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鑫
摘要:結合應用文寫作課程特點,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堂現(xiàn)狀,結合教學實際,從內因、外因、教學方法方面為優(yōu)化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堂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議。建議通過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構建良好的課堂秩序,制定合理的考評制度,并輔以優(yōu)化教學內容、加強合作學習、融合教學技巧、提升學習體驗等方法,達到優(yōu)化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堂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堂效果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15-0089-03
課堂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是教與學能否有機結合的直觀體現(xiàn)。我國對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主要以繼承和吸收西方研究成果為主,余文森認為:“有效教學提倡效果、效用和效率三者并重,強調學有所得、所學有用和方法科學。”[1]楊惠中認為:“教育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有效教學關注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是否實際發(fā)生、是否有效?!盵2]由此可見,在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才能使課堂教學獲得良好效果。本文以高職院校公共課應用文寫作課程為研究對象,探討教學中提高課堂效果的策略,進而為提升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一、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代教學設計理念認為,“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可以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3]。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情,有助于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改革策略。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學習動力不足。在知識維度方面基礎薄弱;在技能維度方面不能靈活運用學習方法,呈現(xiàn)“不會學習”的狀態(tài);在素質維度方面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沒有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在意志品質方面仍需鍛煉和提高。應用文寫作課程為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理論性和綜合性較強,針對全校所有專業(yè)開設,授課學生基數(shù)大,大多數(shù)院校會采取合班式教學。因應用文寫作課程學科性質所限,只有文秘相關專業(yè)學生會重視此門課程,其他專業(yè)學生大部分存在懈怠情緒,從內心不重視應用文寫作。應用文寫作課程需要大量練筆,但是高職院校學生寫作能力普遍較差。高職院校學生在心理和能力方面都無法達到最佳學習預期,從而導致在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產生厭學情緒,出現(xiàn)教師教不會、學生學不好的困難局面。
二、提升應用文寫作課堂效果的可行策略
(一)內因驅動,轉變學生課堂學習態(tài)度
事物的發(fā)展,內因是主要驅動力,深入了解學生是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學習也不例外,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4]。
首先,要了解所教學生知識水平。通過談心、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真實知識水平及學習活動中的學習體驗。在開課前,面向所有授課學生進行應用文寫作認識的問卷調查及基礎知識測驗,運用統(tǒng)計分析確定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明確可以引起學生共鳴的知識點,甄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點。
其次,要掌握學生厭學應用文寫作的原因。結合學習動機的不同方面,從物質追求、求知進取、社會取向、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和害怕失敗等方面深入挖掘學生厭學原因[5],為具有相同原因的學生建立學情檔案,通過心理學方法分析研究解決對策,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并啟發(f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正面的學習動機,從而消除學生厭學情緒,使其將心思放在應用文寫作課堂學習上。
再次,要明確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的學習期望。很多高職學生認為應用文寫作學習對未來工作和生活無用。針對此問題,通過課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學習的目標和期望,通過實踐學習、成果作品展示、多平臺宣傳等方式幫助學生重拾對應用文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感,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認識到學習應用文有用,并感受到在現(xiàn)實中能學以致用,最終轉變學習態(tài)度,從“不想學”到“主動學”。
通過對比同一班級內因驅動干預前后的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得出,未進行內因驅動干預時班級里有近75%的學生表示對應用文寫作課堂學習不感興趣,而在有明確途徑的內因驅動干預后,班級里有近70%的學生表示會嘗試在應用文寫作課堂上認真學習。由此可見,內因驅動在轉變學生應用文寫作課堂學習態(tài)度方面起積極作用,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為提升課堂效果提供思想基礎。
(二)外部助推,強化學生課堂專注度
要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外部因素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良好的課堂秩序和完善合理的考評制度會對教學過程產生強有力的助推效果。
1.正規(guī)課堂秩序,讓學生無暇分心
高職院校有的學生學習意志薄弱,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由于離開高中高強度的學習狀態(tài),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的自主學習方式,自我約束力差,應用文寫作課堂上會出現(xiàn)坐后排、睡覺、玩手機、思想放空等現(xiàn)象。針對這些問題可通過嚴格管理課堂秩序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度。與應用文寫作課堂學習無關的行為多數(shù)可通過及時提醒、正確引導、制度約束來改善,但是玩手機已成為學生課堂分心的最主要因素。在教學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推行“無機課堂”是可行措施。課前收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集中課堂學習注意力,尤其是針對自我控制力弱的學生,可有效讓其注意力轉移到應用文寫作的課堂學習中。以廈門八所職業(yè)院校所有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的班級為研究對象,經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無機課堂”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課堂專注度可提升50%?!岸隆笔且环N策略,“疏”則更體現(xiàn)教育智慧。關于手機問題,建立智慧課堂是發(fā)揮手機積極作用的體現(xiàn)。在應用文寫作課堂上,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理念,通過手機進行考勤、資源推送、討論、問卷調查、測試、評價,讓智能手機服務課堂教育,服務應用文寫作課堂,將“玩手機”變成“用手機”,將“分心”變?yōu)椤坝眯摹薄?/p>
2.優(yōu)化考評制度,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高職生活與高中生活差別很大,沒有了高考的“高壓線”,一些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目的也僅僅是圍繞知識積累,所以對于知識的學習更多是以考試不掛科為標準。針對高職學生這一心理設計應用文寫作課堂考評制度,并在綜合測評中加大課堂表現(xiàn)的權重,綜合考慮應用文寫作課程特點、所教學生知識水平、班級學風等因素,細化應用文寫作課堂得分指標。在應用文寫作實際教學中,課堂評價指標可包括課堂筆記記錄情況、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參與課堂討論情況、課堂作業(yè)完成質量等,并且分值設定體現(xiàn)足夠吸引力。課堂表現(xiàn)在平時成績中占比在30%--50%為宜,過低不足以引起學生重視,過高會誤導學生不重視期末考試。以廈門興才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文寫作課堂考核標準為例,在課程開設的最初三年,為強化課堂學習,平時成績考核指標比例為:考勤10%+作業(yè)10%+課堂表現(xiàn)80%,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80%,此種評價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學生認為平時成績分數(shù)過于容易獲得,而且期末考試的考核作用不明顯,所以不能引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重視,在課堂上反而會降低對自我的要求。經過教研室討論研究,平時成績考核比例調整為:考勤20%+練筆40%+課堂表現(xiàn)40%,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60%,此種考核方式加強了期末成績比例,但是期末考試的成績比例不足以檢驗平時學習效果。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將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比例調整為5:5,經過實際檢驗,此種考核比例較能發(fā)揮學生平時學習積極性,又能引起學生重視期末考試。
(三)改進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1.以需求為導向,優(yōu)化教學內容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高職院校學生多數(shù)以個人好惡為出發(fā)點選擇“學”與“不學”,情緒化嚴重。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以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根本原則[6]。高職院校學生對實踐性課程興趣明顯高于理論性課程,針對理論性課程,只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教內容與學生的求知欲望達成一致,學生才會如饑似渴、心甘情愿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應用文寫作課程理論性較強,知識點多且雜,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只講書本上的內容,應多增加與課本知識有聯(lián)系,但書本上沒有的課外知識,多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講解《求職信》時,可與學生分享真實求職案例;講解《合同書》時,可選取合同糾紛案件為學生提前敲響警鐘。
2.平衡差異,加強合作學習
高職學生的應用文寫作知識基礎薄弱,一個班內的學生之間成績差距很大,如果只有一套教學方案,就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應用文寫作學習需求,導致總有一部分學生游離在課堂之外。教師應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生活經歷、個性、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知識水平等通過教學方式“平衡差異”,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分組討論、項目化教學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方式。
(1)分組討論。學生可自行分組或教師指定分組。學生自行分組,符合學生更傾向于停留在自己“舒適區(qū)”的心理,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內學習[7]。運用此種方式,利是能展現(xiàn)學生真實的一面,弊是有可能助長學生的學習惰性。所以,在自行分組一定次數(shù)后,要及時調整分組方式,可以拆分、重組,運用指定、隨機、游戲等方式重新分組,進行差異化分組,讓學生在學習中緊張起來,迫使有惰性的學生動起來,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2)項目化教學。此種方式得到很多教師與學生的認同,在專業(yè)課教學中尤為突出。此種方式符合高職院校傾向技能培養(yǎng)的教學理念[8]。對于應用文寫作課程,項目化教學可體現(xiàn)在增加實踐課時方面。在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中,應為每一個文種設置實踐課時。學生親自參與、親身感受,才能體悟深刻,才能從“外部驅動”到“自主學習”,才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通知》文種的教學前,先布置課前采訪實踐任務,搜集生活中可用到通知文種的案例情境,課前小組試寫。課上經過教師講解通知寫作任務要點后,小組之間互相交換任務重寫通知。課中通過小組自評、老師點評,記錄每組學生成績進階情況。課后各任務小組請課前所采訪的應用文寫作專業(yè)人員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與評分。經過此過程,讓《通知》文種的學習形成一個閉環(huán),由項目任務貫穿始終,使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并使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能想做事、有事做、有收獲。
3.融合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氛圍
高職院校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8—22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值思維活躍期,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自我意識也非常強烈,對于呆板的課堂教學氛圍很反感,教師在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中需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不僅用知識吸引學生,還應借助各種教學技術與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從枯燥的應用文學習中解脫出來,視頻、音頻、課堂互動APP等有效運用可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中要注意“度”的把握,這些小技巧不能喧賓奪主,而應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作用。例如,講解借條時,可以選取真實案件的法律講解視頻,使學生直觀感受理論與實踐如何結合。視頻播放時長不能超過15分鐘,以1—10分鐘為宜,這符合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限制。還可通過課堂互動APP發(fā)布調查問卷、討論、測試、作業(yè)等?,F(xiàn)代化技術手段可使平面的應用文寫作知識變得立體,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了解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4.動靜相互結合,營造成功體驗
應用文寫作課程理論知識的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通過何種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點是教師教學設計中的難點。結合多年教學經驗,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成功感與幸福感是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有效方式。在多種教學方法中,知識輸入時的“靜”要求學生記筆記與知識輸出時的“動”,增強課堂有效提問是為學生營造成功感最直接方式,也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可行措施。在應用文寫作課堂上,學生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既可消化所學知識,又能積極思考,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已然將知識從輸入轉化為輸出,并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再輔以獎勵制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到好處的提問,可大大提高課堂參與度。在設計應用文寫作課堂提問問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問題要新穎有趣,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2)問題要緊扣知識點,才能讓學生有的放矢。(3)問題難度要適宜,依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稍高于學生知識水平的問題最能激發(fā)學生思考。(4)提問方式要恰當,對于學生無法回答的問題要適時引導。(5)問題數(shù)量要適度,做到科學化、系統(tǒng)化。(6)“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靈活并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課堂教學方法多樣,應融會貫通地運用到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中,動靜結合,這樣才能激勵學生踴躍參與,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結語
提高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堂效果的方法很多,關鍵是以學生為本,了解學生需求,因材施教制定教學內容,修訂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掌握課堂教學技巧,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出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真正提升應用文寫作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三大內涵及其意義[J].中國教育學刊, 2012(5).
[2]楊惠中.有效測試、有效教學、有效使用[J].外國語,2015(1).
[3]于曉楠.我國高職院?!洞髮W語文》課程教學研究——以南昌市幾所高職院校為例[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3.
[4]肖洋,李芳.如何在雙語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5]李小元,周建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調查研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
[6]趙林剛.基于有效學情分析實現(xiàn)課堂教學優(yōu)化[J].西藏教育,2012(12).
[7]張潔.成人學習的舒適區(qū)現(xiàn)象及其應對策略[J].職教論壇, 2007(3).
[8]胡春芳.關于高職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探析[J].職教論壇,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