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林海
【摘要】 現(xiàn)代的孩子們,在這個多挑戰(zhàn)、多風險的社會當中成長,不論何時他們都將面臨學業(yè)與職場的激烈競爭和雜亂的人際交往,包括學業(yè)瓶頸、事業(yè)困難、生活失意等問題,這時就需要他們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化困難為動力去解決,這將直接關系孩子們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未來是否光明。為孩子做及時、正確的抗挫折教育引導,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為孩子們開展關于生命的主題教育,是學校以及家庭給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這將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關鍵詞】 挫折 生命 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1-015-020
一、預防第一針——挫折教育
對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給孩子灌輸一種失敗意味著令人討厭,不允許孩子失敗或者有不完美的地方的認識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老師要孩子知道失敗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是構成生活的重要因素。否則,孩子就會為了成功而使自己的性格變得虛偽,會使孩子之間的攀比心理加重。作為老師,我們也要給孩子灌輸這種要直面失敗、不懼失敗的思想,每一次失敗后能從失敗中學到一些東西,讓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心智,在孩子以后的路途中,當他門再次遇到失敗后,就會十分的堅強與坦然。
在2019年5月23日,我級各班舉行了以“分享我的小囧事”為主題的“我的囧日故事分享大賽”校園活動,通過學生們上臺講述自己的日常囧事,讓他們以主動自嘲的方式“講故事”,被動地面對多人場面的壓力和同學們或因有趣或因嘲諷意味的笑聲,以此來鍛煉學生們的心理抗壓承受能力,實現(xiàn)挫折教育的實踐化與趣味化。在活動當中,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分享囧事小分隊”,班主任擔任分隊小隊長,組織好各分隊的紀律組織工作。在活動開展前,通過各班班主任“分隊長”的主旨宣講,介紹活動的具體規(guī)則與流程外,將會為學生們講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貫徹生命化教育中挫折教育是這一重要組成部分的理論基礎教授工作。要讓同學們明白“成事先成人”的道理,要具備一定的耐挫能力,才能夠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獨立自如地生活。
老師應該引導孩子對挫折和競爭二者的一個清晰的關系定位,鼓勵孩子從挫折中站起來,培養(yǎng)他們堅韌不拔的品質。
(1)“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著獨特的心理想法、性格特征、處事方式和氣質展現(xiàn),所以挫折教育不能統(tǒng)籌開展,要根據(jù)不同孩子進行“因材施教”。
其次,老師應該根據(jù)孩子的耐挫能力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耐挫力比較強的孩子來說,當他們遇到挫折時,盡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且解決問題,老師對其引導和啟發(fā)就夠了;但對于耐挫力比較差的孩子來說,老師應該細致的照顧,并且根據(jù)他們自身的狀況,制定相應的計劃,這樣讓孩子們內心不再恐懼挫折,通過不斷的進步找到戰(zhàn)勝挫折的自信。
(2)“擺正態(tài)度”:及時放手
一個關于蝴蝶的故事可能會帶給我們一些啟發(fā):一只蝴蝶的幼蟲在破繭的過程中十分吃力,無論蝴蝶怎樣使勁,繭上只是有一個不大的口子,這一幕恰巧被路人看到了,于是路人為了幫助蝴蝶成功破繭,用剪刀將繭剪破,蝴蝶理所當然的掙脫了繭的束縛,但是路人萬萬沒有想到,他這一舉動卻害了蝴蝶。那是因為蝴蝶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掙脫繭的包裹,在這個過程中將體液擠壓到翅膀上才能飛起來,這就是所謂的破繭成蝶。但是現(xiàn)在蝴蝶只是萎縮著翅膀和身體,還沒有綻放自己的生命就已經枯萎了。
青少年階段是孩子增強耐挫力的黃金階段,所以老師應該注重讓孩子獨立的面對挫折,承受一些他們這個年齡段該承受的事情。老師們要有充分的耐心,因為孩子心里耐挫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時間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老師應該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解決問題并成長起來,反之會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理清真義”:挫折教育不是只給孩子挫折而沒有教育
曾經有一個學生,成績非常優(yōu)異,但是他不具有本地戶口,導致了很多比賽他不具備參賽的資格。
這對他是個很不小的打擊,因為他覺得學習好也得不到相應的公平待遇,他逐漸失去了學習的斗志,逐漸消沉。當他老師得知此事后,并沒有嚴厲管控他,而是想讓他自己走出來。像這位老師就沒有及時的給孩子送上引導和教育,很多老師也存在這個問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替他思考。當孩子處在青春期的時候,本身就容易有情緒上的起伏和波瀾,如果再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內心是很脆弱的。在這個時候,老師們一方面要告訴孩子不要被眼前的挫折打倒,要把眼光放的長遠,不要為了一些很小的榮譽、眼前的利益去使自己受傷害,面對這個社會中充滿著不公平與偏見,要用正確的心態(tài)和平常心去接受并解決,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當我們改變不了環(huán)境時,能做的,只有去適應這個世界。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現(xiàn)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預防第二針——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其本質就在于讓孩子正確的認識生命的可貴,以及對生命的珍惜。生命教育包括了讓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等多方面的教育。
1.接受親人死亡:爸爸媽媽也會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身邊的親人肯定會在其過程中離開人世,面對這樣重大的事情,親人不應該隱瞞,應該把真相告知他們,應該讓他們和大人一樣將真情流露,哭泣,發(fā)泄,然后與自己摯愛的人感恩,告別。要讓孩子對死亡有著正確的認知,要讓他們能夠承受住生離死別,要讓他們的內心坦然的接受死亡,更加堅強。
在學校的一次生命教育上,老師提問:“如果你們的父母、親友或是老師我不幸離世,你們會怎樣”。很多孩子第一時間流出了淚水,但是之后眼神里充滿堅定,說,會好好活著。這個話題很沉重,但是我們要思考,是不是應該及早的讓孩子想象以下這種情況,在他們最需要陪伴和愛的時候,我們離開了他們,是不是要讓他們堅強,帶著逝者的生命,好好的活著,絕不能讓他們放棄生活的希望。
2.珍愛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母親十月懷胎,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是有多不容易。所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個體都是寶貴的,無價的更是獨特的,所以要好好珍惜這獨特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貴的。
現(xiàn)在還是有很多孩子有自殺的情況和心理,這是孩子生命價值觀的扭曲表現(xiàn),我們老師真的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給孩子們做出正確的引導和示范,讓他們活的更加健康和出彩。
【注:本文糸廣州市花都區(qū)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心理與健康教育課題“關注生命,構建班級生命化教育研究”成果(課題編號:hddy*20181012)】
[ 參? 考? 文? 獻 ]
[1]李光正.關注現(xiàn)代教育的生命教育構成[N].基礎教育,10-6-5.
[2]鄭健.青少年教育指導.基礎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