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中,無法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2.沉迷案例脫離理論
案例教學并非適用于所有的教育心理學課程內(nèi)容,還需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盲目采取案例教學方式,可能導致沉迷案例而脫離理論,使案例分析失去教學的價值和意義。沉迷案例分析,自說自話,沒有結(jié)合具體的教育心理學的課程內(nèi)容,導致案例分析沒有發(fā)揮鍛煉學生分析能力的作用,而淪為簡單的教學工具。
3.師生欠缺分析能力
在教育心理學教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對師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要求教師與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的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還要能夠靈活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分析案例,以達到教學目的。但因教師與學生的分析能力有限,如果案例難度較高,將導致案例分析教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也不能實現(xiàn)在分析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的目的。
四、案例教學應用于教育心理學教學的有效路徑
1.科學選取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的選取需要依據(jù)教育心理學相關的課程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進行,以保證案例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在選擇教學案例時,教師需要提前調(diào)研,篩選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讓學生能夠從案例中認識到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奠定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基礎。也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案例選擇的過程中,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案例分析的價值,以珍惜課堂案例討論的時間。
2.合理展示案例內(nèi)容
選擇完教學案例,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討論氛圍,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展示案例內(nèi)容,保證所展示的案例內(nèi)容符合教學規(guī)范和教學需求。有些案例可能相對比較敏感,并且案例又具有特殊性,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合理地展示。案例內(nèi)容的展示既可以是教師口述,也可以是播放視頻資料,或是小品表演,只要能夠合理展示案例內(nèi)容的方式,都可以科學運用。
3.學生課堂進行討論
教育心理學案例教學的必經(jīng)之路是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內(nèi)容進行積極的討論,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有效方式。學生在案例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能夠鍛煉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為了促進案例討論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人數(shù)安排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以活躍討論的氛圍,提高討論的質(zhì)量和有效性。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小組內(nèi)部討論形成討論結(jié)果,再將此結(jié)果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以提高案例教學課堂的實際討論效果。
4.教師進行案例講解
在案例討論結(jié)束后,教師需要對案例進行講解,解決學生的疑難和困惑,幫助學生理清討論的思路,以強化學生對案例涉及知識的理解。由于案例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剖析案例,引導學生開闊思維,以提高學生的案例分析能力。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在討論中關注學生的討論方向,并適當給予引導,以提高討論的科學性。
5.總結(jié)提升課堂內(nèi)容
在案例教學課堂結(jié)束之后,總結(jié)課堂討論內(nèi)容是十分必要的。教師總結(jié)課堂的討論內(nèi)容有利于幫助學生重新整理思路,將理論知識與案例再融合,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教師在總結(jié)課堂討論內(nèi)容的過程中,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需要指正學生課堂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選擇合理科學的討論方式,以提高案例討論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郭新娣.案例教學視角下人格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內(nèi)蒙古教育,2017(2).
[2]張桂敏.心理學、教育學案例教學研究[J].濟寧師專學報,2000(4).
[3]王麗麗.談案例教學法對心理學教學的必要性[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1(1).
[4]馬海燕.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思路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
[5]李旸.探討加強高校心理學教育的相關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26).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