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河南 駐馬店 463200)
楊光華
子宮內(nèi)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肥胖率升高,EC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上海、北京等地區(qū)的EC發(fā)病率甚至超越宮頸癌,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1]。EC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但術式選擇受術前分期直接影響,EC臨床分期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組織病理學,腫瘤分化程度、子宮肌層受浸潤深度、是否累及宮頸間質、淋巴結轉移等,診斷性刮宮雖可在一定程度了解病理類型、分化程度,但子宮肌層浸潤深度、宮頸間質受累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卻只能依賴影像學評估[2-3]。隨著MRI技術的發(fā)展,高場強MRI高梯度場性能、線圈技術在既往低場強MRI基礎上得以進一步提升,有望在腫瘤疾病術前分期中提供更精確、更多的影像學依據(jù)[4-5]。本研究擬對60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術前高場強MRI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于術后病理對照,旨在為進一步完善及精確子宮內(nèi)膜癌術前分期方式提供思路,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外科手術治療的60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均有完整術前高場強MRI影像資料,年齡39~65歲,平均(50.33±6.17)歲,32例為已絕經(jīng)婦女,術前診斷性刮宮明確50例子宮內(nèi)膜樣腺癌,6例透明細胞癌,4例漿液性乳頭狀腺癌;高分化19例,中分化35例,低分化6例;所納入患者均知曉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設備及檢查前準確:高場強MRI設備為Siemens 3.0T MR掃描設備(信號:MAGETOM Skyra),配備8通道表面相控陣線圈,對比劑為馬根維顯,劑量0.1 mmol/Kg。檢查前24h內(nèi)均改為半流質食物,檢查前禁食4h,且所有患者在檢查前均給予胃腸蠕動抑制劑,保持膀胱適度充盈,并需確保無避孕環(huán)等金屬或磁性物品。(2)檢查參數(shù):仰臥位,頭先進,掃描范圍為恥骨聯(lián)合值髂骨上棘,分別行常規(guī)Sag T2FS Dixion(TR4500,TE88ms,寬帶260Hz/Px,F(xiàn)OV320mm×100mm,翻轉角147°,掃描時長159s,自主呼吸狀態(tài)下掃描整個盆腔組織)、Tra T2FS Dixion(TR3500,TE88 ms,寬帶260Hz/Px,F(xiàn)OV380 mm×75 mm,分辨率384×216,翻轉角147°,掃描時長135s);行T1WI平掃、T2WI、FS T1WI掃描及增強掃描(TR96.7,TE20ms,寬帶186kHz,F(xiàn)OV380mm×81.3mm,分辨率384×281,翻轉角130°,掃描時長121s),層厚5mm,層間距1mm;DWI掃描(TR5200,TE 66ms,寬帶1628kHz,F(xiàn)OV380 mm×78.1mm,分辨率192×113,b值0/800m2,時長47s)
1.3 高場強MRI檢查結果分析由兩位以上高年資MRI影像學醫(yī)師評分,參照FIGO分期標準[6]采用雙盲法閱片,對患者進行分期,取統(tǒng)一意見為最終分期結果,若意見不同,則可由上級高年資醫(yī)師共同參與商討后給出診斷結果。
1.4 子宮內(nèi)膜癌FIGO分期標準 (1)子宮內(nèi)膜癌MRI分期標準:參照FIGO分期標準,ⅠA期:T2WI上結合帶不完全中斷,DWI高信號,DCE可見內(nèi)膜強化帶連續(xù)或T2WI結合帶中斷低信號,DWI高信號,增強掃描可見內(nèi)膜不連續(xù)強化,表現(xiàn)為局部中斷,肌層浸潤深度不足1/2;ⅠB期:T2WI上結合帶全部中斷,未見低信號,DWI高信號,可見子宮肌層厚度變薄,肌層浸潤深度大于1/2;Ⅱ期:表現(xiàn)出宮頸受累跡象,T2WI上未見宮頸間質低信號,病灶有宮頸管內(nèi)突出現(xiàn)象,并未侵犯宮頸間質;ⅢA期:有漿膜層和(或)附件受累跡象,子宮漿膜層非連續(xù)性低信號,輸卵管及卵巢表現(xiàn)為結節(jié)信號;ⅢB期:伴陰道或(和)宮旁受累跡象,MRI可見陰道穹隆受累;ⅢC期:MRI可見盆腔、腹主動脈旁有短軸徑>1 mm的淋巴結,且信號不均勻;Ⅳ期:直腸、膀胱存不連續(xù)中斷的信號。(2)子宮內(nèi)膜癌手術-病理分期標準:參照FIGO分期標準,ⅠA期:病灶僅分布于子宮體,若腫瘤僅分布于子宮內(nèi)膜或僅有一半以下深度的肌層浸潤則為ⅠA期,反之為ⅠB期;Ⅱ期:腫瘤侵犯宮頸,但未見子宮體外延伸,宮頸受腫塊影響可見宮頸管擴張;ⅢA期:腫瘤累及漿膜層或附件,也可同時累及漿膜層及附件;ⅢB期:陰道或宮旁受侵,也可表現(xiàn)為陰道及宮旁同時受累;ⅢC期:腫瘤累及盆腔淋巴結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也可表現(xiàn)為同時受累;Ⅳ期:直腸、膀胱及其他遠處器官受侵犯。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完成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kappa一致性檢驗術前高場強MRI分期結果與術后手術病理結果的一致性,kappa<0.4為一致性較差,0.4~0.75提示一致性良好。
2.1 60例子宮內(nèi)膜患者術前高場強MRI檢查結果 60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中,ⅠA期34例;ⅠB期10例;Ⅱ期9例;3例ⅢA期1例;ⅢC期6例。
2.2 60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手術分期結果 60例患者均行腹水細胞學檢查,34例為腹腔鏡手術,26例為經(jīng)腹手術,參照術中冰凍病理結果及FIGO手術-病理分期標準,ⅠA期35例;ⅠB期8例;Ⅱ期10例;ⅢA期2例;ⅢC期5例。
表1 60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高場強MRI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對照
表2 60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高場強MRI診斷價值
2.3 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高場強MRI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對照 與手術病理對照,高場強MRI用于子宮內(nèi)膜癌術前分期的平均敏感度、特異性、準確率、陽性及陰性預測值分別為69.64%、96.34%、91.33%、76.54%、93.06%,kappa 0.643,提示一致性良好,見表1-2。
2.4 高場強MRI影像資料(1)病例1:年齡41歲,術前高場強MRI診斷為ⅠA期,可見子宮宮體增大,子宮內(nèi)膜增厚且不均勻,內(nèi)膜下強化帶雖中斷,但結合帶暗區(qū)尚完整,內(nèi)膜與肌層交界處不規(guī)則,肌層浸潤深度<1/2(圖1 T2WI;圖2 DWI)。(2)病例2:年齡45歲,術前高場強MRI診斷為ⅠB期,MRI可見結合帶局部全程中斷,肌層浸潤深度>1/2(圖3 T2WI;圖4 DWI)。(3)病例3:年齡51歲,術前高場強MRI診斷為Ⅱ期,MRI T2WI矢狀位顯示子宮下段信號不均性增高,累及宮頸,伴宮頸間質受累(圖5 T2WI;圖6 DWI)。(4)病例4:年齡49歲,術前高場強MRI診斷為ⅢC期,T2WI(圖7)軸位圖像顯示子宮腔內(nèi)稍高信號團塊,DWI(圖8)病變呈高信號,左側盆壁(箭號)可見短軸徑線>1cm的淋巴結,提示伴淋巴結轉移。
圖1-2 高場強MRIⅠA期影像-肌層浸潤征像;圖3-4 高場強MRIⅠB期影像-肌層浸潤征像;圖5-6 高場強MRIⅡ期影像-宮頸間質浸潤征像;圖7-8 高場強MRI ⅢC期影像-左側盆壁淋巴結轉移。
子宮內(nèi)膜癌的術前分期不僅與組織學分型、病理分級相關,肌層及宮頸受累情況、是否合并淋巴結轉移等亦是臨床分期的重要指標,并需依靠影像學(如經(jīng)陰道超聲、CT、MRI等)檢查,其中經(jīng)陰道超聲作為評價絕經(jīng)后出血的一線診斷方式,但其受手操作者手法、技術、患者腹壁脂肪厚度及腸氣等影響,不具客觀優(yōu)勢,且難以對內(nèi)膜病變的良惡性進行鑒別;CT則存在軟組織分辨率不佳的局限性[7-8]。而較1.5T低場強MRI,3.0T高場強MRI信噪比及分辨率有明顯上升,基于理論角度,3.0T高場強MRI在微小病灶的檢查上有突出優(yōu)勢,對子宮內(nèi)層次結構有更清晰顯像,加之其磁敏感度及化學位移分辨率的上升,也在低場強MRI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設備對組織代謝及功能的檢測效能;同時,Segment special也極大提升了壓脂效果[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手術病理對照,高場強MRI用于子宮內(nèi)膜癌術前分期的平均敏感度、特異性、準確率、陽性及陰性預測值分別為69.64%、96.34%、91.33%、76.54%、93.06%,提示高場強MRI應用于子宮內(nèi)膜癌術前分期上特異度、準確率及陰性預測值較高、與手術病理結果的一致性良好,這與邵志萍等[11]的報道結論相符。究其原因,高場強MRI不僅可對病灶位置、大小、范圍及形態(tài)進行清晰現(xiàn)象,對子宮內(nèi)膜肌層浸潤深度、宮頸間質受累及淋巴結轉移情況也可較清楚顯示;如子宮肌層浸潤深度作為子宮內(nèi)膜癌術前分期的重要參考指標,應用DWI原理,可有效規(guī)避合并子宮肌瘤、子宮內(nèi)膜息肉患者行MRI檢查時出現(xiàn)的結合帶缺失現(xiàn)象,通過水分子擴散運動表達宮頸形態(tài)學及生理學改變,從而表現(xiàn)DWI高信號這一特征性影像,但伴隨正常組織與腫瘤對比增強,信噪比、病變邊緣等的解剖細節(jié)也降低;但高場強MRI則提升了信噪比,進一步提升MRI對子宮內(nèi)膜肌層浸潤深度的評價[12-13]價值;而累及宮頸間質,則在MRI上表現(xiàn)為T2WI宮頸低信號消失,對漿膜層、輸卵管、卵巢、陰道受累情況均可見清晰信號表達。但高場強MRI也有一定局限性,如部分累及宮頸間質患者,若病變部位處于子宮體下段,接近宮頸內(nèi)口時,難以鑒別腫瘤原發(fā)灶是源于宮頸還是子宮內(nèi)膜;同時,高場強MRI在診斷ⅠB期時,與手術病理對照其一致性不佳,出現(xiàn)3例誤診,分析或與此3例患者瘤體直徑過大,呈息肉樣生長有關,其中1例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因子宮體結合帶受壓變薄,有結合帶缺失表達,導致高場強MRI診斷[14-15]偏差。鑒于本研究所納入患者中Ⅲ期、Ⅳ期病例數(shù)較少,無ⅢB期、Ⅳ期病例,高場強MRI用于子宮內(nèi)膜癌術前分期中的價值仍有待大樣本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高場強MRI用于子宮內(nèi)膜癌術前分期具一定臨床價值,與術后病理有良好的一致性,可減少假陽性、假陰性的發(fā)生,或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影像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