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花, 杜青青
(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臨床表現(xiàn)為持續(xù)氣流受阻的肺部疾病,導致患者肺功能降低,對其勞動能力及生活質量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1]。COPD進行性急性加重(AECOPD)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有超過50%的患者會復發(fā)再住院[2-3]。目前對AE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2011年開始GOLD指南提出的COPD診斷和治療標準是目前認可度較高的一種,并且該指南中還推薦了2種COPD癥狀評分表,改良呼吸困難指數(shù)(MMRC)評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量表(CAT)評分[4]。為了檢驗MMRC評分和CAT評分的有效性,本研究分析了2種評分與病情程度分級相關性,比較了2種評分對病情分級是否一致。
回顧性分析醫(yī)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86例AE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2011年GOLD提出的COPD診斷標準[5];②存在COPD既往病史,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70%;③出現(xiàn)病情急性加重,再次入院接受診治;④具備獨立完成MMRC和CAT評分問卷表能力;⑤年齡>40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支氣管哮喘、肺炎、間質性肺等肺部疾?。虎诤喜乐胤尾扛腥?;③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④合并意識障礙,無法正常溝通;⑤臨床資料不全者。根據(jù)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對AECOPD患者進行病情分級。FEV1%pred>80%為I級;50%< FEV1%pred≤80%為II級;30%< FEV1%pred≤50%為III級;FEV1%pred≤30%為IV級。
AECOPD I級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齡(59.31±5.17)歲;AECOPD II級患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58.63±5.34)歲;AECOPD III級患者3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59.13±5.76)歲;AECOPD IV級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齡(58.93±5.42)歲。各組間性別、年齡具有可比性(P>0.05)。
1.2.1 肺功能檢測: 利用Master Sereen PFT型肺功能測試儀(德國耶格公司),檢測所有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FEV1%pred。
1.2.2 血氣指標檢測: 利用Roche OMNIC多參數(shù)血氣分析儀檢測所有患者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動脈血氧分壓(PaO2)。
1.2.3 呼吸困難程度: 利用MMRC評分對患者呼吸困難程度進行評定。評定標準:一般活動時呼吸順暢為0級;快步行走或上坡時存在氣短現(xiàn)象為1級;正常步速慢于常人,走路過程有氣短現(xiàn)象,需停下來呼吸為2級;步行100 m或數(shù)分鐘后出現(xiàn)呼吸困難,需停下里呼吸為3級;不進行任何活動即有明顯呼吸困難為4級。
1.2.4 患者癥狀進行評估: 利用CAT評分,通過咳嗽、咳痰、睡眠、胸悶、情緒、精力6個主觀方面及日常運動影響、運動耐力2項耐力指標對患者癥狀進行評估。0~10分為輕微病情,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后出現(xiàn)氣促,每周會有幾天出現(xiàn)咳嗽,經常感到疲勞;11~20分為中度病情,經常性咳嗽,夜間會有憋醒,僅能從事少量運動;21~30分為重度病情,絕大部分時間都會有明顯的呼吸急促現(xiàn)象,夜間睡眠質量也受到肺部癥狀影響;31~40分非常嚴重,無法從事任何活動,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不同AECOPD分級中,F(xiàn)EV1、FVC、FEV1/FVC、FEV1%pred間的關系均為I級>II級>III級>IV級(P<0.01)。見表1。
表1 不同AECOPD分級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情況
不同AECOPD分級中,PaCO2的關系為IV級>III級>II級>I級(P<0.05),PaO2的關系為I級>II級>III級>IV級(P<0.01)。見表2。
組別nPaCO2PaO2I1141.47±6.1978.34±12.19II2348.25±7.0771.52±8.31III3758.42±8.9863.44±7.86IV1567.32±11.5755.79±5.72F25.19620.086P<0.001<0.001
CAT評分情況
不同AECOPD分級中MMRC評分和CAT評分的關系為IV級>III級>II級>I級(P<0.01)。見表3。
表3 不同AECOPD分級患者MMRC及CAT評分 分
Spearman分析結果顯示,MMRC評分與AECOPD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r=0.578,P<0.05),CAT評分與AECOPD嚴重程度呈正相關(r=0.634,P<0.05),MMRC評分與CAT評分之間呈正相關(r=0.419,P<0.05)。
以MMRC評分≥2為癥狀評估分界點,I/II級的患者有12例,III/IV級患者有45例,MMRC評分<2的患者中I/II級的22例,III/IV級的有7例,Kappa檢驗其一致性結果顯示,Kappa系數(shù)為0.526,為中等一致性。
以CAT評分≥10為癥狀評估分界點,I/II級的患者有4例,III/IV級患者有39例,CAT評分<10的患者中I/II級的30例,III/IV級的有13例,Kappa檢驗其一致性結果顯示,Kappa系數(shù)為0.605,有較高的一致性。
COPD急性加重是一種公認的引起肺功能下降的獨立危險因素。相關研究[6]顯示COPD患者每發(fā)生1次急性加重,其FEV1的下降水平將達到7 mL,明顯高于正常肺功能下降水平。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AECOPD病情的加重,F(xiàn)EV1、FVC、FEV1/FVC、FEV1%pred水平均隨之降低,這表明肺功能指標可以用于判斷AECOPD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既往研究[7]相符。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隨著AECOPD病情的加重,患者的PaCO2隨之升高,PaO2則隨之降低,表明病情越嚴重,患者體內氧含量越低,缺氧情況越嚴重。楊藝等[8]研究表明,AECOPD患者PaCO2水平顯著高于COPD穩(wěn)定期患者,PaO2水平顯著低于COPD穩(wěn)定期患者,表明AECOPD患者肺功能損傷嚴重,肺通氣嚴重不足,缺氧情況嚴重,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目前對于AECOPD的病情嚴重程度分組依然還是根據(jù)2011年GOLD指南中的癥狀評估和風險評估來進行的,即便每年有新的指南發(fā)表,但是2種癥狀評分表MMRC和CAT依然還是首推的2種評估量表[9]。MMRC評分主要評估的是呼吸困難的嚴重程度[10],而CAT評估更為全面,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夠通過量化的方式來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同時CAT評分表的完成需要受試者具備獨的理解和判斷能力,使得評估結果一致性和重測可靠性更高[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根據(jù)FEV1%pred對AECOPD嚴重程度進行分組后,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的MMRC評分和CAT評分均顯著升高,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MMRC評分和CAT評分均與AECOPD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表明MMRC評分和CAT評分的數(shù)值可以直接體現(xiàn)AECOPD患者的臨床病癥的嚴重程度。林穎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MMRC評分與COPD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56,CAT評分與COPD患者嚴重程度也呈正相關,且相關系數(shù)為0.65,高于MMRC,這提示作為GOLD指南中推薦的癥狀評估量表,2種量表的臨床使用價值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在GOLD指南中指出,CAT評分的分值對于病情嚴重程度的反映情況更好,并且有很多研究證實了確實如此[13-14],但是由于CAT評估過程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更多,因此很大可能導致CAT結果與GOLD的分級出現(xiàn)不平行情況[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根據(jù)MMRC評分和CAT評分來進行的分級與病情分級存在不平行的情況,以MMRC評分≥2和CAT評分≥10為癥狀評估分界點,對2種量表的一致性分析發(fā)現(xiàn),2種量表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CAT評分的Kappa指數(shù)要高于MMRC評分,提示在對病癥嚴重程度進行分組時,效果可能要優(yōu)于MMRC評分。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可能原因是2種量表的評估內容不同,MMRC僅僅評估呼吸困難程度,而CAT不僅包括呼吸困難情況,還對咳嗽、睡眠、社會影響等多方面來對患者病癥進行評估[16],同時還有研究[17]表明,CAT與反應COPD病情嚴重程度指標的相關性更高。GOLD指南雖然推薦了2種評分量表,但是其中的建議是選擇其中一種使用即可,并沒有強調2種評估方式同時使用。杜曉秋等[18]研究表明,使用MMRC評分進行分級存在癥狀低估現(xiàn)象,引起了分組的差異,而CAT評分涉及的方面更廣并能體現(xiàn)對活動能力的影響,因此對患者癥狀的評估更為準確。
綜上所述,MMRC評分和CAT評分作為GOLD指南中推薦的病癥評估量表,能夠很好的評估AECOPD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但是在對AECOPD病情程度分級的時候,可能會得到不一致的結果,因此提示在使用MMRC評分和CAT評分來進行病情分級并制定治療方案的時候,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