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瑤
摘要:當今社會分工明確,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是工作人士不可或缺的兩種品質(zhì),是催人奮進的力量。為此,在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中以培養(yǎng)合作能力為重點,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與人合作的能力,又能加強學習效果。在高中政治的教學活動中分小組合作學習也是順應課改要求、掙脫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束縛,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組織策略給學生傳授知識,豐富學生對政治學科的感性認知,進一步推動合作學習的進程。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政治;教學組織策略
引言: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但其最早興起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作為極富創(chuàng)造力和新穎力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正在逐步推進,走向更加廣闊的平臺。高中政治教學引入合作學習模式,把班級同學分為小組,組內(nèi)的合作學習成為主體,并由教師輔以答疑解惑。在教學組織策略上教師應從以下幾點入手,有助于學生進行高效率的合作學習。
一、制定合作學習的流程
由于高中政治教材內(nèi)容多,概括方方面面的知識,因此合作學習的方法具有多樣性。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的主題前需要綜合教材的內(nèi)容考量,制定本次合作學習的大體流程,保證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可以順利進行。
同時,合作學習的流程仍應考慮時間因素,合理的把控時間對小組內(nèi)的合作學習也尤為重要。既要讓學生充分利用時間,明確自己是課堂的主體,也不可在這個過程中忽略教師的存在。教師應明確自己的定位,切莫放大合作學習的地位,從而使教學沒有中心思想,課堂變成一團亂麻。
比如,在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課文“文化與生活”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基本流程:由小組內(nèi)的某一成員進行中心發(fā)言,提出關于消費的理解與問題,再由組內(nèi)成員進行激烈討論,提出小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問題,然后各小組之間積極互動,看能否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升華和總結此次課堂,對同學們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回應,讓課堂教學的效率更高[1]。
二、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的氛圍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在學習中以合作為主,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并找到答案。而學生與學生之間可能存在一些沖突,每個學生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我們需要良好的氛圍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激情得以提高,并能包容他人。教師也應在這個過程中包容每位同學的想法,輕易不加以否定,留給學生自由發(fā)言的空間,使他們可以積極投身到合作學習中。
情景教學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幫手,由于高中的思想政治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晦澀難懂的句子難以使學生加深印象,所以創(chuàng)立有趣的教學情景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所學知識,讓課堂氛圍更加融洽,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同時也讓合作學習得以升華,加強學生之間的友好聯(lián)系。
比如,在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課文“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中教師可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設置以下情景:以小組為單位積極探討生活中的小事,可以暑期游玩的見聞開展話題,討論各地不同的文化習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不能干預學生對情景的自由發(fā)揮,最后在師生的友好交流后得出本次課程的結論,營造良好的合作教學氛圍。
三、合作學習需要合理引導
初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較為簡單易懂,但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卻有不小的難度。面對非專業(yè)的學生教師需要換位思考,深入了解學生對思想政治的盲區(q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政治思想作為社會的熱點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接觸很多信息。老師需要與學生多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對時事熱點的看法,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能擁有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比如,在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課文“百舸爭流的思想”中讓同學們積極討論如何理解思維與存在的關系,為什么說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由于哲學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同學們在討論時可以加入具象的例子加深理解,正確看待哲學的基本問題。
遇見有爭議性的問題時教師對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需要密切留意,確保課堂氛圍不被破壞,保證學生之間的討論氛圍良好。仔細觀察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行為表現(xiàn),使學生之間可以友好和諧的相處,同時對學生的錯誤觀點加以糾正,引導他們行走在正確的價值觀道路上。
四、全面的教學評價
合作學習是大勢所趨,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新穎性,以及在現(xiàn)有教學活動的組織中還不太成熟,所以我們需要更全面的評價方式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對新課改做出貢獻。全面評價應包含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不能以傳統(tǒng)模式的結果評價為主,應兼具對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和能力培養(yǎng),不打擊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應試教育做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打壓了學生更多可能性,讓學生無法主動探索知識,一味跟隨教師的步伐,缺少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對學習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無法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合作學習雖然也重視成果,但同時兼具過程,對每位同學的參與度及表現(xiàn)進行評價,也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采用小組學習的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順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讓學生發(fā)揮主觀學習的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2]。
在全面的教學評價中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給予肯定,同時集體評價也不容忽視,評價的內(nèi)容主要關于個人在集體中的表現(xiàn),如發(fā)言情況、參與度等。對于集體的評價主要考察團隊協(xié)作能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明白集體榮譽的重要性。了解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在集體中發(fā)展個人,呈現(xiàn)相輔相成的促進關系。
五、結束語
綜上,合作學習并不是簡單的理論過程,更需要大量的實踐經(jīng)驗證明,不斷嘗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作為新課改的主要內(nèi)容,合作學習關乎學生的能力提升與教師實力的證明。高中政治教學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呈現(xiàn),帶來很多新的活力。同時也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主動探索,尋找最貼切的模式,使合作學習可以被廣泛應用,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慧焰. 高中政治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4(5):38-38.
[2]廖錦上. 高中政治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策略[J]. 文理導航, 2018(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