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娜
【摘要】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之間具有互相推動作用,本文將根據(jù)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詳細闡述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相結合的優(yōu)勢,以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材的作用,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材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功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幫助小學生從小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下面筆者就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出發(fā),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途徑進行詳細說明,希望能和廣大同行一道,幫助小學生從小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一、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優(yōu)勢
目前教育部門出臺的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相關文件表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更多的關注,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貫穿教學活動過程中。其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更有助于在教學過程中輸出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的結合既能為小學生減負,同時輸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符合新時代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小學生的健康人格、人文素養(yǎng)的積累以及高尚情感的培養(yǎng)。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豐富的優(yōu)秀文章,這些文章涉及到許多傳奇人物,其中包括魯迅、居里夫人、毛澤東、列寧等。在教學過程中,傳奇人物的精神力量正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來源。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文化知識的滋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傳達的積極的精神力量豐富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此外,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的故事篇章,故事情節(jié)的閱讀往往伴隨著小學生對真、善、美的認識和判斷,因此這一過程,也是小學生情感認知得以加強的過程。通過對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故事的學習,豐富、波折的故事情節(jié)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引導小學生豐富自身的情感,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開展策略
(一)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多個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健全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中融入了更多的故事類記敘文文體文章,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豐富的有關世界偉人的介紹和描寫,在這些偉人的描寫中,我們可以間接感受到偉人優(yōu)秀、獨特的精神,汲取其中的優(yōu)秀內(nèi)涵,豐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內(nèi)涵。例如在《七律長征》一文中,描繪了士兵過雪地、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等故事,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長征途中士兵與惡劣環(huán)境做斗爭、與敵人做斗爭,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向?qū)W生傳達出了士兵吃苦耐勞、勇敢、堅忍不拔的精神。同時教學過程中對吃苦耐勞、勇敢、堅持不懈等精神的支持和贊美也是在向小學生樹立道德準則,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過程。例如來自小學語文課本的成語——聞雞起舞。這個成語講述的是東晉時期一位少年十分有抱負,為了能夠早日報效國家,于是在半夜聽到雞鳴時便起床練習舞劍,最終成為軍中將領的故事。這個故事,傳達出了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刻苦學習、愛國、胸懷大志等積極的精神。學習成語以及成語背后蘊含的故事,潛移默化中將這些正面的情懷與精神傳遞給了小學生,引導小學生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良好的品質(zhì),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評判體系。
(二)完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和諧氛圍
從心理健康教學的角度來說,舒適穩(wěn)定的學習環(huán)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教師正面的影響將給小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從古至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無意識之間樹立起了“教師是權威”這樣的理念,用教師的標準去評判恰當與不恰當,逐漸學生開始對教師產(chǎn)生畏懼感。顯然,教師的形象和帶給學生的感受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師所講內(nèi)容的吸收程度和吸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的平等關系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放松,讓學生能夠輕松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疑惑之處,加快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積極的教學課堂氛圍、溫和的教學方式能夠帶給孩子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和尊重,學會尊重他人,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心態(tài)也能夠積極健康。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zhì)
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過程也是推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過程,相較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小學語文課程在推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更多的優(yōu)勢。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yǎng)主要以潛移默化的形式進行,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進行伴隨有豐富的故事、載體等,更加生動形象。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名家名作,生動豐滿地描繪出了人物的性格以及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在進行課本教學的過程中,已經(jīng)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需要以小學生心理教育的重點與難點為基礎,深度挖掘課本中可以充當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例如在《司馬光砸缸》一則故事中,同伴掉入缸中,大家慌了神,只有司馬光機智地搬起石頭砸破水缸,救了同伴。通過這則故事的學習,告訴孩子面對問題需要冷靜,著急無法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應當強調(diào)的是如何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驗人物的精神特征,引導學生對情感進行判斷,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中,講述的是居里夫人堅持在實驗室里,將自己的畢生奉獻給了科學,提煉出了稀有鐳元素。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針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方面的培養(yǎng),應當更加注重居里夫人對工作的態(tài)度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通過課文讓大家能夠感受到居里夫人身上閃光的品質(zhì)。這些通過文字挖掘出來的精神內(nèi)涵,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仔細揣摩和分析,引導學生對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與精神進行感悟,培養(yǎng)學生對“堅持不懈”“嚴謹、一絲不茍”等精神品質(zhì)的認知,引導學生去感受這些積極正面的能量,充分發(fā)揮積極正面能量對小學生的引導,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和品質(zhì)。
(四)豐富學生的情感感受,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感的輸出很大程度上與學生輸入的情感多少有關。一個小學生在學習初期接收到的情感種類越多,在輸出自身的情緒時才能正確、完整地表達自身的情感需求。在接受情感教育的初期,如果小學生無法接收到足夠豐富的情感輸入,那么小學生在輸出自身的情緒、表達自身的情感需求以及情緒的發(fā)泄時更多的是哭鬧,無法用正確的情緒去表達自身的想法。因此,對小學生情感感受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素材,這些素材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材的運用,圖片和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提供了形象的載體,降低了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接受的難度。
參考文獻
[1]張鳳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刊,2013(3).
[2]林英.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成才之路,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