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羽 馮幸祎
【摘要】在構建一本書籍的時候,“書筑”這個概念特別重要,可以把它看作是觀念上的迭代更新。從書籍裝幀到書籍設計,再到“書筑”,這個概念講的并不只是一個空間,而是強調人在里面的活動,是動態(tài)的。
【關鍵詞】獨特;傳承;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一本出色的書籍裝幀設計作品,總能在透露著大膽的藝術美感的同時,又能將信息準確地傳達出來。它們以獨特的趣味吸引讀者,使讀者在逛書店時從成千上萬本圖書中將它挑選出來。書的內容會通過設計的方式清晰地向讀者傳達出來,讓讀者有最滿意的閱讀體驗。
一、書籍裝幀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
書籍裝幀設計是一個將信息可視化的過程。在開始設計一本新穎的書籍之前,設計師需要先了解書籍的內容,明確書的主張和目標讀者。設計一本書的初期是最有趣、最重要的。對于書籍裝幀設計師來說,若想做出有獨特風格又充滿趣味的作品,一開始不能被客戶提的要求束縛,應當跟隨自我獨特的想法和風格,大膽地去考慮不同材料、印刷技術、書籍本身,也需多做一些排版實驗。同時考慮結構,更好地推進材料的選擇和內容本身的設計。雖然設計方案階段只是整個過程的一個小部分,但卻至關重要。它定下了整個設計的基調,也決定了設計結果的優(yōu)劣。一旦方案確定下來,接下來就要排版、調整、修改、生產以及圖片收集和處理等。
一本新穎的書籍,不僅應該有著獨特的風格,還要做到內容和形式一致。一本書的設計概念、設計語言等所有的元素都要符合書籍的內容類別,還要擁有異他性。也就是在形式符合內容的基礎上,要能區(qū)別于其他設計師的作品,要有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同時,要保證將書籍內容清晰地、流暢地傳遞給讀者。
書籍裝幀設計只是設計書籍封面和書籍排版嗎?當然不止。現(xiàn)代青年設計師總是習慣性地被動接受編輯提供的書籍內容,在面臨裝幀設計時缺乏一個明確的概念。書籍裝幀藝術設計并不僅是書籍封面和書籍排版的裝幀,也并不是對書籍單純的美化工作。書籍裝幀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從閱讀層面來講,書籍不僅是一個有著美感的實體,它還需把信息快捷地、明確地、有理地、有據(jù)地、有趣味性地傳遞給讀者。它需要一個好的“導演”、好的“制作人”,能夠尋找到很好的文本以及尋找到最好的“演員”,即,字體的圖形;它需要尋找到最好的“環(huán)境”去“布景”,即紙面空間;它需要尋找到最好的“燈光”,即如何在紙本空間中找到最好的內容構架和明細距離等。這一切,構成了書籍裝幀設計的內容。
一個好的書籍裝幀設計師,會通過文本、圖像的表現(xiàn)力、紙張的觸感等方面向讀者從里到外地傳遞書籍的最佳魅力。同時會細致地選擇書的開本,考慮讀者閱讀的場所。通過這些精致設計,讓讀者對書形成一種全新的認識。當讀者把這本書拿在手里,不僅能被通過眼睛來感受,更能使讀者全身心的五感領會。在這個電子時代,紙質書能帶給讀者更多的觸感體驗。書籍裝幀設計師在設計時應該以讀者為本,秉持著一種“以讀至上”的態(tài)度。一本好書,應該能在內容編排、故事方案、圖像質量、紙張質感、書籍形態(tài)等方面出人意料、與眾不同?;蚴鞘褂眯路f結構或是使用簡明的方式,去演繹最生動的故事,以吸引讀者。此時,書籍裝幀設計師做的不僅是包裝,還在為文本增添光彩,增加書籍的閱讀力。書籍裝幀設計應該涵蓋裝幀設計、編排設計、編輯設計這三個部分的構思設計。
二、從書籍裝幀設計到“筑書”
呂敬人老師曾提出“書就是圖文棲息于最適合停留的紙頁層疊的空間場所”這一“書筑”概念,杉浦老師也曾提過這個概念,但他并沒有用“書筑”這兩個字來表達,他用了“造本”二字?!霸臁本褪菭I造、建造,“本”就是書。“造本”就是像建筑那般建造書籍。說回“書筑”,就得說到韓國書城創(chuàng)始人李啟雄老師和日本建筑師楨文彥老師。他們聚到一起,談到建筑和書籍設計,認為兩者應該是有某種聯(lián)系的,即兩者處理的都是空間,一個空間用來住人,一個空間用來“住”圖文。后來他們就此論題提出做一個項目,分別從日本和韓國找了兩位建筑師,并聯(lián)系了呂敬人老師,讓他們三人一起組織這個活動,原名叫LOCUS。但呂老師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讓人理解,便在杉浦老師“造本”這個概念的啟發(fā)下,提出“書筑”這個概念,并得到兩外兩位老師的一致認同。
在構建一本書籍的時候,“書筑”這個概念特別重要。可以把它看作是觀念上的迭代更新。從書籍裝幀到書籍設計,再到“書筑”,這個概念講的并不只是一個空間。而是強調人在里面的活動,是動態(tài)的。如何能讓人在一個建筑里舒適地活動是好的建筑必須做到的一點。譬如,開門后,通過玄關,到客堂;拐個彎到廚房,旁邊再是茶室;之后走上樓梯可以到書房、臥室。當這些功能通過一個線索被合理地安排后,人們在建筑中的舒適生活便被科學地保證了。而書也是一樣的。書籍裝幀設計師需要考慮如何排版——大小字號、注解說明等。設計師需要讓這些元素在這個空間里舒適地游走。設計師需要思考如何有邏輯、通暢、詩意地將信息傳遞給讀者。這時,書籍裝幀設計師就不僅是創(chuàng)造一個框架那么簡單,還要讓讀者時刻都有通暢快樂的享受。
三、承古萌新東方傳統(tǒng)書籍
對于呂敬人老師在書籍設計工作中影響最大的研究——東方傳統(tǒng)書籍裝幀。呂老師希望能夠把在東方書籍研究中所學到的東西傳遞給更多的青年書籍裝幀設計師。我們應該對東方傳統(tǒng)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且時刻懷抱著一顆敬畏傳統(tǒng)的心。
青年書籍裝幀設計師大多都是十分追趕時髦、偏愛現(xiàn)代化設計的。講究洋氣本身是沒問題的,但在傳播我們東方人自己的文化時,要帶有我們東方獨特的設計風格,傳承東方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保留東方人自己的東西。這兩者是不沖突的。呂敬人老師堅持研究東方書籍,但并不影響呂老師對現(xiàn)代東西的敏感度,他也非常喜歡現(xiàn)代化的東西。雖然我們年輕的書籍裝幀設計師需要學習古人的智慧,但這并不會阻止我們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更往前走一步,往現(xiàn)代化的時尚走一步,做到承古萌新。
在書籍裝幀設計方面,中國傳統(tǒng)書籍裝幀形式體現(xiàn)的最大特色就是漢字。在漢字方面,有些中國傳統(tǒng)書籍的漢字是橫排,有些漢字是豎排;在閱讀形式上,有些中國傳統(tǒng)書籍可以從右往左讀,而有些可以從上往下讀;對于漢字的形式、漢字的布局和格律,也是中國獨特所有的。
在排版的時候,框沿的變化、格子的區(qū)別以及空間上的上寬下窄,這些處理方式都體現(xiàn)出了東方人對空白的理解。這是一種東方形式的空間應用美學,是“溫良恭儉讓”的氣質在紙面上的延伸,向人們傳達出一種謙遜平和的美感。雖然中國傳統(tǒng)書籍在裝幀形式體現(xiàn)上并沒有西方濃烈的形式感,但當你仔細分析時,便會覺得它非常有韻味、有格律。譬如古代宋版書、明版書一樣,他們采用的都是一種詩詞的格局、文學的格局,最后形成漂亮的格律。而在裝訂方面,中國的傳統(tǒng)形式非常豐富,有簡、冊、軸、函、箱、屜等,它們體現(xiàn)的是我們對書籍的保護與尊重,對書籍濃烈的敬畏感。同時,東方的韻味也在這個翻閱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中國的傳統(tǒng)書籍不像西方書籍“啪”一下就打開。翻閱中國傳統(tǒng)書籍,可能需要經(jīng)過開、拉、抽、展等動作。在你讀完之后還需要按照原來那樣包裝回去,這樣就大大增強了讀者的參與感。
關于東方傳統(tǒng)書籍裝幀設計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要遵循“法古創(chuàng)新”?!胺ü拧本褪切Х?、尊重我們古代的傳統(tǒng),“創(chuàng)新”就是說不要停留在古代書籍的層面上,還要創(chuàng)造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的東西。高中羽老師曾在看過呂敬人老師的第一本書后,寫了一句話:“不摹古,不擬洋”。“不摹古”,即不能只是模仿東方古代傳統(tǒng)書籍的形式,而是要把東方古代書籍的韻味、氣質都體現(xiàn)出來;“不擬洋”,即可以仿造洋味兒,但是要體現(xiàn)時代的精神,緊跟時代的步伐,讓時代來認知你。我們要去賦予中國傳統(tǒng)書籍設計文化新的內涵、新的形式、新的材質、新的審美。我們應保留我們獨特的東方傳統(tǒng)文化,吸收西方優(yōu)良文化,開拓一個新的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東方書籍裝幀設計之路。書籍裝幀設計師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修煉、學習提升的職業(yè)。設計的功夫在設計之外。書籍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是精神的載體。所以,我們要去了解文化、思想、哲學,學習和吸納各種知識??赡芪覀円婚_始并不會得到具體的回報,因為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但我們還是要廣泛地讀書、學習、觀摩、游玩,通過這些手段增加知識,提升辨析能力,加速質變的到來,形成跳躍式的思維。
作為設計師,要多看、多聽、多與人交流。設計師可以在除設計之外各個領域都不太精,但都要略懂一些,這樣才有助于思維的培養(yǎng)。要時刻保持一顆童心,對世界充滿好奇,才能做一個充滿活力和朝氣設計師。
參考文獻:
[1]權歆昕.書籍裝幀的當代性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
[2]劉紹薈.書籍裝幀淺論[J].美術,1981(8).
作者簡介:馮羽(1998-),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大三在讀,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馮幸祎(2001-),女,河南鄭州,本科大一在讀,油畫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