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梅 夏宛廷 李宛靜 曾 倩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5
子宮內膜容受性即子宮內膜接受胚胎的能力,指子宮內膜處于一種允許囊胚定位、黏附、浸入并使內膜間質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胚胎著床的狀態(tài)[1]。而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療過程中,胚胎質量與子宮內膜容受性是決定能否妊娠的兩大重要因素,而子宮內膜容受性低下占胚胎種植失敗原因的2/3[2]。究其原因,有學者認為[3],促排卵藥物的使用不僅影響卵子的發(fā)育,同時也影響內源性激素的平衡調節(jié),從而干擾子宮內膜的正常發(fā)育與胚胎發(fā)育的同步性,降低子宮內膜的容受性,導致IVF種植率下降。曾倩教授師承卓啟墀、楊家林、尤昭玲、談勇等婦科大家,從事中醫(yī)婦科臨床工作三十余載,擅長中醫(yī)藥防治不孕癥,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在中醫(yī)藥治療子宮內膜容受性不良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獨具特色,總結如下,以饗讀者。
中醫(yī)學里并無“子宮內膜容受性不良”這一概念,現(xiàn)代醫(yī)家將其歸屬于 “月經量少”“閉經”“不孕” “滑胎”等范疇。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生殖,藏精氣,腎精化血,滿溢血海而天癸至,為天癸之源、沖任之本。女子生長發(fā)育受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調節(jié),天癸的成熟泌至和衰竭均依賴腎中所藏精血之盛衰。《傅青主女科》提出“精滿則子宮易于攝精,血足則子宮易于容物”,可見腎的生理功能正常,所藏之精滿溢、化血之源充足,胞宮得以濡養(yǎng),易于攝精容物。曾倩教授認為子宮內膜及胚胎的發(fā)育皆賴精血的充養(yǎng),若腎精匱乏,化血之源不足,胞宮失養(yǎng),內膜失去生長發(fā)育之物質基礎,從而導致胚胎著床失敗。肝木為腎水之子,藏血,體陰而用陽,喜疏泄而暢調達,其疏泄功能的發(fā)揮有賴于陰血的滋養(yǎng);肝氣入于腎,腎水滿溢,肝所藏之血方可正常疏泄,反之若肝所藏之血疏泄失常,則使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而不能育胎。且肝為全身氣機之樞紐,能促進精、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輸布,然“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若肝失疏泄,致氣機不暢,使血滯為瘀,中醫(yī)學認為,女子以血為本,血氣貴在流暢?!夺樉募滓医洝D人雜病》載:“女子絕子,衃血在內不下,關元主之”,最早提出了血瘀能導致不孕,因此,曾倩教授認為腎虛肝郁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機,治療是以補腎為基本治療大法,兼顧疏肝活血,調理沖任二脈氣血。
2.1 辨證與辨病結合 曾倩教授認為臨床最常見的影響子宮內膜容受性的疾病分如下幾類:輸卵管因素、排卵障礙性疾病、子宮發(fā)育異常及占位性病變、促排卵藥物的影響等,若此時單一采用中藥治療往往難達治療效果,因此臨證時講究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如中重度宮腔粘連(IUA),治療可先行宮腔鏡下粘連分離術,術后輔以中藥預防再次出現(xiàn)宮腔粘連及時修復內膜。宮腔粘連的發(fā)生與妊娠或非妊娠子宮損傷如人流、診斷性刮宮等,使內膜基底層受損、炎癥感染有關[4]。宮腔操作使瘀血留滯胞宮,加之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抵御外邪能力下降致使?jié)駸嶂俺颂摱肱c瘀血搏結而致此病,據(jù)此曾倩教授認為此病抓住腎虛為本,濕熱血瘀為標這一特點,治以補腎活血,清熱利濕,使胞宮胞脈氣血運行通暢, 以促進內膜的生長及修復, 防止宮腔粘連再發(fā)生。
2.2 分期論治
2.2.1 經期調床-以“通”為主 《婦科切要》中云:“婦人無子,皆有經水不調”,中醫(yī)向有“種子必先調經,經調自易成孕”之說。此期血室正開,經血以排出為暢,宜調理氣血,調節(jié)經量,因勢利導,針對原發(fā)痼疾或病證,使胞宮脈絡通暢,盈滿之血順勢而下,但注意活血不傷正,化瘀不留瘀。臨證以四逆四物湯為底方加減應用,以清熱疏肝,養(yǎng)血活血,促經水順勢而下。方中四逆散清熱疏肝,使肝氣不致郁結,四物湯養(yǎng)血活血,一防耗損太過而傷正,二使瘀血去新血生,雞血藤、大血藤、茺蔚子,活血化瘀通絡,絡通則新血至,胞宮沖任得以滋養(yǎng),內膜血供增加,膜脫則血出有源,加入牛膝引經血下行,血不致淤積胞宮,使胞脈通暢,炙黃芪補氣行血,所謂氣為血之帥,使血動而流,加少許甘草為使,調和藥性。辨病加減,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宮內占位性病變,選用山楂、玄參、浙貝母、牡蠣等益氣化肉積,消癥散結;子宮腺肌癥及內膜異位癥選用土鱉蟲、水蛭等蟲類藥物及中成藥內異康等增強化瘀之功,輕度宮腔粘連者可適當配伍夏枯草、連翹清熱散粘,活血通經。此期勿食、勿用寒涼酸澀之物,以礙經水暢行。
2.2.2 經后期養(yǎng)膜-以“補”為要 此期經血已凈,血海空虛,生理變化為陰長陽消,宜滋腎養(yǎng)陰、填補腎精,為后期排卵助孕打下物質基礎。調治以補腎為主,兼顧脾。曾倩教授認為腎藏精,內膜的長養(yǎng)需依賴先天腎精的的供養(yǎng),同時尚需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填與滋養(yǎng),將內膜類比自然界中的土壤,種子的發(fā)芽生長依賴于土壤的肥沃,內膜長養(yǎng)亦需脾腎津髓,氣血充養(yǎng)。有研究[5-6]發(fā)現(xiàn),補腎中藥有類似內分泌激素樣作用,提升雌二醇(E2)水平,可增加子宮血流量和子宮內膜厚度,從而提高子宮內膜容受性,故臨床選用藥物左歸飲加減等補腎填精助陰長,其中白術、砂仁等健脾以益氣血生化之源,三七花、人參葉等宣散卵泡?!独礤壩摹诽岢觥巴庵沃砑磧戎沃?,外用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曾倩教授認為子宮及附件與直腸相鄰,且彼此的靜脈叢也交互吻合,藥物經過直腸軸膜吸收后,使藥物能夠直接滲透到患者病變部位,因此此期亦可外用補腎活血方(原助孕I號方: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續(xù)斷、絲瓜絡、山楂、丹參、山藥八味藥組成,此方由四川省第三批名中醫(yī)提供,??铺枺篫L201410390113.7,規(guī)格50 mL/瓶)經肛門導入,一可消除宮腔內炎癥,二能改善子宮內膜血流狀態(tài),增加內膜厚度。此期勿使用通經、活血化瘀之力較強之品,以防傷泡礙泡。
2.2.3 妊娠后安胎-補脾滋腎養(yǎng)血,助膜攝胎 胚胎著床后,此期為患者早孕階段,曾倩教授認為此期應以預防先兆流產及滋養(yǎng)胎元為主,無論患者是否出現(xiàn)腹痛、腰酸及陰道出血等先兆流產癥狀,均可加用中藥進行安胎治療?!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中云:“男女生育,皆賴腎臟作強,腎旺自能萌胎也”,故曾倩教授認為導致胎漏、胎動不安的原因不外乎腎虛、脾虛、氣血不足、沖任不固等,其中以腎虛不能系胎,脾虛不能滋養(yǎng)胎元為關鍵,此階段以補腎健脾,固胎系胎為主。臨證選用壽胎異功散加減,壽胎丸乃張錫純所創(chuàng),為歷代醫(yī)家喜用安胎之良方,異功散健脾除濕有助脾胃運化,脾胃健運,氣血充盛,胎有所養(yǎng),方中加用枸杞子,取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以滋養(yǎng)內膜之意,百合寧心安神,同時可輔以食療(黃芪10g、枸杞10g、山藥30g等與排骨同燉)以增強補腎固胎之功。此期勿再使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品,以防傷胎礙胎。
患者某某,女,32歲,以“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10余年(無增大趨勢),1次胎停清宮術后伴月經量少1年余,1次IVF生化后2月余”為主訴,于2018年7月27初診。平素月經規(guī)律:14歲初潮,7/30~33天,量色可,少血塊,經行小腹隱痛,腰酸。生育史:G2P0+2,LMP:2018年7月13日,7天凈,量少,色可??滔拢涸陆浿芷诘?5天,訴經凈至今無性生活,帶下量色可,質稀,夾異味,平素怕冷,急躁,易腰酸,脫發(fā),納眠可,大便長期不成形,小便可,舌淡紅, 苔白, 脈細滑。輔查:陰道彩超:子宮大小正常,內膜厚約0.25 cm(單層),前壁分別探及1.7×1.5 cm,1.1×0.9 cm稍弱回聲團,附件區(qū)未見異常;西醫(yī)診斷:IVF生化妊娠后;子宮肌瘤;月經量少(內膜薄)。治療:囑調治期間嚴格避孕,擇期自孕;中醫(yī)診斷:不孕癥(脾腎兩虛兼肝郁);癥瘕;月經量少。治以補腎健脾疏肝。中藥處方:菟絲子15g,覆盆子10g,枸杞10g,南沙參30g,茯苓10g,熟地黃10g,山藥15g,白術20g,甘草5g,香附10g,砂仁5g。上藥12劑,諸藥同煎,日1劑,日3次,每次150mL,若月經來潮停藥,同時配合外治補腎活血方經肛門導入,每晚1次,每次50mL,使用6天停藥。
2018年9月4日二診,LMP:2018年8月16日,7天凈,量較前稍增加,色淡暗,少血塊,經期腰酸。刻下:月經周期第20天,訴經凈后至今無性生活,帶下正常,手心熱,煩躁,脫發(fā),納眠可,近5天大便呈羊屎狀,小便黃,舌偏紅,苔薄黃,脈滑。方藥:①柴胡10g,白芍15g,甘草5g,熟地黃10g,當歸5g,川芎5g,牛膝10g,炙黃芪30g,山楂15g,浙貝母10g,雞血藤15g,大血藤15g,茺蔚子15g。上藥6劑,煎煮同前,經期服用。②菟絲子15g,覆盆子10g,當歸5g, 白芍15g,熟地黃10g,山藥15g,山茱萸10g,茯苓10g,枸杞10g,炙甘草5g,百合20g,郁金10g,玄參10g,三七花5g,王不留行10g。上藥15劑,煎煮同前,月經干凈后始服,同時輔以補腎活血方經肛門導入,用法同前,使用12天停藥。
2018年9月30日三診,LMP:2018年9月18日,7天凈,量較前增加,色淡暗,少血塊,經期腰酸較前改善??滔拢涸陆浿芷诘?3天,白帶量多,色偏黃,余(-),情緒可,腰部怕冷,脫發(fā)改善,納眠可,二便可,舌紅,苔薄白,脈滑。(1)囑本月試孕,監(jiān)測BBT;(2)中藥繼用②8劑,用法同前,繼續(xù)輔以補腎活血方經肛門導入,均BBT上升6天后停藥;(3)若確定妊娠后改服壽胎異功散加減(桑寄生15g,續(xù)斷10g,南沙參15g,茯苓10g,白術20g,甘草5g,陳皮10g,枸杞15g,百合10g,炙黃芪10g,桑葉15g)煎煮同前。以補腎健脾攝胎。此后患者未再就診,于2019年8月電話隨訪時告知產下一男嬰。
按語:本案中患者檢查提示有子宮肌瘤且內膜薄,考慮生化可能由子宮內膜容受性不良所致,患者既往胎停清宮1次,損傷腎精腎氣,患者月經量少、色暗,夾血塊,平素腰酸,大便不成形,結合舌脈辨證為脾腎兩虛兼肝郁,治以補腎健脾疏肝,且患者就診時處于排卵期,輔以中藥直腸導入以助膜生長。二診時患者經量增加,訴手心熱,心情煩躁,符合腎陰虛表現(xiàn),故以黃芪歸芍左歸飲為底方加減補腎填精,患者就診時為經前期,不久月經將至,故經期以清熱疏肝,養(yǎng)血活血,促經水順勢而下為主。三診時患者訴經量增加,腰酸癥狀改善,患者就診時處于圍排卵期,囑患者本月試孕,守上方繼服并輔以中藥直腸導入,均使用到BBT升高至6天停藥。因患者既往有胎停清宮史,故妊娠后無論是否出現(xiàn)先兆流產跡象,均予以服用壽胎異功散以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