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不同學科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學科之間的融合也在不斷加強。對雙師課堂教學的研究也變得異?;馃帷8鞣N形式的雙師課堂教學視頻也在網(wǎng)絡上悄然風行。在這種情況下研究雙師課堂教學意義重大。
關鍵詞:文史雙師課堂;教學探究;積極意義;具體措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不同學科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學科之間的融合也在不斷加強。對雙師課堂教學的研究也變得異?;馃?。各種形式的雙師課堂教學視頻也在網(wǎng)絡上悄然風行。作為一線教師,我看完雙師課堂教學視頻之后,開始深入探究這個問題。
“雙師”顧名思義就是有兩位教師參與課堂教學,一位老師主講,另一位老師輔助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很新穎,但并非所有學科都可以頻繁地進行雙師課堂教學。我覺得語文和歷史這兩個學科更適合進行雙師課堂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深入探究了文史雙師課堂教學。
文史雙師課堂教學這種形式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改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文理分科的界限開始打破,這樣,新課改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僅在自己的專業(yè)上要有扎實的功底,同時也要有其他學科的知識儲備。但畢竟“術業(yè)有專攻”。這樣,新課改對老師提出的高標準與老師自身素質之間存在差異,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我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雙師課堂教學,讓歷史老師走進語文教師的課堂,或者讓語文老師進入歷史課堂。
而且,我認為文史雙師課堂教學的探究對這兩門學科能夠實現(xiàn)高效課堂有積極的意義。常言道:“文史一家”。語文和歷史兩門學科之間存在很多融合的可能性。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會涉及歷史學科的知識,例如我們在講諸子文章時會涉及他們各自的思想,這正是歷史老師所擅長的領域。當然歷史學科中也會涉及語文學科的知識,比如歷史中有文學史的內容,而這部分正是語文老師所擅長的知識。我們進行文史雙師課堂教學的探究可以找到這兩個學科之間所有可以融合的內容,然后指導課堂教學,讓我們的文史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另外,文史雙師課堂教學的探究對其他學科間的融合也有積極的意義。雙師課堂教學的形式很新穎,但并非所有科目都可以實行這種教學模式,這就需要老師深入研究哪些學科可以走進自己的課堂,哪些內容可以讓其他學科的老師進入自己的課堂輔助教學,這正是文史雙師課堂教師研究的內容。而這種研究的成果可以給其他學科一些啟示,同時,文史雙師教學的課堂模式也可以供其他學科借鑒。
對于學生而言,文史雙師課堂教學,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完成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家國情懷)的教育,又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文史的興趣。文史老師對自己專業(yè)方面的知識理解更深刻,講授的時候會更透徹,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更容易。不同的老師,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不一樣,文史雙師的努力,更能有效地完成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同時,雙師走進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師一課堂的模式,讓學生耳目一新。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教學方式,也會給學生不同的聽課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進行文史雙師課堂教學研究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文史學科的興趣也有積極意義。
由此觀之,文史雙師課堂教學的研究意義重大。當然,如何探究文史雙師課堂教學也是我研究的問題。我想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我們應該研究文史雙師教學的可行性,即兩位老師同上一堂課的可行性。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可以實行文史雙師教學的內容。例如,有一次我引導學生閱讀研究巴金的《寒夜》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寒夜》主題的理解存在問題,他們大多關注的是小說中描寫日軍轟炸重慶的時代背景,于是很多學生都認為作者批判的是日本帝國主義。課后我深入研究小說的時代背景,發(fā)現(xiàn)學生之所以對《寒夜》主題的研究有偏差,主要因為他們對小說發(fā)生的時代不了解。小說故事發(fā)生在1944-1946年,這是個很特殊的年代,當時有日軍的轟炸,但重慶主要是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對這段歷史,我也不是特別了解,上網(wǎng)查的資料還需要專業(yè)老師來鑒定,于是我想到此處可以進行雙師教學,請歷史老師走進我的課堂。
當然,教師也可以先研究現(xiàn)行語文、歷史教材中,能夠進行學科滲透、實行雙師教學的內容有哪些,然后研究實行雙師教學應該如何備課,教學用時多少,教具的準備,以及學科滲透的原則等問題。
然后,我們進行文史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研討。主要是在前一階段的研究基礎上,針對能夠進行文史雙師教學的教材內容進行研討,設計雙師課堂教學。
接下來,我們要走進課堂,將前一階段研究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付諸實踐,進行現(xiàn)場教學,并對教學結果進行及時總結和反思,以便進一步改進教學。
最后,我們總結經(jīng)驗教訓,改進雙師課堂教學,并進行文史雙師教學的拓展性研究。我們可以以文史雙師教學為模板,研究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可行性,還可以為其他學科間的滲透提供借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史雙師課堂教學的研究道路還很漫長,我將不遺余力,迎難而上。
作者簡介:鐘麗懷,女,漢族,湖北黃岡人,中教二級,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