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學文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教學;法治教育;法律知識;榜樣;教材;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93—01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法治教育,不僅有利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而且有利于維護社會安定。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幫助學生提高法律意識,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要有效地開展法治教育,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要具有扎實的法律知識
要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教師只有學會用這些法律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知法、守法、用法。與此同時,要想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這些法律知識,增強他們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和意識,僅靠教師空洞的理論說教是不行的,必須結合大量的案例進行講解。因此,在工作之余,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注意了解并搜集一些典型案例,可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案例制作成課件。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利用電子白板展示案例,幫助學生提高法律意識、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從而促進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教師的身教勝于言教。因此,教師必須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形象,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學法懂法,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確行為引導學生,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只有這樣,對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教育才能水到渠成。如要讓學生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要發(fā)揮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杜絕教育教學過程中違法違規(guī)現(xiàn)象的發(fā)生,如私拆學生信件,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等。只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守法為先、身正為范,這樣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法治教育也才會更具實效。
三、合理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包含眾多的法治教育素材,教師不能浪費或漠視這些重要的法治教育資源,只有將學科教學內容與法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恰當?shù)匕盐战虒W尺度,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以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為例,教材第五單元“與法同行”有四課內容都與法律有關。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第十四課“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教育,使學生了解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共安全、打擊違法犯罪中的作用和意義,知道法律制定和實施的途徑,進而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在社會生活中做知法、守法、護法的合格公民;利用第十五課“神圣的憲法”中的內容,使學生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讓其了解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從而樹立憲法意識,增強憲法觀念,自覺維護憲法的權威;利用第十六課“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中的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和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使其自覺樹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做一個成熟的消費者;利用第十七課“尊重別人隱私? 維護合法權益”中的內容,使學生明白個人隱私權所包含的內容,知道在現(xiàn)代社會中保護個人隱私權是衡量一個國家個人地位和尊嚴的重要標志。
四、恰當?shù)貏?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恰當?shù)貏?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他們在上課伊始就沉浸在法律知識的學習氛圍中。如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第十六課“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首先,筆者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錄像:一個8歲的小女孩買到了過期的面包,她吃完后,出現(xiàn)了食物中毒現(xiàn)象。然后,進行提問:看完這段錄像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又如,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第十四課“法律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小紅家樓下每天都有很多人跳廣場舞,并且這一行為一直持續(xù)到深夜。廣場舞噪音使得周圍一些住戶生活不得安寧,一些學生的學習也受到了極大影響。樓上住戶多次和這些跳廣場舞的人交涉,他們都不聽。樓上住戶可以將這些人告上法庭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通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迅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內容上,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欲望。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法治教育,是每一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課題。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充分發(fā)揮好課堂主陣地的作用。當然,要想使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攜起手來共同推進。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