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莫北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對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概是寒窗苦讀十二載夢寐以求的學業(yè)理想。然而,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學,8名考生明明高考成績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shù)線,卻集體放棄了這兩所名校的志愿,而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yè)。
對此,校方沒有用“感恩母校”的方式綁架高分考生的志愿選擇權,沒有屈從于評比、聲譽等私利;家庭,亦給了這些考生策馬揚鞭、放飛夢想的開闊空間。
專家認為,8名考生在志愿選擇中凸顯自己的理想抱負,是對抗所謂“精致利己”的良方,更是改良志愿填報中“只看校名不論其他”的生動力量。
對此,你怎么看?請結合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孤鵬掠影,理性思哉,擎得鴻程遠志;驚濤拍岸,遺世規(guī)之,求取墨海湯湯;卉草萋萋,獨立劃兮,護得初心不老;妙機微微,堅定追乎,擁著清志未已。雕琢己志,勾勒雄衣錦歸的生涯;傾聽心聲,規(guī)劃中流擊楫的人生。
承載了多少學子夢想的清北之門翩翩而啟,八位考生卻抽身而去。孟子曰:“志,不可屈。”冷靜的思考,規(guī)劃了人生。不屈于主流價值的構建,只為自己宏大的人生畫卷平添一抹更契合自己的光彩,是謂琢志之規(guī)劃。
陳寅恪曾言:“惟此獨立之精神,與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鄙裰蓐懗粒瑤自S浮華。倘若曾國藩無甚規(guī)劃,何以寒窗苦讀青云直上;倘若孫中山無甚規(guī)劃,何以匡扶濟世明耀中華;倘若毛澤東無甚規(guī)劃,何以力挽狂瀾辟新紀元。是規(guī)劃,令其明了時局,辨了自我,求了真知,救了中國。立大局,獨立思,理性行,方成大器。
儒家以“明志”揚其八位學子明確規(guī)劃之精神,卻不乏詬病其年少輕狂涉世未深而行事草率,甚至直指其心志幼稚亟待指正。然而,所謂成長,不正是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并有勇氣做自己的決定嗎?其背后,正是成熟心志構建的自信和敢于負責、敢于挑戰(zhàn)的從容。正是摒棄精致利己的弊病,正是革除趨名逐利的劣根性。
多元時代,思想開放,同一個夢想的影響已超出個人,在社會蕩起回響。有多少飛起的夢想將破碎成塵埃,我們的國家又該失去多少可能性?不是所有的鮮花都有盛開之日,許多夢想只是一粒種子,但社會不能錯過澆灌的機會。因為夢想的魅力不在于綻放,而在于成長,錯了花朵,社會的園中也可能多了一棵樹苗。
跨過心中的檻,學子們毅然棄了名校,更需保駕護航。母校的包容與寬待,彰顯了深思篤學的大校風范;父母的支持和助力,蘊含著愛之尊之的哺育之情。他們的選擇,更應為眾人支持,社會鼓勵,獨立思之,理性辨之,堅定求之。
琢志勒人生,從心馳寰宇。志有所向,行有所達。既然選擇了屬于自己的理想,便只顧風雨兼程,規(guī)劃屬于自己的人生。
(編輯:李躍)
評點
文章以生動對偶兼排比,引出主題。主體部分,先對材料進行概括,亮明觀點;然后以陳寅恪名言及儒家思想為基礎,深入思考對于自我的認知和對名利的認識;再結合材料內容加以論述。結尾點明,深化主旨,突出中心。不足之處,開頭排比稍多,略顯啰嗦。同時,個別段落語句之間稍有跳躍,過渡語句運用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