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健
(1.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2.交通統(tǒng)計信息與經濟運行分析技術實驗室,北京 100029)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分別于2020年1月25日、2月3日、2月12日連續(xù)召開三次會議,專門聽取疫情防控工作匯報[1]。交通運輸部黨組第一時間傳達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全力以赴依法科學有序抓好抓實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1月下旬以來,恰逢春節(jié)返鄉(xiāng),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報告確診病例呈現暴發(fā)式增長,由1月21日的440例增加至2月13日的55748例。對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自2007年《國際衛(wèi)生條例》頒布以來,WHO僅宣布了6次PHEIC,本次疫情為第6次。
在疫情對經濟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大背景下,交通運輸業(yè)也將受到較大沖擊。針對當前疫情形勢,本文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交通運輸行業(yè)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為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決策提供參考,爭取將疫情對行業(yè)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據武漢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1月5日發(fā)布的公告顯示,最早發(fā)病時間為2019年12月12日,患者為武漢華南海鮮批發(fā)市場一名50多歲女性經營戶[2-3]。2020年1月9日首次出現死亡病例[4]。2020年1月20日鐘南山院士接受央視采訪,明確疫情存在人傳人并有醫(yī)務人員感染,之后病例數據統(tǒng)計趨于規(guī)范,確診病例呈暴發(fā)式增長,由1月21日的440例增加至2月13日的55 748例(見圖1)。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5]。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1月25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對疫情防控特別是患者治療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之后又分別于2月3日、2月12日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北京時間2020年1月31日凌晨,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此次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
近兩月特別是2020年1月下旬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日趨復雜嚴峻,對經濟發(fā)展產生了較大影響。消費方面,旅游、餐飲、住宿等行業(yè)受到重創(chuàng),消費需求出現明顯下滑。據經濟觀察網報道,某餐飲連鎖企業(yè)全國367家門店中,僅45家正常營業(yè)、195家只開外賣、127家閉店[6]。投資方面,受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等因素影響,制造業(yè)、房地產、基建投資等也受到較大沖擊,投資需求短期內難有起色。出口方面,WHO宣布疫情為PHEIC后,盡管譚德塞總干事一再強調,這不是對中國投不信任票,但其他國家已經采取了相應措施,截至2020年1月31日,已有62個國家針對中國公民采取入境管制措施[7],如美國、澳大利亞均宣布暫禁止曾到訪中國的外國人入境,可以預見疫情將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較大沖擊,外需形勢不容樂觀。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疫情形勢日趨嚴峻給經濟穩(wěn)增長帶來了更大挑戰(zhàn)。
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行業(yè),在疫情對經濟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大背景下,也將受到較大沖擊。從目前跟蹤研究的初步結果看,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圖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報告確診病例數變化情況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出行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當前人員流動減少,公眾自我防控意識逐步增強,非必須的出行基本停止,一些疫情形勢嚴峻的地區(qū)發(fā)出通告,要求嚴格控制市民出行,嚴禁一切聚集性活動;急需的出行如采購基本生活物資的盡量減少,如有些地區(qū)要求每戶家庭每兩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員,戴上口罩出門采購生活物資[8];確實必須出行的大多避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須的短途出行多采用私家車等個性化方式,甚至部分假期長途返程旅客也選擇自駕。
今年春運總體呈現“返鄉(xiāng)規(guī)模減少,返程周期拉長、峰值低于往年”的特征。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2020年1月20日明確疫情存在人傳人以來,部分臨近春節(jié)才返鄉(xiāng)或旅游的公眾取消出行計劃,導致今年春節(jié)返鄉(xiāng)客流規(guī)模有所減少。從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春運數據看,2020年春運前35日(1月10日—2月13日),全社會營業(yè)性客運量比2019年春運同期下降46.6%[9],特別是1月29日—2月13日(正月初五—正月二十),每天客運量降幅均在80%以上,與春運初期(春運前6日)小幅增長態(tài)勢形成了鮮明對比;而2019年春運40天營業(yè)性客運量則增長0.3%。同時,為控制疫情傳播,國務院將2020年春節(jié)假期延長3天至2月2日,部分單位在此基礎上延長至2月9日,一些地區(qū)甚至延長至2月16日,可以預見往年短時間高強度的集中返程期將不復存在,轉而表現為返程周期明顯拉長、峰值低于往年。
受疫情帶來的工廠復工延遲、企業(yè)停工減產,制造業(yè)、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消費需求大幅減少等因素影響,貨物運輸需求明顯走弱。據初步統(tǒng)計,全國高速公路2020年1月21日—1月30日貨車流量環(huán)比1月11日—1月20日下降80%左右,而往年降幅通常在50%左右。在總需求減少的同時,糧、油、肉、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運輸需求具有一定剛性,運輸規(guī)模仍保持基本穩(wěn)定;為應對疫情,防疫物資運輸需求明顯增加,特別是發(fā)往疫情嚴重地區(qū)的需求短時間內大幅增加。此外,在防控疫情過程中,由于各地自主封路等原因,也出現了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如湖北、江西等地養(yǎng)殖戶反映飼料供應出現不足,短期內將對養(yǎng)殖戶經營造成較大影響[10-11]。
WHO宣布的前5次PHEIC分別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4年脊髓灰質炎疫情、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寨卡疫情和2019年剛果(金)埃博拉疫情[12]。其中,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主要在美國,約6 080萬例感染,但大多數是輕癥,死亡率在0.02%左右,而且疫情在全球擴散,我國確診人數也達到12.3萬人[13],因此對外貿進出口影響相對不大;脊髓灰質炎在全球已基本得到控制且制研出疫苗,2014年WHO宣布脊髓灰質炎疫情為PHEIC,主要是由于個別國家病例數增多[14],事實上影響并不大。相對而言,其他三次疫情影響較明顯,也較有借鑒意義。
(1)西非埃博拉疫情
2014年2月,在幾內亞發(fā)生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WHO于當年8月8日宣布疫情為PHEIC,其中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等4國疫情較嚴重,疫情于2015年11月基本結束。從我國自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4國進口金額看,2014年8—12月、2015年全年同比分別下降11.7%和65.7%,2016年實現恢復性增長,全年增長13.7%。
(2)寨卡病毒疫情
巴西是寨卡病毒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自2015年5月確診第一例病例后,8個月內約有150萬人感染,WHO于2016年2月初宣布寨卡病毒疫情為PHEIC,到當年11月疫情已基本結束。據巴西外貿秘書處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巴西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分別下降20.2%和11.0%,而疫情暴發(fā)前的2014年降幅為5.7%、結束后的2017年則增長14.2%。
(3)剛果(金)埃博拉疫情
2019年4月初,剛果(金)埃博拉疫情確診病例超過1 000例、造成690人死亡,WHO于2019年7月17日宣布其為PHEIC,到10月基本得到控制。從我國自剛果(金)進口金額看,2019年1—9月同比下降32.8%,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進口迅速實現恢復性增長,10—12月同比增長25.2%。
從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看,由于存在人傳人現象,確診病例快速增加,據鐘南山院士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率約為2.3%~2.4%,病死率相對較低,但比普通的流感要高,也明顯高于2009年甲型H1N1流感。從病死率和傳染性角度分析,初步判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外貿帶來的影響介于埃博拉疫情和寨卡病毒疫情之間,低于埃博拉疫情、高于寨卡病毒疫情,特別是短期內影響較大,一些國際海運價格指數已有所反映。截至2020年2月10日,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為411點,創(chuàng)2016年4月6日以來新低,較2019年12月底下跌62.3%;波羅的海原油運價指數為816點,下跌48.9%;集裝箱運價有所下跌,截至2020年2月7日,寧波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較2019年12月底下跌7.2%。
受疫情帶來的工人返城減少、項目開復工延遲等因素影響,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部分南方省份反映,目前開復工的交通建設項目占比不到兩成,預計將對2020年一季度交通投資規(guī)模產生較大影響,短期內難有明顯起色。但考慮到近幾年交通投資規(guī)模4個季度呈現1.5∶2.5∶3∶3的規(guī)律,一季度占比相對較小,特別是北方地區(qū)基本沒有開工,如果疫情在一季度能得到有效控制,仍有希望完成全年投資任務目標。
(1)建議堅持“三不一優(yōu)先”“一斷三不斷”原則[15],全力做好交通運輸防控疫情及春運返程保通保暢保運工作,視疫情進展情況適當延長春運時間
深入研判疫情防控物資及重要生產生活物資運輸需求及其變化趨勢,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完善生活物資運輸保障方案。落實好延長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時段、特殊時段客票免費退票、城市公共交通和城際交通等服務保障舉措。針對春運返程周期拉長、峰值低于往年的實際,不斷優(yōu)化完善綜合交通運輸服務保障方案,確保返程安全有序。同時,實時跟蹤疫情進展情況,按照疫情防控規(guī)律,聯(lián)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衛(wèi)健委等部門對春運時間進行預調微調,適當延長春運時間至2020年2月22日或2月底。
(2)建議千方百計確保交通運輸經濟實現平穩(wěn)開局,積極發(fā)揮交通投資的穩(wěn)定器作用,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一步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勢頭,預計2020年交通運輸經濟運行面臨的形勢較以往更加錯綜復雜,保持行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特別是確保一季度實現平穩(wěn)開局的難度明顯加大,主要指標增速將明顯放緩,營業(yè)性客運量將出現較大降幅。對此,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千方百計確保一季度行業(yè)經濟實現平穩(wěn)開局,特別是要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一方面,突出川藏鐵路、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推動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在建一批、投運一批”的項目梯次結構;另一方面,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爭取在用地、用海、用林、用草、環(huán)保、資金等方面進一步支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3)針對公眾選擇自駕方式返程增多的趨勢,建議加大高速公路通行服務保障力度
隨著疫情形勢的發(fā)展,公眾自我防控意識不斷提高,春節(jié)假期返程選擇自駕的人越來越多,高速公路疫情防控任務明顯加重,取消省界收費站后的高速公路運行再次迎來考驗。建議聯(lián)合衛(wèi)健、公安等部門,加強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速公路服務區(qū)疫情防控工作,抓緊研究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初期反映的ETC出口全程通行費無法顯示、ETC發(fā)票打印報銷不便等突出問題的應對措施,確保高速公路運行平穩(wěn)、安全、有序。
(4)建議確保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基本運輸需求
針對部分地區(qū)反映的由于道路受限導致養(yǎng)殖戶飼料供應不足、北方部分港口煤炭調進偏少存煤偏低等情況,建議加大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運輸的保障力度,及時對疫情嚴重地區(qū)存在的類似問題進行摸底,引導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強化運輸服務保障,全力保障煤炭、飼料等重點物資運輸需求,避免后期出現供暖不足、用電緊張、肉類供應減少帶來物價波動等連鎖反應,為宏觀經濟平穩(wěn)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交通運輸行業(yè)帶來了較大沖擊,本文通過系統(tǒng)研究得出疫情對交通運輸行業(yè)已經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客運方面,公眾出行呈現“非必須不動、急需少動、必須自駕出行”的特點,春運呈現“返鄉(xiāng)規(guī)模減少,返程周期拉長、峰值低于往年”的特征;二是貨運方面,貨物運輸呈現“總需求減少、剛性需求穩(wěn)定、防疫物資需求大幅增加”的特點;三是港口生產方面,從歷次WHO宣布PHEIC的影響來看,短期內我國出口將受到沖擊,進而對港口生產平穩(wěn)運行帶來較大影響;四是投資方面,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短期內難有起色,但考慮到一季度投資的占比較小,仍有希望完成全年投資任務目標。在此基礎上,從交通運輸疫情防控、春運返程保通保暢保運、適當延長春運時間,積極發(fā)揮交通投資穩(wěn)定器作用,加大高速公路通行服務保障及確保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基本運輸需求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未來可對比2003年SARS疫情對交通運輸行業(yè)的影響展開研究,以便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交通運輸行業(yè)帶來的影響有更全面、充分的認識,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為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