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潔
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基礎性、前提性與必要性的教學內(nèi)容,貫穿整個英語教學的始終,是英語教學中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詞匯教學的重要性一直備受矚目,但目前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是“薄弱環(huán)節(jié)”。繁瑣、復雜的英語詞匯不僅成了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攔路虎”,還嚴重制約著整個英語教學的進程。支架理論(Scaffolding Theory)是迎合新課改和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一種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體系,它立足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對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具有更加積極的促進意義。支架理論能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建構、探索、獨立思考與評價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讓其在學習詞匯時有更多“支架”,從而提升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意識,提高詞匯學習能力。
“支架”一詞十分常見,它的本意應追溯到建筑工程領域,是為了幫助和促進建筑施工,搭建在建筑外圍的一種特殊的“腳手架”,起著暫時支撐、成型的作用。后來,不斷發(fā)展與演變,逐漸被引入教育教學領域。支架理論是在維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形成的,最早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提出,并得到了更深入的發(fā)展與完善(郝樹霞 2019)。
從教育教學的視角看支架理論,其內(nèi)涵為:在學生完成一些較困難的任務時,教師要不斷搭建支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進一步接近答案,從而提升其能力。它是建構主義理論中一種十分成熟,且應用廣泛的教學理論(唐阿雙 2019)。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支架理論下的支架式教學法十分有效。
搭建支架是支架理論應用的關鍵和核心步驟,不可或缺(王香伊 2017)。在學生學習詞匯時,可能會遇到各種障礙與困境,教師必須搭建一系列支架,幫助他們攻克詞匯學習障礙,讓其順利進入詞匯學習。搭建支架的方式有很多,搭建支架所用到的資源也比較豐富。在方式上如問題支架、對比支架、媒介支架、拓展支架等。在資源上,如文字、音視頻、課外材料等一切可完成支架搭建的資源。
例如,教學unexplained(無法解釋的,神秘的)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圖示(UFO趣味事件、圖片)解釋該詞匯的含義,搭建圖示支架,讓學生順利進入詞匯學習。
進入情境是必要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詞匯創(chuàng)設趣味性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受到感官刺激,產(chǎn)生“向?qū)W”之心(朱海 2018)。
例如,在教學譯林牛津版高中《英語》Module 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的單元詞匯slim,weight-loss,energetic,attractive,overweight,get into shape等時,為了讓學生進入具體的情境、語境學習詞匯,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一小段視頻,然后用口語敘述自己朋友“鍛煉變苗條”的案例,盡可能在敘述中運用以上詞匯。這樣,詞匯學習就不再枯燥乏味,而變得更有趣、生動。
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有先后順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獨立探索,再合作學習。引入情境學習之后,需要具體學習某幾個或某一個詞匯。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其在獨立探索的前提下,積極進行合作學習。
例如,在教學energetic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該詞組的近義詞、反義詞,并給出例子,如“Ten year-olds are incredibly energetic.”,讓學生合作學習,運用主要詞匯編寫句子,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效果評價是支架理論應用的最后一個步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詞匯學習有了漸進式的推進,教師要對其詞匯學習狀態(tài)、詞塊理解程度、詞塊運用情況作系統(tǒng)性評價,讓其“知其優(yōu)勢,更知其不足”。在效果評價這一步驟中,教師既要給出中肯、激勵性的評價語,又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詞匯學習的建議。
英語詞匯學習并不是單一、孤立的,而是有規(guī)律可循,有支架可用的。在支架理論下,教師可以巧借“近、反義詞”等詞匯關系搭建支架,讓學生在更寬泛意義上學習更多具有建構意義的英語詞匯。這種方式比單獨的詞匯記憶、詞匯講析更有效。支架理論重“建構”,而將更多具有近(同)義、反義關系的詞匯集合在一起,對于學生建構與記憶詞匯來說是必要的。
例如,在教學sadness(悲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歸納、總結與該詞有相近、相同意義的詞匯,如學生說出了 pain,unhappy,distress,sorrow,depression,gloom,depression,the blues,misery等詞匯。讓學生歸納相近(同)意義關系的詞匯,不僅有助于其深刻理解該詞匯,還有助于讓其學習更多拓展性詞匯。當然,除了讓學生自主總結外,教師還可以用表格、圖示展示一些重要單詞、詞組的近義詞、反義詞,讓其集中進行學習,從而讓詞匯教學更有意義、更有效。
英語詞匯的學習是有規(guī)律、有方法可循的,與其讓學生毫無目的、機械呆板地記憶詞匯,倒不如為其搭建支架,助力其更好地理解、學習、記憶與運用詞匯。英語詞匯繁瑣復雜,但仔細研究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上、下義詞匯,總結、歸納這些詞匯,能大大降低詞匯學習的難度,使學生高效記憶詞匯。所謂“上、下義”,即詞匯之間的總分關系,上義詞是概括性詞匯,下義詞是上義詞的具體呈現(xiàn)。下面以organ(人體器官)為例說明,其下義詞為spleen,lung,stomach,kidney等。教師在教授這些詞匯時,要搭建上、下義的詞匯關系支架,讓詞匯教學更高效。
再如,在教學system時,教師可以構建相應的上、下義詞匯關系。system的意思是“系統(tǒng)、體系”等,教師可以羅列各種體系如education system,economic system,cultural system,legal system 等。這些詞匯支架的搭建對于學生詞匯學習大有裨益。
詞根、詞綴是詞匯教學涉及的知識點。詞根、詞綴的學習需要教師搭建支架,幫助學生建構一些新的詞匯,或者利用詞根、詞綴來記憶繁瑣復雜的詞匯,降低詞匯學習的難度(許亞 2016)。如何搭建詞根、詞綴支架呢?可以分別利用前綴、詞根、后綴等搭建相應的詞匯教學支架。下面以“搭建后綴支架”為例說明。高中英語詞匯涉及的后綴較多,后綴表示一個單詞的詞性,對于學生理解與運用詞匯十分重 要 。 如 后 綴 -ant,-able,-age,-ancy,-ation 等 。-ation是一個可將原有詞性轉(zhuǎn)化為名詞的詞綴,如plantation(種植園),determination(決定)等。-able可將詞匯轉(zhuǎn)化為形容詞,表示具備某種性質(zhì)、產(chǎn)生某種能力的等。-ably則是將詞匯轉(zhuǎn)化為副詞,如notably(明顯地),stably(穩(wěn)定地),invariably(始終如一地,一貫地),unchangeably(不變地,不能改變,不改變)等。很多學生不清楚詞性,在理解句子時總是出錯。教師如果能搭建后綴支架,這些困難便可迎刃而解??傊?,巧妙搭建詞根、詞綴支架,是引導學生高效學習詞匯的一種有效途徑。
進入高中后,很多英語詞匯的拼寫相似,學生很容易混淆而理解錯誤,影響閱讀和寫作質(zhì)量。鑒于此,教師可以依據(jù)“拼寫相似”特點搭建詞匯教學支架,將一些容易出錯的、在拼寫上具有較高相似性的詞匯進行整理,以問題支架、圖表支架等方式展示出來,供學生集中學習。
例如,attitude(態(tài)度)與 altitude(高度、海拔)在拼寫上乍一看是一樣的,其實第二個字母不同。教師如果搭建“拼寫相似”支架,學生便可在比較記憶中加深理解,降低詞匯在閱讀中的迷惑性。
再如,public(平民的、大眾的),publish(出版、出行),punish(處罰、懲罰)三個單詞十分相似,但其意義截然不同,教師可以搭建基于這些詞匯的“相似拼寫”支架,讓學生集中對比學習。
詞塊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詞匯時以詞塊、詞組的形式記憶、理解,增強對詞匯的“意義記憶”能力,而不是機械地采用單獨記憶詞匯的方法(侯娜2016)。詞塊理論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在支架理論下,教師可以基于詞匯意義搭建詞塊支架,提高詞匯教學效率。何為詞塊呢?小的詞塊是一些簡單的詞組,一般由兩三個單詞組成;大的詞塊是一些簡單的、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句子。
例如,在教學enthusiastic時,教師可以搭建be enthusiastic about,enthusiastic crowds等詞塊支架,幫助學生拓展詞匯視野,更好地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在日常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許多教師脫離文本進行詞匯教學,導致學生的詞匯水平難以提高。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發(fā)展而來的支架理論,對于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建立支架,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詞匯學習的語境,進而提高他們的詞匯水平,改善其詞匯學習策略和學習態(tài)度。
在支架理論指導下開展詞匯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步驟分為四個,但這并不固定,需依據(jù)教學實況及學情調(diào)整,以確保教學更高效。教師可以借助“近、反義詞”、“上、下義”關系、“詞根、詞綴”法、“拼寫相似”特點、“詞塊理論”等搭建各種支架,讓詞匯學習趣味生動、智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