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川
摘要:我國的義務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這個過程是復雜且漫長的。而在素質教育中,核心素養(yǎng)是重點的內容,它包括了學生的能力、品德、行為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核心素養(yǎng)方面得到提高。本文將從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意義出發(fā),試分析小學體育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體育教育? ?小學學生? ?核心素養(yǎng)
對于小學生來說,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太過枯燥,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在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片面的注重學生的技能或是理論,讓原本輕松的課外學習變得很疲憊,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感,無法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所以,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制定合適的課程計劃,提高體育教學的課堂效率,保證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際內涵
核心素養(yǎng)包括基本的五大內容,包括: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主動適應的能力、民族振興的使命感、健康的身體和高尚的審美情趣[1],簡單來說就是德智體美等多個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要求對小學生的教育不僅限于對知識的掌握,而且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蓬勃的朝氣,能夠團結同學、敬愛師長,有廣泛的興趣和遠大的志向,能夠自己學習,也能合作探究。小學生應該自尊自愛,立足于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價值的正確審美,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的超越自我。也就是說,在我們的體育課堂上,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奔跑、跳躍,或者學會一些體育項目,而是要讓他們了解體育精神,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準則,能夠強健身體,鍛煉意志,擁有適應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樂于助人的品質。
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論內容,看上去有些復雜深刻,轉化到實際中來說,也就是讓學生達到知識與實踐、體能與精神、情感與價值的統(tǒng)一,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成長道路,避免脫離改革和社會的要求。所以,對于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需要所有學科的優(yōu)勢合作,并且落實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核心素養(yǎng)教學不是一門理論知識課程,如果脫離了實際,那就成了形式化的內容。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認知能力、思維能力都比較薄弱,對于文化課程的專心程度非常有限,而體育課正好讓他們脫離了書本,從教室里走到了操場上,比較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而且體育課涉及到 內容比較廣泛,教學方式比較靈活,所以,在體育課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措施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思想
現(xiàn)在的體育課程,大多淪為了一種形式,在學生進行高強度和密度的文化學習后,進行一下室外的放松。當然,在緊張的知識學習之后,適當?shù)淖屪约盒菹⒁幌率怯幸嫣幍?,但是部分學生卻把體育課當成了嬉笑打鬧的場所,對于學習的內容毫不關注,只對自己喜歡的項目還稍稍上心。對此,體育教師要注意課堂秩序的維護和管理,明確體育學習的目的[2],培養(yǎng)學生對運動的熱愛,和對體育精神的理解。比如說足球運動中,要讓學生明白,個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用一己之力戰(zhàn)勝別人整個隊伍,只有大家團結在一起,分工協(xié)作,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進行互補,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賽跑項目中,要告訴大家,沒有嘗試過就擺手認輸?shù)娜耍遣豢赡苓_到終點的,不要急著否定自己,只有勇敢的去做,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在哪里,才能改正和進步。而在跳遠運動中,要打破學生內心的“天賦論”,通過不斷的訓練,找到正確的方法,你也可以做的更好。讓學生有自信、敢拼搏,能夠在成長的到上奮發(fā)進取。
(二)改變具體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習慣
在具體的教學上,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合適的計劃。每個人在個體上都是存在著差異的,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也是有著很大差別的。比如說,有的學生爆發(fā)力高,在短跑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有的學生彈跳力強,能夠在跳高、跳遠項目上嶄露頭角;有的學生耐力好,適合進行長跑運動的鍛煉,因為在長跑過程中,不僅要求自身的體力能夠跟得上,還有相應的技巧:在哪個階段要保存體力,什么時候沖刺,如何調整呼吸等;而反應快的同學可以練習乒乓球等運動,讓他們的頭腦和身體保持高度的一致,眼到手就到。通過有針對性的鍛煉,讓他們找到自身的優(yōu)勢,并且明白先天優(yōu)勢不是制勝的法寶,體育運動是沒有捷徑能走的,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突破自我。
(三)增加體育常識知識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行為
在大部分人的傳統(tǒng)認知里,體育是沒有知識點和理論內容的。但其實,體育的知識性和理論性,就在我們平時的運動中。比如說在進行體育運動之前,需要進行充分的熱身,否則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輕則拉傷肌肉,好幾天都有疼痛感,重則傷筋動骨,甚至造成永久傷害。再比如剛進行完劇烈的運動后,不能大口大口的喝水,會刺激身體的內臟和器官等,都是體育運動的知識點。只是我們對于這些內容習以為常,把他們當做了一項固定要求,所以沒有意識到而已。喜歡打籃球的人,肯定都知道一個詞,叫“籃球智商”,簡而言之,就是在不違規(guī)的前提下,給自己的隊伍創(chuàng)造便利。比如說在搶籃板的時候,在什么時候搶合適,怎樣能既不違規(guī),又不讓籃球砸到自己的頭,這就是籃球運動的知識點[3]。在小學的體育課程中,我們要加強對體育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運動習慣,避免高強度和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帶來的損傷。
(四)增強體育教師的課程設計意識和示范作用
長久以來,我們的體育教學過于簡單粗暴,教師在上課時的固定流程就是:清點人數(shù)、做操、跑步、慢走、項目訓練。這樣程式化的教學,很容易讓學生感到疲倦,喪失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所以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提升自己對課程的設計,讓課堂的開場白生動熱情,讓學生在上課十分鐘以內,充分調動起對學習的熱情。另外,教師在對動作的講解上,要避免復雜化,盡量的直白一些。還要注意,在進行動作示范的時候,著重細節(jié)方面的技巧,保證學生對動作要點的掌握。
(五)利用體育文化課,滲透德育教育
很多學生認為體育課的目的,就是要學會老師教的項目,而很多家長則認為小學體育課就是讓孩子們玩耍、放松的,更有很多文化課的老師,認為體育課沒什么用處,所以經(jīng)常會有占用體育課給學生補習的情況發(fā)生,久而久之,連體育教師也開始忽略了對學生的教育,因此網(wǎng)上一直流傳著:“小學體育老師身體最弱,老生病,讓其他老師代課”的調侃。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體育課的課程內容包括室內和室外兩種方式,室內的體育理論教學,可以豐富學生對身體各部分關節(jié)、肌肉等方面的認識,了解完整的體育知識和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避免因為不正確的運動行為造成的身體損傷,影響他們身體的健康發(fā)展。并且,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體育理論的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因為不涉及到大量的作業(yè)和練習,而且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相對隨和,所以更有利于學生的接受。
(六)在活動項目教學中,加強精神意識的教育
體育課程涉及到很多體育項目的教學,其中包括個人項目和集體項目。在個人項目的教學中,蘊含著體育活動的鍛煉性,以及奧林匹克精神中的平等、競爭性,針對不同的體育項目教學,可以讓學生找到自己愛好的運動,擺脫班級團體對個人的束縛[4]。比如說在賽跑的過程中,學生完全不必顧慮集體對自己的影響,只要勇敢的奔跑、競爭,在比賽中超越所有人,或是超越自己之前的水平。 要達到這個目的,學生就要了解跑步的前期準備、賽道上的呼吸調整、加速沖刺的技巧、以及結束后的身體調節(jié),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讓他們的意志得到鍛煉。而在集體項目中,注重的是學生的交流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團隊配合能力的發(fā)展,因為小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和閱歷,他們棱角分明、爭強好勝,不能很好的壓制自己的個性。而通過集體項目的鍛煉,可以讓他們明白:集體的成績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所有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對于最后的勝利,需要大家相互配合。這樣既讓孩子站在了課堂和學習的主動地位,又讓他們明白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教育陣地,通過合理的教學安排,既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又能讓他們了解相應的體育知識,讓孩子可以從健康運動開始,潛移默化的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拼搏奮斗、團結合作等方面的精神,幫助他們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另外要注意,這方面的教學是急不來的,需要我們慢慢的進行改進,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姜英花.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7):69-69.
[2]魏亞楠.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7):71-72.
[3]曹炳山.從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探討小學體育課堂的變革[J].考試周刊,2017,(26):191-192.
[4]賀妍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9-10.
(作者單位:聊城市冠縣范寨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