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燁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自1921年建黨以來,女性的獨立和解放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之一。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引導中國共產黨開展婦女解放運動并取得了偉大成就。進入新時代,中國婦女運動面臨著較大的挑戰(zhàn),女性政治參與的程度仍然不高,且呈現副職多、正職少,虛職多、實職少,邊緣部門多、主干線部門少的女性干部“三多三少”現象。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黨政機關中女性干部190.6萬名,占干部總數的26.5%;十三屆全國人大有742名女性代表,占比24.9%;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現有442名女性委員,占比20.5%。[1]此外,我國城市和農村女性的社會地位和自我認知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城市女性政治參與水平普遍高于農村女性,但受制于家務勞動、子女教育等困擾,政治參與熱情有限;絕大部分農村女性的自我定位都是“次于男性”,在政治參與上依附性極大,大大拉低了我國女性政治參與的總體水平。擴大我國女性有序政治參與,提高女性參政水平,是新時代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時代課題。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之所以參與政治,是建立在切實的物質利益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出自‘本能’、‘理性’、‘理智’這些虛無縹緲的精神原因”[2]。在各種不同的利益中,最根本的利益屬于經濟利益。這就要求我們要透過各種政治的、道德的現象看到經濟決定政治的本質,而經濟的發(fā)展也是婦女有序平等地參與政治的必要條件。
“婦女受壓迫是與人類社會生產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的,是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3]。根據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觀點,女性的社會地位之所以降低,根源在于私有制。當社會中絕大部分的生產要素被男性控制,他們就能占據社會的強勢地位,主導政治生活。私有制是制約女性政治參與的關鍵,而生產力的發(fā)展又是私有制走向消滅的條件。與此同時,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女性的主體意識以及在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話語權都會得到提升。這是因為,機器化大生產將逐漸縮小乃至消除男性和女性在體力勞動上的差別,女性也可以參與一些體力消耗較大而以前只能由男性完成的工作,通過勞動提高經濟收入和經濟地位。經濟地位與政治地位具有正相關關系,經濟地位的提升將帶動政治地位的提升。社會物質財富增多到一定階段時,也將導致人們越來越關注國家管理和社會服務領域,女性對平等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將得到強化??傊谏a力的不斷發(fā)展縮小男女在社會生產中的差異性、女性經濟地位改善的同時,私有制也將最終消失,女性將最終贏得和男性平等參與政治領域的機會。
在社會競爭和生活成本日益加劇的今天,家庭支出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完全由男性成員承擔。繁重的支出壓力要求女性也要積極融入社會社會經濟活動中,靠自己的勤勞創(chuàng)造財富,同時也在勞動中打牢經濟基礎?!爸挥性趮D女可以大量地、社會規(guī)模地參加生產,而家務勞動只占她們極少的工夫的時候”[4],婦女才能解決好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之間的沖突,把家務勞動逐漸溶化在公共的事業(yè)中。那么,順應了這一需求的家政服務行業(yè)在我國方興未艾也就成了必然。家政服務行業(yè)是針對家務勞動的社會化服務。伴隨著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的追求,家政創(chuàng)業(yè)服務項目也在不斷朝著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和高品質的方向發(fā)展。勞動社會化大大解放了婦女勞動力,催生了以女性為主體的各類創(chuàng)業(yè)熱潮。與此同時,培訓出多層次的服務專業(yè)人才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如專業(yè)的育嬰師、保潔師等。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提供行業(yè)從業(yè)經驗風向、加強技術培訓多種手段,引導女性家政服務人員和家政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者投身行業(yè),促進家政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為朝陽產業(yè)。另一方面,各級政府也要充分重視家政服務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立創(chuàng)業(yè)孵化平臺,讓創(chuàng)業(yè)女性用App接單,推動形成互聯網+婦女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新業(yè)態(tài),致力于打造家政培訓和家政服務品牌;為大學生、下崗女工等重要群體從事家政服務創(chuàng)業(yè)項目提供政策上的幫助和指導。
就業(yè)機會是否均等,將直接影響到當代女性的生存權和參政議政權能否得到保障。但目前中國婦女的平等就業(yè)權仍受到挑戰(zhàn),現實中各種侵害婦女勞動權益的現象層出不窮。針對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這些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治理,對嚴重侵犯婦女權益的犯罪行為要堅決依法打擊”[5]。要保障女性平等的就業(yè)權,第一,在制定各項政治制度的時候,要將女性的權益保障作為一個固定的議題納入到政治制度建設之中。其次,在法律層面,要加快健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在《憲法》的指導下,形成以《婚姻法》《勞動法》《就業(yè)促進法》以及《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為主體內容,包含法律、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和地方性規(guī)章等多個法律層次的、促進男女均等就業(yè)權的法律體系。通過制定相關保障女性在參政議政過程中權利的法律法規(guī),從制度上給予男女平等的基線。第三,要把保護女性平等就業(yè)的措施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如建立企業(yè)合理有效成本分攤機制、減少面試中的“隱形歧視”、完善技能培訓幫助女性回歸職場等。
剖析中國女性政治參與的限制性因素,婦女群體的主觀原因不容忽視。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政治參與過程對女性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參政意愿與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塑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她力量”,必須以素質培養(yǎng)作為基本途徑。
自身素質是決定女性參政水平的內因。只有婦女自身素質提高了,她們才會逐步擺脫對男性的依附心理并認識到自身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并產生價值。正如西蒙·波伏娃曾說過:“女性的真義在于她是一個活的存在,生理上的差別和心理上的什么情結都無法規(guī)定她們生命的軌跡,她們是靠自己的價值選擇來開拓自己的解放之路”[6]。要提升女性的思想文化素質,改善她們的知識結構,離不開全方位的、呈系統(tǒng)的、深入持久的文化科技教育。在接受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女性將逐漸擺脫落后陳舊觀念的影響,在心態(tài)上形成自信,學習和應用科學知識與技能,并理性地看待自我,對優(yōu)勢與不足之處形成正確客觀認識。婦女自身也要主動學習,更新觀念,積極提升個人素質。長期以來中國女性政治參與程度低于男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受文化水平的制約,女性在獲取政治資源、信息和機會上弱于男性。所以,當個人教育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提升了,婦女在參政過程中將會更具勇氣和自信,更加積極主動地爭取參政機會。
除了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之外,婦女群體要廣泛而真實地參與政治生活,還要求他們要有較高的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主要措施有,結合當地各級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職工培訓學校、中職高職院校、工會與女職工委員會等陣地,有針對性地、系統(tǒng)地對基層婦女干部進行教育培訓。采取分級管理、梯次培訓的方式,對婦女干部進行政治理論和業(yè)務培訓。通過培訓,讓女性增強公民意識、競爭意識、權力意識,增進對公共政策過程、政治生活和民主政治過程等的認識,變被動等待、分配和服從為主動爭取和積極參與。女性參政的主要渠道是婦女干部擔任各級領導職位,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在干部選拔培養(yǎng)中,應當基于德、能、勤、績、廉等多重標準,為女性干部人才晉升調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強化女性在政治話語體系中的地位。女性只有提高了參政意愿與能力,才能對自身所擁有的政治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形成更清晰的認識,才能更從容自信地融入政治生活。
婦聯在促進女性參政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它是溝通中國共產黨與廣大婦女群眾之間的橋梁。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代表著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行使民主決策和監(jiān)督的權力,同時還兼具著培養(yǎng)女性人才、引導婦女有序參政的任務。婦聯組織使女性能夠以團隊的力量作為依托,更大膽、自信地表達訴求,訴求的實現也更為容易。因此,婦女參政的過程,必然要與婦女組織特別是婦聯組織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要支持和引導女性加入進來。作為一個為婦女兒童服務的機構,一方面,“婦聯要主動作為,哪里的婦女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婦聯組織就要站出來說話,依法依規(guī)為婦女全面發(fā)展營造環(huán)境、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條件?!盵7]另一方面,婦聯要發(fā)揮帶頭作用,引領廣大參政婦女加強終身學習理念,在理論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和知識結構更新優(yōu)化的基礎上參與政治生活,為維護全體女性同胞的利益、伸張社會公平正義以及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而奮斗。各級婦聯要聯合組織部門,把女性干部培訓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發(fā)揮婦女干部學校的作用。針對婦女參政過程中出現的經驗和問題,婦聯組織要善于總結歸納,探索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此外,還要履行監(jiān)督職能,依法監(jiān)督妨礙婦女參政的行為。
要使我國婦女參政持續(xù)發(fā)展,不僅要提高婦女自身的經濟地位和素質素養(yǎng),更要切實完善和拓展婦女參政的體制機制,同時要在全社會培育一種有利于婦女參政的文化氛圍。
提升婦女參政水平的一個向度是擴大民主參與,民主參與權利保障婦女在政治生活中不被邊緣化。所謂民主參與,即女性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能夠遵照內心意愿選舉或者被選舉為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黨派、勞動組織或社會團體領導人。女性可以參與監(jiān)督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擁有檢舉、控告的權利。除此以外,女性還可以通過游說、建議等形式向政府部門反映建議與意見,并擁有以言論、出版、結社等渠道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張的自由。民主參與是衡量婦女政治參與的重要標志。[8]政治參與是建立在階級矛盾和階級沖突的基礎之上的。馬克思主義認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價值,并指出政治參與行為要基于公民內在的需求而產生。從生產資料私有制產生以后,婦女居于被統(tǒng)治階級的地位就逐步形成和穩(wěn)定下來。婦女們要在社會生產關系中保障和擴大自身的正當利益,就必須充分融入政治生活,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
所謂權力參與,即女性能居于領導崗位、承擔領導職務,領導組織開展行政管理、處理各類社會事務。權力參與是女性政治參與的第二個向度,與民主參與的關系緊密:前者是后者的最高體現,后者是前者成功實現的前提。因此,做好權力參與首先建立在充分的民主參與的基礎上。應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民主參與中蘊含了婦女參與政治生活的內在意愿和訴求,是實現權力參與的重要方式;權力參與是民主參與的最終落腳點,也使民主參與中婦女同志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聲音和主張。一方面,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管理是廣大婦女同志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各級女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應切實強化民主觀念,認真行使權力,努力改善參政議政的能力水平,為廣大婦女同胞發(fā)聲。另一方面,從民主制度設計上,應該為廣大婦女群眾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共享政治話語權,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盵9]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告訴我們,女性地位低下并不是生來如此,而是因為生產力的發(fā)展導致私有制產生后才形成的。實際上,女性不僅不比男子低下,其特有的母性力量正是一支能維系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凝固劑。在新媒體時代,媒體的角色和重要性日漸提升,高度影響著公共決策制定、政治文化生活、公民道德培養(yǎng)、價值觀念樹立和社會輿論風向等領域。“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將更加積極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發(fā)揮婦女‘半邊天’作用,支持婦女建功立業(yè)、實現人生理想和夢想”[10]。我們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同時也要充分發(fā)揮主流媒體作為宣傳陣地的功能,利用從黨中央到各級地方融媒體矩陣,積極開設有關婦女參政議政的節(jié)目。積極挖掘優(yōu)秀女干部的典型人物與事跡,宣傳她們甘于奉獻、艱苦奮斗、擔當進取的精神,引導公眾客觀看待性別,在全社會形成男女地位平等、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輿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