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莉
[摘要] 目的 探討研討微生物檢驗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及質量控制策略。方法 從該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微生物實驗室中隨機抽取1 500份檢驗報告,對出現誤差的報告進行分析,總結主要影響因素并給予對應的質量控制策略。結果 導致微生物檢驗結果出現誤差的主要因素有:人為因素、標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結論 對于微生物檢驗中誤差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出臺針對性的質量控制策略,規(guī)范操作流程,降低人為誤差,能有效的提升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 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人為因素;標本因素;操作因素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c)-0150-02
微生物檢驗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檢驗方式,任何疾病均需要微生物檢驗,讓患者進行微生物檢驗,不僅可以準確診斷疾病,還能為后續(xù)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但是檢驗人員在收集標本后,進行微生物檢驗操作時,由于操作不規(guī)范、檢驗人員的水平差異、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微生物檢驗結果出現誤差,一旦出現誤差,可能影響患者的臨床診斷,嚴重的甚至可能耽誤患者的病情,故降低誤差十分重要。為了降低微生物檢驗結果中出現誤差,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選取的1 500份報告中出現誤差報告進行分析,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對誤差原因給予針對性的質量控制策略,以降低檢驗誤差。該次研究中,從該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微生物實驗室中隨機抽取1 500份檢驗報告,對出現誤差的報告進行分析,總結主要影響因素并給予對應的質量控制策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微生物實驗室中隨機抽取1 500份檢驗報告,其中尿液報告200份,痰液檢驗報告400份,腦脊液試驗報告150份,生化檢驗報告350份,細菌以及霉菌培養(yǎng)試驗200份,其他類型檢驗報告200份,其中2017—2018年各種檢驗報告中出現誤差274份,2017年各種檢驗報告誤差136份,2018年種檢驗報告誤差138份。
1.2? 微生物檢驗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
通過對1 500份檢驗報告進行分析,發(fā)生主要影響因素有人為因素、標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①人為因素:由于檢驗人員的學歷、年資以及職稱不同,導致檢驗人員的檢驗水平也存在差異,現如今微生物檢驗進入自動化時代,部分操作者認知程度較低,缺乏相關操作經驗,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②操作因素:微生物檢驗的各個流程出現誤差,進而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檢驗人員不按照自動化操作規(guī)范,導致檢驗結果受到影響。③標本因素:收集標本運輸過程中,標本運輸不當,進而導致標本污染,檢驗結果出現誤差。④其他因素:實驗室的條件、培養(yǎng)基的選擇以及微生物檢驗標準等[1]。
1.3? 微生物檢驗誤差質量控制策略
通過對微生物檢驗中出現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對上述原因進行質量控制,采取對應的策略:①提升檢驗人員的專業(yè)水平:針對檢驗人員認知存在差異現象,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培訓,將檢驗人員分為高、中、低3種,高水平檢驗人員可強化其工作責任心,加強專業(yè)培訓;中水平檢驗人員則需要強化檢驗水平以及工作責任心,針對誤差產生的原因,給予強化鍛煉與培訓;低水平檢驗人員可讓高水平檢驗人員進行帶教,在日常工作中,提升檢驗水平。②規(guī)范操作流程:針對操作流程不規(guī)范的現象,加強對微生物實驗室的24 h監(jiān)控,盡量避免無關人員進入微生物實驗室,以免出現樣本損傷;檢驗人員對樣本進行分析處理時,應嚴格按照檢驗流程進行操作,在進入實驗室時,穿著工作服,戴好手套,降低人為誤差,對樣本處理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定時定期處理實驗室黃色醫(yī)療垃圾,定時進行消毒處理,降低環(huán)境的樣本的污染。③規(guī)范樣本運輸流程:加強樣本運輸人員的培訓,讓樣本運輸人員掌握樣本運輸技巧,讓運輸人員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樣本完好的運輸至實驗室;同時讓采集樣本人員知曉樣本的保存溫度,在采集過程中應將采集室的溫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最大程度避免樣本被破壞[2]。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類,計數資料[n(%)]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痰液檢驗報告準確性最高,腦脊液檢驗報告結果準確率僅為69.33%,各項檢驗結果準確率有待提升。見表1。
導致微生物檢驗結果出現誤差的主要因素有:人為因素、標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見表2。
3? 討論
微生物檢驗是現如今臨床上必不可缺的一種檢驗方法,各種類型疾病均需要采用微生物檢驗,通過微生物檢驗確診疾病,從而為醫(yī)生后續(xù)診斷以及治療提供診斷依據[3]。其中,微生物檢驗標本主要影響因素有人為因素、標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由于檢驗人員的學歷、年資以及職稱不同,缺乏相關操作經驗,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檢驗人員不按照自動化操作規(guī)范,收集標本運輸過程中,標本運輸不當,進而導致標本污染,實驗室的條件、培養(yǎng)基的選擇以及微生物檢驗標準等。通過對微生物檢驗中出現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對上述原因進行質量控制,采取對應的策略,針對檢驗人員認知存在差異現象,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培訓;針對操作流程不規(guī)范的現象,加強對微生物實驗室的24 h監(jiān)控,嚴格按照檢驗流程進行操作,降低人為誤差,對樣本處理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4];加強樣本運輸人員的培訓,讓樣本運輸人員掌握樣本運輸技巧,同時讓采集樣本人員知曉樣本的保存溫度,在采集過程中應將采集室的溫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最大程度避免樣本被破壞[5]。
觀察該次研究結果可知,尿液報告準確率77.00%,痰液檢驗報告準確率85.75%,腦脊液試驗報告準確率69.33%,生化檢驗報告準確率84.57%,細菌以及霉菌培養(yǎng)試驗準確率81.00%,其他類型檢驗報告準確率83.5%;其中痰液檢驗報告準確性最高,腦脊液檢驗報告結果準確率僅為69.33%,各項檢驗結果準確率有待提升。導致微生物檢驗結果出現誤差的主要因素有:人為因素、標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2017年人為因素39.13%、標本因素36.23%、操作因素26.08%以及其他因素20.28%,2018年人為因素36.23%、標本因素42.02%、操作因素23.18%以及其他因素20.28%。
綜上所述,對于微生物檢驗中誤差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出臺針對性的質量控制策略,規(guī)范操作流程,降低人為誤差,能有效提升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李海燕.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藥性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8,8(15):350-351.
[2]? 謝葉紅.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及病原菌耐藥性分析[J].飲食保健,2018,5(48):237-238.
[3]? 李星爍,盧曉博,董夢婷,等.微生態(tài)檢測在評價單純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治療效果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8,41(4):292-295.
[4]? 王明瓊.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0):110-111,114.
[5]? 陳春茂.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5):110-111.
[6]? 蘇湘敏.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探討[J].心理醫(yī)生,2017,23(4):258-259.
[7]? 鐘平.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0):116-118.
[8]? 呂建春.微生物檢驗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及質量控制策略[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9):76-77.
(收稿日期: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