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
摘要:田徑運動是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小學田徑教學對于體育教學整體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小學田徑教學不但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較大影響,也能夠從德育角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本文著重從小學體育田徑的現(xiàn)狀出發(fā),針對如何進行高效科學的田徑教學,探尋了多種策略,為小學生未來的體育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方法
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教學要摒棄刻板的教學方式,從多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不僅場地和設施需調整,使教學內容更合理化,對于教學項目也要及時創(chuàng)新,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逐步提升。小學田徑是一種最基本的教學科目,在要求學生體育綜合素養(yǎng)的當下,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找尋科學的田徑教學方法,才能使田徑教學內容更具實質性,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 小學田徑教學融入游戲化元素
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游戲化的田徑教學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在對于融入游戲化元素的教學模式進行抉擇時,需明確教學具體目的,并根據(jù)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并開展教學,保障課堂的教學質量。游戲元素是激發(fā)學生良好體育興趣的前提,田徑中的游戲元素確保課程能夠吸引多數(shù)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善于歸納,將保持使用達到預期效果的游戲化教學,探尋其規(guī)律并進行深入創(chuàng)新,而對無明顯效果的教學方法再嘗試改進,從而實現(xiàn)游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田徑教材教學中的長期生存。田徑的特征也要能夠和游戲的特點相融合,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田徑運動的核心,讓田徑的知識在游戲中更有效地傳達。與此同時,教師要進行合理的指導,找到最受歡迎的組合方式以進行后續(xù)的深度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游戲對學生的真實影響,繼而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對傳統(tǒng)游戲規(guī)則進行變更等模式來不斷對游戲化的田徑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
二、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學體育田徑教學需要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以及互動,這樣教師才能具體地了解學生的內在特性,使教師能及時把握學生的狀態(tài),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這種方式的推行可以促進教學體系的變革,更好地落實到教學當中。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模式都是教師站在主導位置,小學生的自主性較差,很容易被動地進行田徑訓練,一定程度約束了學生。過度地注重群體性,并結合學生的靈活性特點,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再安排田徑項目的教學和練習進度。不僅如此,小學生的田徑項目也應結合其身體發(fā)育的情況,排列課程的難易程度,切實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況及身體素質情況選取具體教學。這不但讓教學體系更貼近學生,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成為田徑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獨立地進行練習時也能更自主地進行田徑相關的探究。
三、 設立趣味田徑情景,提升學生的興趣
田徑趣味性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豐富田徑運動形式的方法多種多樣,而為了改變單一化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設立趣味田徑情景,促使簡單的跑步轉變?yōu)槎鄻踊那榫常處熁蛱岢鲂碌奶飶竭\動模式,對應學生的喜好,將田徑練習融于游戲當中,使學生在游戲的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比如在教授站立式起跑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獨立嘗試各類不同的姿勢進行起跑,教師輔助學生在階段性練習后歸納總結,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比較哪種起跑方式更為簡潔。趣味的田徑情景讓學生更積極的參與,提升學生對跑步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站立式起跑教學,在學生掌握了相關姿勢后,將學生置于設定的情境中增強練習,使學生的實踐機會增多,有利于田徑的深度教學。
四、 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設置不同的教學策略
同處一個班級的學生的體育水平也良莠不齊,各個學生的體能和身體素質有較大差異,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側重于學生的差異,教師因人制宜地進行教學。關注差異是基于學生的立場,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彰顯了面向全體,尊重學生的教育原則。在田徑教學中實施差異性教學,需要教師深入剖析學生的個性差異,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體育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偏好,針對學生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施行分層訓練,對體能較好的教師要提高田徑技能的運用要求,強化運動的挑戰(zhàn)性,反之則要適度降低要求,或減少跑步的距離,或延長跑步的時間。這樣有利于學生彰顯個性,在田徑學習中取得更好的發(fā)展。
五、 擬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創(chuàng)新田徑練習內容
為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益,在創(chuàng)新田徑訓練活動內容上,教師應不斷探究和了解小學生的興趣關鍵點,同時靈活的將興趣內容增添到教學之中,從根本上創(chuàng)新田徑的訓練模式。比如,田徑的競賽性質決定了比賽形式的匱乏狀態(tài),因此教師可以將田徑練習的競賽方式擴大化,激勵學生勇于參賽,其中內容的設定可以分為短程賽跑和長程賽跑以及任務型訓練,而規(guī)則也應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更。為此,教師應當在開展田徑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體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并為其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向學生普及田徑的基礎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實用的田徑訓練技巧,運用競賽模式,讓學生互相激勵,共同進步。在訓練計劃的設置上,由于小學生的體育課程時間十分有限,僅僅通過體育課進行田徑訓練是遠遠不足的。為此,教師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科學的穿插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有利的保障。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的新課改背景,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教師要針對田徑的教學進行方式的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本,在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并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情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空間。同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差異,以此為基礎擬定更加科學的教學目標,以最科學的方式教育學生,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終使小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然然.新課改下小學體育趣味田徑教學初探[J].小學生,2018(2):33.
[2]李桂華.簡論小學田徑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9):72.
[3]馮剛.新課改下小學體育趣味教學的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