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寶,王雪梅
長安醫(yī)院針灸推拿科,陜西西安 710016
腦卒中會使患者大腦出現(xiàn)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引發(fā)肢體偏癱,吞咽、語言及心理等多種功能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1]。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腦卒中偏癱患者有55%~75%會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礙[2]。腦卒中引發(fā)的肢體偏癱不僅會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心理帶來抑郁、恐懼、焦慮及認知紊亂等,還會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腦卒中后康復訓練可明顯降低致殘率。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減重步行訓練可有效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步行能力恢復[3],但是單獨使用效果并不佳。將中醫(yī)針灸與康復訓練相結合可發(fā)揮更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主要分析減重步行訓練聯(lián)合中醫(yī)針灸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的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42~83歲,平均 (57.42 ± 8.36)歲。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43~82歲,平均(58.46 ±7.5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均為首次發(fā)病,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志比較清楚,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有腦出血和腦卒中后出血、無癥狀性腦梗死、糖尿病病史;有嚴重老年癡呆、抑郁、認知功能障礙或語言障礙患者;患有嚴重肝腎疾病、骨折、骨質疏松及急性感染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減重步行訓練,采用美國Biodex減重訓練儀,跑臺的運動速度開始為0.2 m/s,根據(jù)患者病情慢慢增加至2.0 m/s。臨床醫(yī)生站于患者背后,幫助患者旋轉盆骨及軀干,保持全足著地,且步幅對稱,每天1次,每次訓練30 min,共訓練4周。
1.3.2觀察組 觀察組采取減重步行訓練聯(lián)合針灸治療,取穴方法:上肢以曲池、肩髎、手三里、合谷、外關及內關為主;頭面部以印堂、百會、迎香、地倉、太陽、風池及人中為主;下肢以足三里、環(huán)跳、陽陵泉、陰陵泉、血海及三陰交為主。使用補瀉手法進行施針,每天1次,共針灸治療2周。
1.4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于治療后采取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中100分表示生活可以完全自理;>70~<100分表示日常生活有輕度障礙;>45~70分表示日常生活有中度障礙;20~45分表示日常生活有嚴重障礙;<20分表示日常生活有極嚴重障礙。(2)肢體運動功能:于治療前后采取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評估步行情況,其中5 級表示任何地方患者均可獨立步行;4 級表示在斜坡上行走或者爬樓梯時需要幫助,在平地上可獨立步行;3 級表示需要 1人進行語言指導或監(jiān)護,但不需要接觸身體;2 級表示需要 1 人在旁邊間斷性地接觸患者身體幫助其行走;1 級表示需要1 人協(xié)助才可行走;0 級表示無法步行。采取Tinetti步態(tài)評估量表(TGA)評估步行質量,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步行質量越好。
1.5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癥狀明顯好轉,20 d肌力升高至Ⅱ級以上,與治療前比較,癥候積分降低≥70%;有效:患者癥狀有所緩解,20 d肌力升高至Ⅰ級,與治療前比較,癥候積分降低≥30%~<70%;無效:患者癥狀和20 d肌力無任何好轉,與治療前比較,癥候積分降低<30%。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67,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見表2。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n(%)]
2.3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比較 見表3。兩組患者治療后FAC分級及TGA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FAC分級及TGA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腦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多發(fā)病及常見病,有60%~70%的中風患者經搶救治療后可恢復神志,但常常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其中以偏癱最為常見。腦卒中起病較為急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運動功能、認知功能、感覺功能及腦神經功能障礙[4-5]。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偏癱及失語等神經功能缺失癥候。腦卒中后偏癱的發(fā)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原有關節(jié)、骨病惡化,長時間臥床造成微循環(huán)惡化,血液流通不暢;臟腑失調,氣機失常,造成肢體發(fā)生功能性減退;高級中樞神經功能由于腦部病變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紊亂,極易引發(fā)痙攣,從而導致偏癱[6-7]。
近年來,隨著新的康復療法及檢測效度更高、更為嚴謹客觀的評估和檢測手段不斷涌現(xiàn),重塑腦卒中患者大腦功能和改善偏癱肢體運動功能的研究已逐漸成為康復治療的熱點問題[8-9]。減重步行訓練能把邁步、負重及平衡等多種步行要素進行有機結合,幫助患者建立正常步態(tài)模式,其治療已得到臨床的廣泛認可[10]。但減重步行訓練法仍具有一些缺點,如操作極為復雜,必須要有3名左右的治療師參與訓練,還可能會導致患者懼怕訓練而使痙攣癥狀加重。腦卒中在標為痰濁雍塞、風火相煽、腦元損耗和瘀血內阻,在本為生火化風、癖阻清竅、氣機逆亂和陰陽偏勝[11]。本研究采取的針灸療法中,針刺印堂穴具有清利頭目和開竅通鼻的功效;針刺百會穴具有醒腦開竅的功效;針刺地倉穴具有活血的功效;針刺手三里穴具有清熱明目、通經活絡和調理腸胃的功效;針刺曲池穴可有效治療上肢痿痹;針刺環(huán)跳穴具有舒筋止痛和健脾益氣的功效;針刺足三里穴具有扶助正氣和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針刺血海穴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針刺陽陵泉穴具有舒筋壯筋的功效;針刺三陰交穴具有滋腎填精、抑肝潛陽和補腦生髓的功效??傊?,針刺上述穴位可共奏消腫除痹、舒筋活絡之功效。本研究發(fā)現(xiàn),減重步行訓練聯(lián)合中醫(yī)針灸能明顯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療效,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與吳濤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采取中醫(yī)針灸治療能明顯改善腦卒中患者缺氧缺血癥狀,增加腦灌注量,促進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有助于患者快速度過遲緩及痙攣階段[13],通過與減重步行訓練這一康復療法相配合,能有效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減重步行訓練聯(lián)合中醫(yī)針灸可有效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提高療效,并改善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