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耐萍,曹思哲
1.陜西省銅川市人民醫(yī)院中心藥房,陜西銅川 727000;2.陜西省西安市胸科醫(yī)院結核病合并癥科,陜西西安 710100
糖尿病作為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常合并肺結核和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fā)生可能與遺傳因素、長期高血糖和由此引發(fā)的氧化應激損傷、代謝紊亂、血管受損、微循環(huán)障礙、神經營養(yǎng)因子缺乏等相關[1],臨床表現(xiàn)為運動神經、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出現(xiàn)感覺障礙及運動障礙,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2]。目前,臨床上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仍然缺乏特異的治療方法。依帕司他可抑制山梨醇在細胞內發(fā)生聚集,降低黏附因子的表達水平和內皮細胞的黏附,抑制醛糖降解,改善機體的神經功能[3]。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具有增強神經元的代謝儲備能力、改善神經元的能量代謝、降低腦組織中一氧化氮濃度和促進缺氧細胞利用、攝取氧、葡萄糖等作用。本研究擬將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和依帕司他聯(lián)合應用,分析其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銅川市人民醫(yī)院診治的80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及依帕司他過敏者;頸、腰椎病變(神經根壓迫、椎管狹窄、頸腰椎退行性變等)、腦梗死、嚴重動靜脈血管性病變(靜脈栓塞、淋巴管炎)、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46~78歲,平均(58.14±7.39)歲;病程1~12年,平均(5.43±1.27)年。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46~79歲,平均(58.26±8.34)歲;病程1~12年,平均(5.37±1.16)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肺結核治療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每天3次。觀察組患者聯(lián)合靜脈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每次0.8 g,每天1次。兩組患者均治療3周。
1.3觀察指標 療效標準[4]:顯效表現(xiàn)為患者感覺遲鈍和四肢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恢復正常;有效表現(xiàn)為患者感覺遲鈍和四肢疼痛等癥狀有所緩解,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基本正常;無效表現(xiàn)為患者感覺遲鈍和四肢疼痛等癥狀無改善,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或減弱。治療前后采用Tenfly Auto全自動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臨床癥狀評分(TSS評分)判斷患者異常麻木,下肢疼痛,感覺減退頻度、強度及燒灼感;采用珠海市邁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NeuroExam M-800A肌電圖誘發(fā)電位儀開展神經電生理檢查,檢測雙下肢腓總神經及脛神經的感覺神經傳導速度(MNCV)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SNCV)。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患者有效率為92.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患者雙下肢腓總神經和脛神經的MNCV、SNCV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兩組患者血漿Hcy水平和TSS評分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Hcy水平和TS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血漿Hcy水平和T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血漿Hcy水平和TSS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金慧敏[5]研究認為,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能對肺結核的療效造成直接影響,因而應將糖尿病治療放在首位。糖尿病患者因神經細胞中葡萄糖水平長期處于過高狀態(tài),極易損害神經細胞,使全身各處神經組織發(fā)生病變,最終引發(fā)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包括自主神經病變、感覺神經病變及腦神經病變等[5-6]。糖尿病患者肢體會出現(xiàn)麻木、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等感覺,在肢體遠端呈襪套樣手套樣分布。糖尿病治愈的難度較大,是引發(fā)糖尿病足感染、潰瘍和壞疽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治療糖尿病主要在糾正代謝紊亂及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的基礎上,輔以抑制氧化應激、營養(yǎng)神經等治療[7]。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是從健康小牛的血液中提取的含多種多肽、氨基酸及核苷酸等的物質,經酶解、滅毒、超濾和層析等制作而成,可有效增強細胞中線粒體的呼吸功能,促進組織細胞攝取和有效利用葡萄糖[8]。在患者缺氧狀態(tài)下,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能使血流量及三磷酸腺苷生成大大增加,促進微循環(huán)改善。而且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類生長因子效果,有助于血管內皮細胞發(fā)生增殖。因而,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已廣泛應用于肌肉損傷及運動創(chuàng)傷的修復治療,以及營養(yǎng)障礙或血液循環(huán)障礙疾病所導致的神經功能損傷的治療。依帕司他可對多元醇通路限速酶醛糖還原酶的作用效果進行明顯抑制,在機體高血糖條件下,依帕司他能有效抑制細胞中積聚山梨醇,并且可促進內皮細胞生成一氧化氮,提高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腓總神經和脛神經的MNCV、SNCV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聯(lián)合依帕司他應用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明顯療效,可提高有效率及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
當機體內皮功能失調后,血漿Hcy水平會明顯升高,影響神經遞質、髓鞘堿基蛋白的功能,大大減弱血管內皮依賴性的舒張功能,并且可與低密度脂蛋白發(fā)生相互作用,對脂質代謝造成抑制,降低微循環(huán)血流量,使神經纖維受到缺血性損傷[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漿Hcy水平和T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聯(lián)合依帕司他能明顯增加微循環(huán)血流量,使周圍神經細胞修復能力大大提升,提高周圍神經傳導速度,降低患者血漿Hcy水平,改善患者癥狀。
綜上所述,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聯(lián)合依帕司他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提高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增加微循環(huán)血流量,降低血漿Hcy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