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誠 張冬梅 涂寧宇 聶麗君
摘? 要:在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上,對環(huán)境工程學生進行教學評估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同學對課程改革是滿意的;分析了部分學生持否定態(tài)度的原因,并分別從引導課前學習、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完善考評機制及增加管理與社會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翻轉課堂;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教學反思;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2-0135-0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with students majored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reasons why some students still hold a negative attitude, and carries on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from four aspects of guiding the pre-class study, reasonably arranging the classroom time, perfect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increasing management and social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學方法與理念在我國教育界得到不斷推廣與發(fā)展,廣泛運用于不同教育層次、不同課程,并與TBL教學[1]、微課[2]、慕課[3](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網絡學習空間[4]等教學模式結合形成較好的“混合學習”新模式。大部分研究表明,翻轉課堂在教學實踐中能較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包輝英等[5]通過對比實驗,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效果,且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6]。但部分學者認為翻轉課堂對于教學質量的改善并不明顯[7]或其實際效果有被夸大之嫌[8]。翻轉課堂運用于環(huán)境專業(yè)本科課程《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教學實踐則較為成功,能夠一定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9,10]。本研究在累積3年實踐教學的基礎上[11],對學生采用調查問卷形式,評估分析翻轉課堂在《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試圖為翻轉課堂的運用推廣及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教學活動設計與總結
《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是一門集自然科學、工程學、社會學和管理學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學,其通過改變環(huán)境觀念、調整環(huán)境行為、控制“環(huán)境-社會系統(tǒng)”中的物質流,進而創(chuàng)建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12]。本學科這門課程具有實踐性、應用性和邊緣性的特點,如果教學設計合理,易與翻轉課堂結合。
在教學設計中(見圖1),以單次課程(兩節(jié)課)為單元,原則上學生、教師講解分別占時一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角,需在課前完成自學(觀看視頻資料)或按照分組情況完成教師指派內容的“備課”工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收集資料、PPT制作及推薦代表上臺演講,每組組長根據(jù)成員貢獻為其打分(供教師評定平時成績參考);對重要知識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課后安排學生仍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自選環(huán)境問題的社會調研及作業(yè)。教師在課前需準備教學視頻,重要知識點講解、以案例分析為基礎進行延展分析等備課工作;課堂上首先對上次課的知識點進行抽問(同時完成學生出勤率抽查),視學生回答情況決定是否補充講解,之后對本次課學生講解不到位的知識點重新剖析或延展;課后及時補充教學過程記錄、總結及反思。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對于關鍵知識點,學生在課前進行自學,課堂上聽同學講解(或自已講解),老師再次點評講解,下次課提問回顧(如必要再次講解),共計不少于4次反復對學生頭腦進行“沖擊”,以期加強記憶與理解,實現(xiàn)知識內化。
通過3年的教學實踐,翻轉課堂教學理念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翻轉”為主動探究,課堂參與度的提高,將學習知識、探討知識轉變成學生主觀需求;教師則將主要時間與精力放在知識點延展及案例教學,將寶貴的教學時間用于理論聯(lián)系實踐,快速形成新的知識結構,與學習者的內在知識結構融為一體。因此,通過《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11]。
二、調查問卷設計與結果
為反饋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切實感受,本研究設計了包含10個客觀選項及1個主觀描述的調查問卷(見表1),對2016級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3個本科班共122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
問卷設計前7題反映學生對翻轉課堂從形式、效率、時間分配、教學案例選擇到學生自學能力、溝通能力及知識點掌握等方面的收獲;在答案選項設計上,A、B選項為滿意(肯定),C、D為不滿意(否定)。后3題為多項選擇,針對師生互動交流形式與對標畢業(yè)要求的學生收獲;最后1題為主觀題,讓學生充分表達對課程的意見或建議。
三、問卷分析與反思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可知,大部分同學對翻轉課堂持滿意態(tài)度,滿意率在80%以上(除問題4外),說明學生對翻轉課堂在本課程運用持肯定態(tài)度。但對課堂形式與時間安排上(問題4),有高達38%的不滿意度。3個多項選擇題反映“小組討論”與師生問答是有效的交流形式;與5個畢業(yè)要求對標選項中,“工程與社會關系”目標達成度最低;在具體收獲選項中,學生對本課程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環(huán)境問題解決方案能力”及初步具備“環(huán)境管理學思維”三大目標都有較高達成度。
通過對此次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仍有部分學生并不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尤其是對“課程課堂組織形式與時間安排”上有很高的不滿意度,這在主觀題11中得到印證,不少學生反映由學生主講所占用的時間過長,學生主講內容與方法沒有吸引力等,出現(xiàn)這一結果的原因如下:
(一)部分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理念不了解、不理解。
雖然在課前已介紹了翻轉課堂模式與理念,但此部分學生還是適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課前自學的習慣(或不愿意)[5],常常頭腦空空而來,在課堂上教師又不會將所有內容系統(tǒng)講解,因而這部分學生在教師進行案例教學或知識點延展時顯得無所適從。
(二)學生主講未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設計上,安排學生上臺講課的初衷是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翻轉”,讓學生有機會做一次老師,目的是鍛煉學生自學能力、總結知識能力、資料收集整理能力及當眾演講能力,下面學生則應帶著批判的思想,對所講授內容仔細“審查”,發(fā)現(xiàn)講授過程中的問題,這一過程本身便是學習。然而,由于部分主講學生資料準備不充分,加上臨時緊張而影響效果,使下面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覺得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聽學生講課純屬浪費時間。
(三)老師重點講解與延展內容超過學生接受能力
因在課前沒有提前學習或程度不夠,教師在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解、組織討論或進行案例延展時,此部分學生顯得跟不上節(jié)奏,從而導致其課堂參與度低,甚至低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學習效果,沒有達到教師延展內容可“拔高”教學效果的初衷。
(四)教學內容與社會結合不夠
作為一門管理類課程,需要與社會現(xiàn)實問題進行聯(lián)系,將環(huán)境管理學理論用于分析、解決社會環(huán)境實際問題,但因課時限制,在教學設計上只能安排學生在課后對特定環(huán)境問題進行社會實踐調查[11],運用課程知識分析問題根本原因并據(jù)此提出問題解決方案。教師未能組織學生進行深入分析與討論,導致學生“工程與社會關系”目標達成度不高。
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前提是,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或自學能夠了解課堂上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如有疑問,能夠總結問題并將問題帶到課堂。但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達到這一要求,對所講內容基本沒有知識貯備,這可能是影響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裴欣欣[7]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同樣的問題,并認為學生自主學習素養(yǎng)有待加強。翻轉課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一門課程能否“翻轉”成功需積多年之功,一方面是教師能力的提升需要積淀,教師在教學設計、課件制作、教學視頻籌備及案例延展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另一方面翻轉課堂畢竟是新生事物,同學認知與接受也需要一個過程。對于翻轉課堂接受度影響因素的研究發(fā)現(xiàn)[13],同學影響、教師影響、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對高校學生接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行為意向具有正向影響,即同學之間“從眾效應”、教師正確引導及教學資源便利性與有效性是影響學生對這一教學改革接受程度的主要因素。針對以上原因,為了進一步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本研究從下面幾方面進行反思與教學改進:
1. 創(chuàng)新教學視頻,引導課前學習。教學視頻是事關課堂能否翻轉的關鍵,因此視頻質量需兼顧知識性、趣味性,知識以更豐富、更形象、更生動的形式錄制下來。同時,最好建立課前教學視頻學習監(jiān)控(簽到)系統(tǒng),對學生是否觀看學習及學習時長進行記錄;同時,在視頻中插入問題設置,依據(jù)得分評估學生課前學習成效。
2. 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增強教學吸引力。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安排課堂時間,對部分學生因準備不充分、效果差的,適當壓縮其主講時間;同時,教師應注意教學方法多樣化與教學素材的準備,切實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易用性與有用性,這樣才能增強教學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3. 完善考評機制,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課堂經翻轉后,學生成為主角,對學生的考評也復雜化,應從課前、課中到課后設立科學化、簡單化及標準化的學生考評機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升教學質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4. 統(tǒng)籌有限課時,增加管理與社會教學內容。為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社會環(huán)境問題能力,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統(tǒng)籌安排不少于3次關于環(huán)境問題社會調研的分析與討論專題,以提高本課程“工程與社會關系”目標達成度及切實培養(yǎng)環(huán)境管理學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大多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估僅從教師的主觀角度進行,基于對教學活動主體——學生的反饋研究較少,本研究在3年教學實踐基礎上,對環(huán)境工程2016級三個本科班122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調查結果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反思,可供本門課堂教學改革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的運用與推廣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馬恒,余璐,裴建明,等.翻轉課堂結合TBL教學模式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心臟雜志,2016,(28)4:496-500.
[2]郭紹青,楊濱.高校微課“趨同進化”教學設計促進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327)4:98-103.
[3]胡杰輝,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160)11:40-45.
[4]吳忠良,趙磊.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14,(327)4:121-126.
[5]包輝英,周焱.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高職貫通藥物應用護理教學中的實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9:79-80.
[6]馬瑜,李霄翔.翻轉課堂的教學反思--基于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的個案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9(5):56-61.
[7]裴欣欣.基于混合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困境、成因及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0)5:97-100.
[8]錢善剛.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反思[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7,(35)4:121-124.
[9]葛輝,崔玉波.“慕課-實踐”大學本科教學改革探索--以《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7):151-152.
[10]王攀,邱銀權,任連海.翻轉課堂模式在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化工,2016,(43)21:188+182.
[11]杜誠,張冬梅,陳梅芹,等.基于翻轉課堂的《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18(9):78-80+83.
[12]葉文虎,張勇.環(huán)境管理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3]萬昆,李建生.高校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接受度的關鍵因素研究.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38)4: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