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銳鋒,蘇 暢,譚小波,張 壘
全球糖尿病患者數(shù)已增至3.66億人,中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qū),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已高居全球首位。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xiàn),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視網(wǎng)膜激光光凝是治療DR的一種有效方法,可有效減少視網(wǎng)膜缺血缺氧,延緩DR發(fā)展[1-2]。但是,全視網(wǎng)膜光凝術(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后常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視神經損傷、視野損害[3-6]。本研究通過光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自動視野計對PRP術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NPDR)患者視網(wǎng)膜神經纖維層(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視野進行觀察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對象前瞻性臨床研究。選取2017-01/2018-03經我院眼科確診且行PRP治療的重度NPDR患者35例52眼(光凝組),其中男17例28眼,女18例24眼,年齡38~65(平均51.2±6.4)歲。另選取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相匹配、拒絕行PRP治療的重度NPDR患者35例52眼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紅蛋白<6.5%);(2)符合我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診療指南[7]中關于重度NPDR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合并顯著的屈光介質混濁,如角膜斑翳、玻璃體積血、嚴重白內障等;(2)既往有眼部手術史;(3)合并青光眼、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視神經病變、高度近視、顱高壓、腦腫瘤等其它導致視網(wǎng)膜神經和視野損害的疾病;(4)服用可能損傷視網(wǎng)膜、視神經藥物的患者;(5)因全身狀況或精神異常不能合作檢查的患者。本研究通過承德醫(yī)學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口服遞法明片、銀杏葉片、甲鈷胺片等保護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藥物,定期檢查眼底情況。光凝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同時行PRP治療。由同一醫(yī)師采用Coherent Novus-Ommi型多波長氪離子激光機進行PRP治療,波長532nm,治療范圍包括視盤上、下、鼻側各距視盤1個視盤直徑(DD)、顳側上下血管弓外和黃斑區(qū)顳側2DD處至遠周邊視網(wǎng)膜,2個光斑間間隔1個光斑直徑,后極部光斑直徑200μm,中周部光斑直徑300μm,曝光時間200~300ms,能量200~400mW,光斑強度3級,分3~4次完成,總光斑量≥1500個。治療后3、6、12mo復查,若出現(xiàn)新生血管、視網(wǎng)膜無灌注區(qū)、激光光凝范圍不足,則補充眼底激光光凝。
1.2.2檢查方法兩組患者治療前均進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眼壓、散瞳后眼底檢查、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視野、OCT等檢查。治療后隨訪1a,分析比較兩組患者BCVA、RNFL厚度和視野變化情況。(1)BCVA檢查:采用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檢查,結果轉換為最小分辨角對數(shù)(LogMAR)視力進行統(tǒng)計分析。(2)RNFL厚度檢查:受試者充分散瞳后,采用RTVue-100 SD-OCT掃描視盤旁RNFL,測量指標包括鼻側(N)、鼻上方(SN)、顳上方(ST)、顳側(T)、顳下方(IT)、鼻下方(IN)及平均RNFL厚度,每位受試者均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醫(yī)師掃描3次,選取其中清晰度最高的圖像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3)視野檢查: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yè)技師采用Humphrey-750i視野分析儀進行視野檢查,檢查前向患者講解檢查程序和注意事項。自然瞳孔下,矯正屈光不正和老視,根據(jù)RNFL和視野的對應關系(圖1)[8-9],將視野分為與RNFL相對應的鼻側、鼻上方、顳上方、顳側、顳下方、鼻下方視野,根據(jù)所分視野區(qū)域,分別計算鼻側、鼻上方、顳上方、顳側、顳下方、鼻下方及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視野檢查時間距OCT檢查時間<3d。
圖1 視野和視神經對應關系 A:視盤旁不同區(qū)域神經纖維層所對應視野;B:視盤旁神經纖維層分區(qū)。N:鼻側;SN:鼻上方;ST:顳上方;T:顳側;IT:顳下方;IN:鼻下方。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的變化治療前,兩組患者BCVA、平均RNFL厚度、平均MS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a,光凝組患者BCVA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P>0.05),但平均RNFL厚度和平均MS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對照組患者BCVA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平均RNFL厚度和平均MS與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光凝組患者BCVA、平均RNFL厚度、平均MS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光凝組治療前后各象限RNFL厚度變化治療后1a,光凝組患者顳側RNFL厚度與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其余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均較治療前變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光凝組治療前后各象限視野MS變化治療后1a,光凝組患者顳側神經纖維對應視野MS值較治療前無顯著差異(P>0.05),其余象限和平均MS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RNFL厚度與視野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光凝組患者治療前后鼻側、鼻上方、顳上方、顳側、顳下方、鼻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變化值與神經纖維所對應視野MS變化值呈正相關或無相關性(r=0.38,P<0.05;r=0.21,P<0.05;r=0.045,P>0.05;r=0.021,P>0.05;r=0.35,P<0.05;r=0.037,P>0.05;r=0.24,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的比較
注:光凝組: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行PRP治療;對照組:常規(guī)藥物治療。
表2 光凝組治療前后各象限RNFL厚度比較
表3 光凝組治療前后各象限視野MS值比較
DR是由于人體內血糖異常引起的視網(wǎng)膜微循環(huán)改變,視網(wǎng)膜基底膜毛細血管增厚,導致毛細血管不同程度閉塞,促使無灌注區(qū)形成,進一步造成毛細血管缺血、缺氧、水腫,進而使視網(wǎng)膜釋放出血管生長因子,使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形成,這類新生血管較脆弱,容易發(fā)生滲漏和出血,影響視力[10-11]。盡管視網(wǎng)膜激光光凝對視野、神經纖維層有一定損害,但仍是治療DR的主要方法[1,12-13]。高耗氧的視網(wǎng)膜光感受器色素上皮復合體被PRP破壞,視網(wǎng)膜耗氧量降低,同時脈絡膜毛細血管供給內層視網(wǎng)膜血氧增加,減少因缺血、缺氧誘導的新生血管生成因子的合成與釋放,從而有效控制DR的發(fā)展。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1a時,光凝組患者平均RNFL厚度較對照組變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PRP對RNFL有損傷作用。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PRP后1a,光凝組患者鼻側、鼻上方、顳上方、顳側、顳下方、鼻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均有不同程度變薄,除顳側RNFL厚度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它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變化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因素:(1)糖尿病造成神經纖維脫髓鞘和變性[14]:由于糖尿病造成的代謝紊亂、血管損害、氧化應激反應、神經營養(yǎng)因子缺乏、免疫損傷等多種因素最終導致神經節(jié)末端軸突死亡,從而導致RNFL厚度變薄。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平均RNFL厚度有變薄趨勢,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隨訪時間較短有關。(2)激光光凝對RNFL的損傷[3]:1)直接作用:高溫造成視網(wǎng)膜全層損傷,尤其是神經節(jié)細胞軸突損傷;2)間接作用:高溫對視網(wǎng)膜組織的損傷無選擇性,可造成視網(wǎng)膜微血管阻塞,視網(wǎng)膜缺血、缺氧加重,神經節(jié)細胞凋亡,神經細胞功能受損,生長因子分泌減少,神經營養(yǎng)因子匱乏導致神經退行性病變。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PRP對RNFL的損傷呈不對稱分布,顳側RNFL厚度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是因為視盤周顳側RNFL相比其它象限RNFL更稀疏,故激光對其損傷較輕。
錢彤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PRP后周邊視野暗點增多或增大,30°內視野閾值敏感度下降。袁慧敏等[16]觀察DR患者行PRP治療后視野改變情況發(fā)現(xiàn),治療后30°視野平均光閾值敏感度較治療前下降,認為光凝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視細胞。伍春榮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PRP可導致中心30°視野部分缺失。本研究顯示,兩組重度NPDR患者治療后隨訪1a,雖然視野平均MS有降低趨勢,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PRP后30°視野平均MS值下降,與顳側RNFL對應的視野MS值較治療前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象限及平均MS值均較治療前下降(均P<0.05),該結果與既往研究相符。本研究進一步對RNFL厚度與視野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光凝組患者鼻側、鼻上方、顳上方、顳側、顳下方、鼻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變化值與對應視野MS變化值呈正相關或無相關性。分析認為PRP后視野缺損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RNFL厚度改變,與視網(wǎng)膜本身的損傷和瘢痕有關,且PRP對各象限RNFL損傷與視野損害的程度不一致。盡管PRP對RNFL和視野有一定損害,但仍能提高或保持患者的視功能。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隨訪期間視力下降(P<0.05),而光凝組患者視力無明顯變化(P>0.05),說明PRP在一定程度上可維持患者的視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PRP能有效控制重度NPDR進一步發(fā)展,維持患者視力,降低DR致盲率,但PRP對RNFL和視野的損傷作用不容忽視。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等。此外,根據(jù)臨床經驗,PRP可在短期內對RNFL和視野造成損傷,但可使患者眼底情況長期維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然而該結論尚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