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敬群
摘 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有意識的引入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能掌握閱讀技巧和寫作能力,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內容。本文重點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希望能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引言
讀寫結合教學是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融合,能展現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發(fā)展的作用,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技巧,從而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水平。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審視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性,并從多角度探索有效促進讀寫結合的措施,為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探索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激發(fā)讀寫熱情。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其社會經歷不足,對于事物的認知有限,但同時又體現出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心理,針對小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個性與興趣,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寫作的教育方式,進而在課堂中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其讀寫訓練的熱情。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創(chuàng)建課外閱讀角,請學生進行輪流管理,鼓勵學生進行不同書籍的借閱。這樣的方式能夠給予學生自主閱讀與選擇的權利,學生就能夠在眾多的書目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進行閱讀,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的閱讀能夠引發(fā)學生對事物的思考,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在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之后,學生就能夠獨立完成一篇作文的創(chuàng)作,同時獲得成就感,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課文的畫面,通過真實畫面的觀看調動學生的思緒與想象力,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提升表達的欲望,教師再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比如讓教師在進行《草原》一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提前準備草原風光相關的視頻,使用精彩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選擇具有詩意美感的帶有解說的視頻,這樣就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的情境,使其沉醉其中,對草原的景象產生想象。之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此時開展有關草原主題的寫作與思考,學生就具有較為豐富的畫面感,思維也會更加活躍。通過這樣情境再現的方式,教師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景物的描寫,讓學生學會以景抒情,通過壯闊的草原風景抒發(fā)自己心中不同的情感,這樣直觀的渲染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寫作的藝術感染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二、角色演繹,深化情感認識。
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需要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激活作為重要的方向,只有教師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情感,并讓學生能將個人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個性化理解融入寫作訓練中,才能豐富寫作訓練的情感內涵,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綜合品質,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演繹的方式使學生把握文本角色情感,掌握情感表達技巧,增強閱讀學習效果,并借助有效的寫作指導對學生實施針對性訓練,增強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將相和》教學活動中,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和作者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情況,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嘗試對課文故事情節(jié)進行細化的研究,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對故事內容進行演繹,通過直觀的扮演秦王、趙王、藺相如、廉頗等角色更好地體會角色情感,對角色形象的塑造形成相對深刻的認識,從而能將自己帶入到角色活動中,順應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有效感知角色情感的變化,對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所要傳遞的情感形成深層次的認識,為學生在有效閱讀的過程中把握人物形象對故事內容進行細化的學習和探索提供良好的教學引導支持。
三、科學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引導以及任務引導都是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的重要形式與策略,教師在閱讀寫作教學過程中設置合理的問題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刻思考,同時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取有效的閱讀信息,進行閱讀信息的整合,在加深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只有形成自己的思考,學生才能夠進一步產生傾訴的欲望,此時進行寫作指導就是給予學生一個陳述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加直接有效。
四、結合生活實際,開展讀寫練習。
通過研究能夠知道,生活化教學對于學生閱讀與寫作習慣的養(yǎng)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開展閱讀教學,通過改進教學設計的方法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深化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思考,練習寫作。如果教師能夠留心就會發(fā)現,小學閱讀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大多都具有豐富的生活素材。因此,教師更加應該挖掘閱讀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將閱讀知識以及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寫作表達的欲望。
比如,當教師在進行《爬山虎的腳》文章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查找一些爬山虎的圖片,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爬山虎的外形與畫面。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研使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爬山虎以及其他生活中常見植物的形態(tài)。
通過視覺的沖擊,學生能夠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在閱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對景物細節(jié)的描寫方法,同時讓學生嘗試對自己生活中最喜愛或者最熟悉的植物進行細節(jié)性的描寫,完成一篇觀察日記,在回憶的過程中將景物與自己的心情聯系起來,這樣就能夠提高寫作的生動性,同時鍛煉學生寫作的技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參與讀寫結合學習,能在閱讀的同時對學生實施寫作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綜合學習能力會得到合理化的培養(yǎng),有助于循序漸進的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真正彰顯讀寫結合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范曉華.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20,9(21):69-70.
[2]蔡丹丹.加強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探究[J].多元智能教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