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梅 隨何歡 趙海霞 朱麗莎
【摘 要】目的:分析兒科門診中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的臨床用藥情況,以此為基礎分析用藥過程的合理性。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兒科門診的1800章上呼吸道感染處方進行研究,對處方所對應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在1800張?zhí)幏疆斨?,利用抗菌藥物治療的處方達到了1244張,所占比例為69.1%。使用一種抗菌藥物的處方數(shù)量為1089,所占比例為87.5%;二聯(lián)用藥處方數(shù)量為119,所占比例為9.6%,未出現(xiàn)三聯(lián)抗菌藥物應用的情況??咕幬锸褂猛緩桨诜盟幒挽o脈注射兩種類型,例數(shù)分別為1440和360,所占比例為80.0%與20.0%,未出現(xiàn)同時進行口服用藥和靜脈注射的情況抗菌藥物使用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頭孢菌素、大環(huán)內酯、頭霉素、林可酰胺等,其中以頭孢菌素所占比例最高。結論: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用藥還存在一些過度應用的情況,我們在用藥過程中需要進行嚴格管控,必要時對醫(yī)師做好相應知識的培訓,避免抗菌藥物濫用。
【關鍵詞】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用藥;合理性研究
TANG Chun-mei1, 2, SUI He-huan1, 2 ,ZHAO Hai-xia1, 2 ,ZHU Li-sha1, 2(1Department of Pharmacy,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Sichuan, China; 2Nanchong Key Laboratory of Individualized Drug Therapy,Nanchong 63700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for children's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nd to analyze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use process. Methods: 1800 prescriptions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study,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children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scrip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1800 prescriptions, 1244 prescriptions were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accounting for 69.1%. Th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for one antibiotic was 1089, accounting for 87.5%; th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for two-way drugs was 119, accounting for 9.6%,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way antibiotics. There are two ways of using antibiotics: oral and intravenous. The number of cases is 1440 and 360, accounting for 80.0% and 20.0% respectively. There is no simultaneous use of oral and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mainly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types: cephalosporin, macrolide, cephalosporin, lincomamide, etc., of which cephalosporin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cases of overuse in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of children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 need to control strictly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tion. When necessary, we need to train the doctors in relevant knowledge to avoid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Keywords: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clinical medication; Rationality Study
【中圖分類號】R72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現(xiàn)象在小兒中十分常見,在傳統(tǒng)的治療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會利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但實際情況下,并非所有患兒的臨床癥狀都需要利用抗菌藥物進行控制,抗生素類藥物的濫用不僅會導致耐藥性的出現(xiàn),同時還會影響到后續(xù)藥物的正常選擇。對此我們需明確臨床用藥的合理性,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本次研究也是以此為基礎而展開,現(xiàn)將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兒科門診的1800章上呼吸道感染處方進行研究,對處方所對應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2 方法
采用人工分析方法,對某些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包括患兒使用的抗菌藥物類型、是否出現(xiàn)抗菌藥物聯(lián)合使用情況、DDDs指標計算結果等相應指標。
DDDs即DDD數(shù),即每一藥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該藥的DDD值。這一結果數(shù)值越大則說明患兒傾向于選擇此類藥物進行治療;反之數(shù)值較小時說明患兒不使用此類藥物。在本次研究中以《中國藥典》中所規(guī)定的藥物劑量進行明確,情況出現(xiàn)變化時,可以進行相應調整。對于同一品種的藥物,即便藥物來自于不同廠家和不同規(guī)格都可以進行折算后求和得出藥物類型的總消耗量,計算出DDDs值。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處方中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進行統(tǒng)計,包括是否二聯(lián)用藥或三聯(lián)用藥等。另外比較分析患兒所傾向于使用的抗菌藥物品種類型、用藥途徑等數(shù)據(jù)。
2 結果
2.1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在1800張?zhí)幏疆斨?,利用抗菌藥物治療的處方達到了1244張,所占比例為69.1%,說明大部分情況下的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都會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其中使用一種抗菌藥物的處方數(shù)量為1089,所占比例為87.5%;二聯(lián)用藥處方數(shù)量為119,所占比例為9.6%,未出現(xiàn)三聯(lián)抗菌藥物應用的情況。
2.2 抗菌藥物使用途徑
抗菌藥物使用途徑包括口服用藥和靜脈注射兩種類型,例數(shù)分別為1440和360,所占比例為80.0%與20.0%,未出現(xiàn)同時進行口服用藥和靜脈注射的情況。
2.3 抗菌藥物使用類型
抗菌藥物使用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頭孢菌素、大環(huán)內酯、頭霉素、林可酰胺等,共計15種,其中以頭孢菌素所占比例最高
3 討論
抗菌藥物是否合理應用,需要以用藥指征作為評定標準。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案例當中,主要的病原體是病毒,少數(shù)患兒由于細菌感染導致疾病[1]。在臨床診斷的過程中,醫(yī)生主要通過患者外周血白細胞的計數(shù)分類進行診斷,如果白細胞數(shù)量偏低,則可以判斷為病毒感染,白細胞數(shù)量增高,判斷為細菌感染。但是在不能完全確定患兒為病毒感染時,醫(yī)生通常建議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這也說明當前無指征使用抗菌藥物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2]。按照衛(wèi)生部的規(guī)定,抗菌藥物使用率需保持50%,但本次研究結果中抗菌藥物的使用率達到了69.1%,這說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對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仍然傾向于通過抗菌藥物治療,以口服治療為主。
而部分患兒家長堅持要使用抗生素藥物,認為抗菌藥物可以治療一切炎癥。但實際上抗菌藥物僅僅適用于由細菌感染引發(fā)的一些炎癥,對非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效果較差。人體內存在的大量有益菌群相互制約,保持體內的微生態(tài)平衡,不合理利用抗菌藥物治療,非細菌性炎癥也會導致菌群失調等不良情況[3]。尤其是年齡較小的患兒,受到藥物毒副作用的影響可能性較高,一些具有毒性的抗菌藥物應嚴格控制使用。例如具有耳毒性和腎毒性的氨基糖苷類。再加上患兒的免疫功能本身存在下降情況,在用藥時需考慮不合理應用所產生的潛在不良反應[4]。
從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結果來看,抗菌藥物主要應用類型為頭孢菌素類藥物,此類藥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率,血藥濃度較高,且產生的毒副作用較低。對于年齡較小的患兒來說,較長的藥物半衰期可以維持一定的作用時間,減少因用藥導致的患兒依從性問題。未來的工作中需要明確用藥的合理性,按照說明書或醫(yī)囑要求進行。在合理用藥方面,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對醫(yī)院等機構進行了規(guī)定,強化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但是在具體的落實和規(guī)范性方面,仍然缺乏相對有效的控制措施。未來的廣大醫(yī)務工作者需要正確認識抗菌藥物,合理探討藥物的最佳使用方案,減少患兒的痛苦程度[5]。對于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醫(yī)院,可以利用呼吸道病毒血清免疫熒光等技術檢測手段來進行藥物合理性分析,但對于某些基層醫(yī)院,此類方法技術難度較高,很難進行推廣使用??偠灾粑揽咕幬锏牟缓侠響弥饕憩F(xiàn)為過度使用和無指征用藥兩個方面,對于醫(y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應落實到位,同時要注重對患兒家屬的醫(yī)療知識教育,兩個環(huán)節(jié)共同著手來實現(xiàn)抗菌藥物的規(guī)范化控制,最大化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用藥還存在一些過度應用的情況,我們在用藥過程中需要進行嚴格管控,必要時對醫(yī)師做好相應知識的培訓,避免抗菌藥物濫用。
參考文獻
李澤臻.南寧地區(qū)小兒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6):150+153.
成燕.小兒門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價值分析[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19,24(01):33-36.
克秀偉.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運用熱毒寧和利巴韋林效果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8,31(09):1360-1361.
李向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反復發(fā)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8,34(05):595.
李德勝.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應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