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青青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精華,體現(xiàn)了當下主流價值觀,并引領和支配其他價值觀,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道德與法治是教育活動育人的前沿陣地,肩負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任。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既是國家發(fā)展的需求,又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總之意義重大。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完善課程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文章重點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必要性,以及融入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供廣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模式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中,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并融入教材中、課堂中,植入學生的頭腦中,從各個方面有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正處于快速發(fā)育階段,且尚未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我們應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為路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線索,將其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一條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實現(xiàn)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把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1]。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必要性
在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下,學生的價值觀對個人乃至整個國家的發(fā)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且與民族文化水平、社會發(fā)展水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互聯(lián)網+”和西方物質文化入侵的背景下,為確保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能夠向健康方向發(fā)展,提升我國的國民素質和綜合國力,國家提出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在黨的十八會議上,詳細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并要求各個階段的教育有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意義重大[2]。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將思想和知識相互統(tǒng)一的課程,開設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責任感和道德責任感。而道德與法治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更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課程教學的方式融入,能夠實現(xiàn)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初中是學生各個成長階段中最為關鍵的階段,也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對外界的事物缺乏系統(tǒng)、正確的認識,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另外,初中生缺乏正確的自我觀念和明確的生活目標,對法律知識了解較少,缺乏法律觀念,心理和情緒變化較大,故在初中階段教學中有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3]。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認知程度低,缺乏生活教學案例
根據相關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不了解,過度追求西方物質文化,只有少數(shù)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價值和作用,且存在認識不全面的情況。雖然大部分學校都在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程度低[4]。
另外人教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偏于城市化,教材中的內容更適合城市學生,對經濟發(fā)展落后的地區(qū)而言,教材的實用性較低,既不能有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還會降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故而這種教材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融入。
(二)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素質有效提升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素養(yǎng)將會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從部分地區(qū)的課程教學安排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隊伍分布不合理,存在專業(yè)不對口、高學歷人才少、平均年齡偏大以及城鄉(xiāng)地區(qū)教師素質存在差異等問題。師范類政治和法律專業(yè)的教師較少,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主力軍年齡偏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而言,存在不專業(yè)現(xiàn)象[5]。另外一些優(yōu)秀的師資主要集中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而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與其相比,顯得明顯不足,這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效果而言,差異比較明顯,間接性導致整體實際效果不理想。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策略
(一)運用微課課堂教學模式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主要以法律知識為主,對思維尚未成熟的中學生來說,讓他們學習相關法律知識,無非是和尚念經,因為八年級下冊知識整體上顯得枯燥乏味,且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7]。因此教師可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比如使用微課教學方式,以圖聲并茂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確保課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微課教學方式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短小精悍,短短的幾分鐘蘊含著豐富的內容,且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知識。
(二)運用趣味故事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還沒有完全褪去,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尤其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可借助學生的年齡特征,以故事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詳細講述一些有趣的法治故事,利用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8]。
(三)運用分層教學方式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明顯的差異,且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開展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很難有效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習到對應的知識,也不利于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提升。而采用分層教學方式,可以確保學生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能學習到對應的知識,并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9]。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發(fā)展和學生個人成長的需求,更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必須發(fā)揮該課程的作用和價值,以道德與法治課為主陣地,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然后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教學設備,打造一套理論與現(xiàn)實相互結合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實現(xiàn)對學生從各個層面進行有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并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實現(xiàn)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志堅.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中學教學參考,2020(22):49-50.
[2]馬天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50):141-142.
[3]秦軍芳.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J].才智,2020(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