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兵
(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43)
新建興國至泉州鐵路福莊3 號隧道位于三明市永安市西洋鎮(zhèn)境內,里程為D1K275+170~D1K275+661,全長491m,全部為單線隧道,設計開挖斷面尺寸為10.15m(高)×8.38m(寬),隧道最大埋深30m。隧道洞身D1K275+405~D1K275+485 段下穿泉南高速公路路塹,高速公路路塹中心與鐵路交叉點里程為D1K275+440,交叉角度為25°,結構最小凈距7m,最大凈距為10m。下穿段地層為強、全風化凝灰質砂巖。
方案一:對高速公路通行道路進行改移,修建臨時道路繞行通過,即對隧道下穿段前后高速公路進行封閉,修建臨時道路,繞行通過此段,在下穿段施工結束后,恢復高速公路交通。此方案優(yōu)點是行車與施工互不干擾,安全性最高。
方案二:在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期間,根據(jù)相對位置關系,采用半幅封道方式,即隧道下穿施工至高速公路左側道路時,對左側道路進行封閉,右側道路進行通行,下穿施工至高速公路右側道路時,在左車道下方隧道襯砌施工完成后,進行左側道路通行,右側道路封閉。此方案確保隧道下穿期間洞內施工安全及高速公路車輛通行安全。
方案三:在下穿高速公路段路面上鋪設鋼板,加設棧橋,下穿施工期間,車輛從棧橋上通行,確保隧道下穿期間洞內施工安全及高速公路車輛通行安全。
經過多方專家論證,方案一由于下穿段高速公路為路塹段,前后均為橋梁,且周圍村莊人口密集,道路改移路線長,周期長,成本較高,不可??;方案二由于下穿段高速公路車流量大,高速運營管理單位不容許半幅通行;方案三在施工棧橋期間也需半幅封閉,且棧橋安裝拆除時間長,不可行。針對以上情況,提出方案四。
方案四:對下穿段隧道支護進行加強型支護措施,下穿段高速公路采用壓道方向進行通行,即隧道下穿施工至高速公路對應車道時,對應車道封閉,其余車道通行,如隧道下穿左側應急車道時,左側應急車道封閉,其余車道通行,下穿施工至高速公路左側行車道時,左側行車道封閉,其余車道通行,以此類推,直至隧道下穿高速交叉段施工完畢,同時加強洞內及高速邊坡、路面監(jiān)測,確保施工安全及行車安全。
隧道施工嚴格堅持“管超前、嚴注漿、無爆破、短進尺、早封閉、強支護、勤量測、快成環(huán)、緊仰拱、快襯砌”的原則【1】。根據(jù)設計和高速管理部門的要求,施工時必須保證高速公路的運營安全,施工振動速度要求在2cm/s 以內,路面變形沉降要求在2cm 以內。為減少隧道施工對高速公路的影響,確保施工安全,在下穿段施工時采取以下關鍵技術措施。
3.1.1 雙層長管棚施工技術
對下穿里程DK275+405~D1K275+485 段設一環(huán)雙層φ159mm、φ108mm 大管棚,每根長85m,環(huán)向間距0.4m,每環(huán)42 根,雙層管棚環(huán)向交錯布置。為增加管棚的剛度和強度,管棚內均加設3 根φ18mm 鋼筋籠。
管棚施工的關鍵技術是如何一次成孔85m,減少多次施工對地層的擾動,且保證管棚施工的質量。經比選,選擇RPD-180 CBR 多功能鉆機,該多功能鉆機鉆孔速度快、自動拆卸鉆桿、可使用套管施作管棚,即采用內外鉆桿同時鉆進的套管管棚工藝。管棚均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打設,鉆孔順序采用先內側后外側、由下向上、由兩邊向中間依次進行,管棚外插角控制在1°范圍內,鉆孔完成1 根,安裝注漿1 根【2】。為確保注漿施工質量,注漿采取孔底返漿法施工,注漿壓力0.5~1MPa。
3.1.2 小導管注漿加固施工技術
為確保洞周圍巖的整體性及自穩(wěn)定性,將邊墻系統(tǒng)錨桿優(yōu)化為大外角(外插角45°)φ42mm 小導管進行周邊圍巖注漿,以此提高圍巖的整體穩(wěn)定性。小導管縱向間距1.0m,環(huán)向間距1m,開挖后局部徑向注漿(洞周3~5m)。
為減少施工震動對高速公路的破壞,保證施工震動速度達到2cm/s,根據(jù)相關單位的要求及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將原設計的爆破開挖施工,優(yōu)化為單臂掘進機非爆破開挖施工,采用三臺階施工,開挖采用破碎錘和鑿巖機對巖石進行破碎(遇局部較硬圍巖,待破碎劑將巖石開裂后),開挖破碎進尺均控制在0.6m 內。
每循環(huán)開挖后快速對開挖面及掌子面進行初噴封閉,減少圍巖暴露時間,及時施作初期支護,拱架采用I18 鋼拱架,間距0.6m,全環(huán)設置;拱腳設置4 根φ42mm 鎖腳錨管,長度為4m,減少拱架下沉;鋼筋網采用φ8mm 鋼筋,網格尺寸為20cm×20cm;錨管長度為3m,間距為1.2m(環(huán))×1.0m(縱);噴射混凝土采用濕噴工藝,厚度為23cm。
為保證施工安全,仰拱應及時施作,緊跟掌子面,支護盡早閉合成環(huán),整體受力,確保支護結構穩(wěn)定。根據(jù)實際情況,仰拱開挖長度每次≤3m,每次澆筑長度調整為6m。下穿段施工時仰拱距掌子面的安全步距≤30m,二襯距掌子面≤50m。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施工需要,可將仰拱二襯安全步距進一步縮小,緊跟掌子面,確保施工安全。
二次襯砌在圍巖及初期支護收斂變形趨于穩(wěn)定后施作,一次施工長度為12m。為確保安全,將襯砌距掌子面距離進一步縮小,拆除防水板臺架,在襯砌臺車前端上設置簡易臺架,進行防水層和襯砌鋼筋施工,同時襯砌臺車加裝料斗與滑槽,逐窗分層澆筑,徑向預埋PRC 注漿管及拱頂注漿一體機,端頭模板為帶環(huán)向中埋式止水帶夾具的定型組合鋼端模,插入式搗固棒配合臺車所掛附著式振搗器搗固,確保襯砌施工質量。
根據(jù)設計規(guī)范及相關要求對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地段進行監(jiān)測,具體內容有人工巡視、既有路基豎向變形、邊坡水平位移、路面振動以及隧道洞內監(jiān)控量測,施工時通過反饋的監(jiān)控量測信息及時調整施工參數(shù),以確保襯砌結構和支護體系的安全,保證地表最大沉降≤2cm。
3.4.1 測點布置
在高速公路路面每臺行車道分界線上由隧道中線向兩側5m 1 個測點,每個斷面共11 個測點,共布設6 個斷面。
洞內監(jiān)控量測點按照5m 1 個斷面,每個斷面布置5 個點,拱頂1 個點,拱腰及邊墻各2 個點。
3.4.2 量測頻率
地表沉降與位移觀測頻率在隧道下穿前3d,1 次/d;在隧道下穿施工期間,1 次/d;在隧道下穿結束后,1 次/周,一個月結束。
洞內監(jiān)控量測頻率按照2 次/d,如有異常及時增加監(jiān)測頻次。
振動監(jiān)測每次開挖時進行監(jiān)測。
3.4.3 監(jiān)測方法
洞內外觀察分開挖工作面觀察、已施工工區(qū)觀察及地表觀察。開挖工作面觀察內容包括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情況、工作面穩(wěn)定狀態(tài)、圍巖變形等,當?shù)刭|情況基本無變化時,可每天進行1 次,觀察后應繪制開挖工作面略圖并做好地質素描,填寫工作面狀態(tài)記錄表及圍巖級別判定卡。對已施工區(qū)域的觀察,觀察內容包括噴射混凝土、錨桿、鋼架的狀況,以及施工質量是否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洞外觀察包括高速公路地表情況、地表沉陷、邊坡及仰坡的穩(wěn)定。
洞內監(jiān)測點數(shù)據(jù)使用全站儀觀測,現(xiàn)場記錄,計算一般都采用Excel 電子表格設公式計算。
路面變形監(jiān)測使用3D 掃描儀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采集后使用配套的軟件處理計算,并出具監(jiān)測報告。
3.4.4 監(jiān)測結果分析
通過施工期間不間斷的監(jiān)測,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監(jiān)測結論:洞內監(jiān)控量測最大累計沉降量15.7mm,最大沉降速率1.5mm/d,最大累計收斂14.3mm,最大收斂速率為1.1mm/d;高速路面最大累計沉降量3.5mm,最大沉降速率0.3mm/d,最大累計位移量11.1mm,最大位移速率為0.9mm/d;最大震動速度1.2cm/s,各項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指標均在規(guī)范要求以內。
根據(jù)施工需要,在此段施工期間,高速公路采取壓道方式,提前與高速管理處聯(lián)系,在合適地段進行改道,具體規(guī)劃布置如表1 所示;分別在距公路兩側1 500m、800m、300m 處設置警告處,具體為施工標志、限速標志和警示標志牌,通告過往車輛,前方施工小心行使;施工中如需要上路進行協(xié)助交通部門指揮交通等工作,上路人員必須統(tǒng)一穿黃色工作服,并照亮警示燈,以便給駕駛員良好的視覺,保證安全【3】;派專職聯(lián)絡員在下穿路段值班,并配備對講機,及時將車輛的運行情況通報工地;施工現(xiàn)場設防護員負責與值班聯(lián)絡員聯(lián)絡,并將信息及時通報,確保工程安全有序進行。
福莊3 號隧道下穿泉南高速段施工時,通過采用超前長管棚和小導管注漿加固地層,將控制爆破優(yōu)化為非爆開挖,加強初期支護,每循環(huán)對開挖面及掌子面進行初噴封閉、縮短安全步距,加強洞內外監(jiān)測并對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提出對高速公路交通進行引導管制等方法措施,實現(xiàn)了安全順利的下穿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