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問題學生教育中,過于強調以大局為重,忽視問題學生渴望友誼的需求,導致問題學生的問題越演越烈,良好品德缺失。對此,本文基于“教育即生長”的理念,從營造愛與寬容的環(huán)境開始,通過倡導優(yōu)良班風,安排友善同桌,挖掘孩子的閃光點與孩子談心交友,有效轉化問題學生并促使問題學生良好品德形成。
關鍵詞:問題學生;愛的環(huán)境;良好品德;實踐研究
一、 研究背景
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指出,“教育即成長”意味著教育過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過程之外不存在目的,教育過程是一個持續(xù)重組、持續(xù)建構和持續(xù)轉變的過程。放眼一線教師對轉化問題學生的工作缺乏耐心,問題學生常會不分場合挑戰(zhàn)教師的威信,一線教師采取以大局為重,孤立問題學生或強壓訓斥的方式令人心寒。結果問題學生內心積壓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反抗的舉動越來越惡劣?!断纳綄W?!防锏暮⒆邮切腋5?,因為是學校適應學生,真正的平等讓學生們擁有了人生最大的收獲——沒有恐懼。長期處于外在權威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心靈是無法感知自由的,教師應該永遠堅信每個問題學生都是“好學生”,每位孩子的內心都渴望被認可,激起學生內心向善的力量,不良行為習慣也就無影無蹤了。
以我班為例,我班現有學生48人,其中問題學生有3人,“問題學生”不等同于“后進生”但包括“后進生”,我班三位問題學生分別經醫(yī)學診斷為“孤僻癥”“多動癥”和“抽動癥”?!肮缕ОY”學生經常為難同學制造各種矛盾,故意堵著門不讓同學進來,往女生的藥瓶里灌水,值日生掃地掃到他的位置,他就是不站起來,組長來收語文作業(yè),他偏偏把數學作業(yè)交上去,矛盾愈演愈烈有向肢體沖突的方向發(fā)展的趨勢?!岸鄤影Y”學生的手腳會不受控制地抖動,性格內向,無法集中注意學習。“抽動癥”學生的頭會神經性亂擺,把課桌面和作業(yè)本舔得干干凈凈,學習成績不理想。問題學生的問題屢教不改,其他任課老師和同學們避之不及,校園生活成了他們的煎熬。
基于此,我執(zhí)著“教育即成長”的理念,在愛與寬容的環(huán)境里靜待花開,最后三名問題學生成功轉化并養(yǎng)成良好品德。我們班的團體賽和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這都離不開家校合作,師生同行和班集體團結友愛的強大力量。
二、 家校攜手,共樹信心
尼爾說,所有兒童的不良行為都是基于愛,家庭不和睦是表示家庭沒有愛,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不如父母來得大,家庭環(huán)境不改善,孩子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的原因。孤僻癥學生在幼兒園曾被暴力傷害過,父母不曾給予孩子關愛,父親在家庭教育里缺失,母親嚴厲粗暴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當務之急是幫助父母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耐心教育孩子尤為重要。多動癥學生常年生活在父母爭吵的環(huán)境下,從未得到父母的贊賞和關愛,父母應改善家庭環(huán)境并給予孩子鼓勵和贊賞,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抽動癥孩子的病因雖與遺傳有關,但他的母親從未放棄他,給他更多的耐心與關愛,相對其他兩位孩子家庭環(huán)境溫暖。問題學生的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問題引起高度重視,但也不必恐慌,當孩子做錯事,一定要心平氣和地處理,父親多抽出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經常陪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一起玩耍。母親有一顆寬容的心,慢慢陪孩子成長,一起讀課外書,一起發(fā)現生活的美好。
家校共同營造愛的環(huán)境,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安全感。孩子在學校冒犯同學,家長應該出面賠禮道歉,勸導孩子與同學友好相處,其他同學的心靈才不會受傷,整個班級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幫助問題兒童的轉化工作才能順利展開。家長多與班級其他同學的家長溝通,學習教育經驗,組織親子游,幫助孩子交朋友,一步一步融入班集體。
在學校里,我認真聆聽任課老師的心聲,通過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動,到達有效轉化問題學生的目的。我以幫老師取東西為理由,依次支開問題學生,悄悄地告訴同學們,“他跟我們大家有一點不一樣,我們要一起幫助他,他是你們的弟弟,我們大家庭的一員?!蓖瑢W們開始試著理解他,包容他的尖銳。問題學生的轉化是一場持久戰(zhàn),期間歷經挫折只有家校形成一股合力,相互支持才能見證奇跡。
三、 師生同行,愛的家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促使兒童學習,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使他刻苦頑強地用功學習的最強大的力量,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問題學生需要感受到世界的善意,只有充滿愛與寬容的大家庭才能轉化他的尖銳,從而收獲自尊,不斷自我超越和成長。為了營造愛與寬容的環(huán)境,我采取以下方法。
(一) 倡導優(yōu)良班風
教師在班級里倡導“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應該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的理念,尤其當其他同學主動幫助問題學生時,更應該得到教師的表揚。當整個班級散發(fā)出和生長同頻率的正能量,所有孩子愛的能力被激活時,不僅問題學生感受到友情的溫暖受益匪淺,其他同學也會收獲人生的財富——同理心。優(yōu)良班風是教師管理班級的方法,更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守護者,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為真正的人。
(二) 安排友善同桌
很多老師都會把令人頭疼的學生單獨拎出來坐在講臺桌旁,仿佛失去與外界的聯系就不會搗亂。但問題學生看似是有各種問題的學生,其實他們內心也曾渴望友誼苦于失去與他人交往溝通能力。如果把他孤立出來,更不利于融入班集體,嚴重影響其身心發(fā)展。
小學階段有很多活動都是同桌合作完成,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鍛煉溝通交往的能力。問題學生的同桌應具有樂于助人的品質,富有超乎同齡人的同理心,理解問題學生的惡意并非他愿,并愿意和問題學生一起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教師和學生理解問題學生的尖銳,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他轉化,不是縱容問題學生犯錯,問題學生對他人和財物所造成的傷害都應得到的公平公正的處理和賠償。
(三) 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
經常被鼓勵和贊許的孩子,往往也更有自信,即便在常人看來都是問題的孤僻癥兒童,教師更要全力捕捉他的優(yōu)點放大,因為期望效應告訴我們,每次表揚會令孩子相信自己是“好孩子”,從而真的變成“好孩子”。教師表揚孩子具體的品質后再安排一個班級的職務,比如“圖書管理員”,一個基于他目前的能力,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職務。集體對個人的信任,可以促使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對集體負責,對自己負責,一顆浮躁的心也在整理圖書的過程中慢慢靜下來。他也沒有多余的空閑搗亂,孩子喜歡整理書,喜歡讀書,你還愁他不學好嗎?
每位孩子都不是單打獨斗的英雄,所有同學為你的閃光點鼓掌,對于進步者和鼓掌者都是很重要的生命體驗,進步者感受到榮譽感和人性的溫暖促使他更加勇敢地面對苦難,當學生內心激起成為男子漢的強大動力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鼓掌者也會獲得感受幸福的能力,正如內爾·諾丁斯所說:“深層的幸福涉及對他人快樂和痛苦的同情反應?!?/p>
(四) 與孩子談心交友
問題學生的反常舉動,不同于一般學生的反常,很多觸目驚心的矛盾都需要班級管理的藝術來化解。我常常邀請問題學生來辦公室談心,談到關鍵時刻就獎勵他一塊糖果,告訴他,“糖果要偷偷帶回去吃,別被同學看到了,老師是很喜歡你的,對你也是最好的。”果然問題學生在教師的“特殊關照”下,慢慢喜歡上校園生活,還有了一群兄弟。
當問題學生和教師發(fā)生沖突時,既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又不能讓其無法無天,唯有軟硬兼施,讓孤僻癥學生有所忌憚,有所收斂,又很感動,喚醒生命的追求,才能化干戈為玉帛,保一方安寧。課后教師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孩子談心交友,很多問題會在溝通中得到解決。教師得到孩子的信任,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學生喜歡你,也就會喜歡上學,對班級會更有歸屬感,對生活充滿希望。
四、 我的思考
葉圣陶說:“小學教育的價值在于打定小學生一輩子有明確人生觀根基?!?/p>
問題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集體的關懷和溫暖,先“幸運”地被別人愛,再學著去愛別人。這離不開班主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實的學識,將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力量團結起來,為孩子內心的善提供肥沃土壤。
通過實踐,我認識到小學階學段是問題兒童轉化的關鍵期,學校環(huán)境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教師作為營造愛與寬容環(huán)境的主導者,應該帶著最大的善意看待問題學生,倡導優(yōu)良班風,安排友善同桌,挖掘孩子的閃光點,與孩子談心交友,使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得到肯定,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瑪利婭·蒙臺梭利認為“愛是兒童成長的土壤,兒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關愛,才能夠具備健全的人格、心智、道德?!庇行┘议L因“望子成龍”急切,錯誤地將愛理解為嚴苛,不了解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味地嚴加管教,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轉變問題學生的過程也是轉變家長的過程。物質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怎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所有學生發(fā)展?這是所有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希望有一天教師不再埋怨自己運氣不好,班級里有一位教不起的“活寶”,家長不再反饋千萬不可讓自己的孩子和某同學成為同桌,學生之間少一點傷害多一點關愛,家校之間多合作,也許有的問題學生其實沒問題,皆大歡喜。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A.S.尼爾.夏山學校[M].??冢耗虾3霭婀?,2006.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4]內爾·諾丁斯.幸福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5]葉圣陶.如果我當老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施慧瑜,浙江省麗水市,麗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