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實踐教學活動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已成為了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的新亮點,同時也使小學語文課程發(fā)生了由量到質(zhì)的關鍵轉變,不僅為教師的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機會,同時也使學生有效的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限制,在廣闊的實踐天地中進行自主的探索、體驗與創(chuàng)新。因此,在教育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的將課堂教學形式與實踐教學形式進行緊密、有效的融合,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高和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有效融合;融合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實踐教學活動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已成為了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的新亮點,同時也使小學語文課程發(fā)生了由量到質(zhì)的關鍵轉變,不僅為教師的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機會,同時也使學生有效的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限制,在廣闊的實踐天地中進行自主的探索、體驗與創(chuàng)新。因此,在教育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的將課堂教學形式與實踐教學形式進行緊密、有效的融合,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高和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意義
(一)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聽、說、讀、寫各項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通常都是分相對獨立的版塊進行教學的,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無法進行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可以很好的整合知識和能力,使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整體的發(fā)展。同時,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還能使學生將課堂學到的內(nèi)容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有效的運用,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也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二)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作為社會個體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及活動范圍問題,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并不太多,從而會影響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樹立與形成。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大大增多了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三) 有助于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進行積極地創(chuàng)新與改革,但是在以往固定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很難有好的改革方案。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合,教師通過實踐活動能更好的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為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機會,使教師能夠以教學實踐活動為平臺,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改革。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策略
(一) 將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情境相融合
文學作品是一種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藝術形式,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高度濃縮。而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內(nèi)容大部分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應利用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先結合,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并創(chuàng)設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學情境或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
如在教學《翠鳥》一課時,有學生對“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這句話不能進行透徹的理解,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示,使學生在具體的演示實踐中,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和對文章中用詞準確性的掌握。
(二) 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融合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堂就是學生進行學習及思考的陣地,在有限的課堂空間中,對學生的思維及思考范圍會產(chǎn)生一定的制約影響,造成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的情況。而通過將課堂教學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相結合,能使學生突破課堂的時空限制,將教學內(nèi)容放置到更為廣闊的空間內(nèi)進行理解,這不僅能有效的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更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三) 將課堂教學與課后作業(yè)相融合
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和鞏固,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以往教學模式下,大量的課后作業(yè),并沒有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反而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可以適當減輕學生課后作業(yè)的壓力,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課后作業(yè),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在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運用中,進行教學效果的鞏固與檢驗。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的一種有效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及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和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實現(xiàn)學生理解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翁利琴.小學語文教學的“三性”[J].江西教育,2016(3).
[2]張利敏.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
作者簡介:
韓樹誠,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寧夏海原縣七營鎮(zhèn)張堡小學。
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創(chuàng)新集團辦學 加大評估力度 破解擇校難題[J].教育與經(jīng)濟,2018(1):3-5.
作者簡介:
郭立,四川省宜賓市,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qū)涼姜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