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摘 ? 要]長嘴壺茶藝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要求學生掌握持壺站姿、步法、拋壺、行禮及摻茶等操作技法。在長嘴壺茶藝技法操作課中,通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運用,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傳承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長嘴壺茶藝技法;教學方法;教學規(guī)律
[中圖分類號] ? ?G71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7-0087-02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基礎知識薄弱、實踐經(jīng)驗缺乏。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辦法,教師僅限于紙上談兵,學生學習起來就會非常抽象,技能掌握等于空談,不能有效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鑒于此種情況,筆者根據(jù)多年授課教學的經(jīng)驗,對于長嘴壺茶藝技法課堂上可使用的教學方法發(fā)表一些看法。
一、適時使用多媒體輔助工具,讓教學更直觀
在課程學習的基礎階段,無論是持壺站姿、拋壺和行禮,還是摻茶技法等,都是以正確的握壺姿勢為基礎和出發(fā)點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握壺姿勢,意識到正確使用和安全操作長嘴壺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進行實物展示,讓學生親自接觸、觀察。同時,教師詳細介紹握壺的要領和標準,讓學生形成概念印象,可以使用自制的錄像視頻、幻燈片或微課,演示正確的握壺姿勢,告知操作要領及注意事項,讓學生動手試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實物呈現(xiàn)、幻燈片展示、視頻播放、微課講解等,將抽象的握壺姿勢技能操作要領直觀化、形象化,突出操作性和趣味性,把學生帶進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有助于學生迅速理解和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點,提高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新知識,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為了克服這一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學習模塊和任務,并根據(jù)任務目標,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例如,教師可以設置長嘴壺表演的出場亮相情境,教會學生運用長嘴壺茶藝技法中的致意禮,如作揖禮、鞠躬禮等,還可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致意禮的風格和展示形式;同樣,也可以創(chuàng)設長嘴壺表演退場行禮的情境,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表演主題和內容,設計不同的退場行禮風格和展示形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將身邊的人們在茶館消費時對長嘴壺茶藝的服務或表演需求搬進課堂,創(chuàng)設不同的茶客在茶館消費的情境,讓學生模擬長嘴壺茶藝服務人員和茶客,根據(jù)茶客的需求和現(xiàn)場實際情況,運用所學長嘴壺基本技法,及時應變,提供服務。這樣,通過渲染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出具體、生動、獨特的情境,將行業(yè)實際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讓學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見其物,聞其聲,明白“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邏輯關系,可以毫無阻礙地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對于知識的學習更有目的性和主動性,達到掌握知識技法并靈活運用的最佳效果。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策略,為上好操作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教師示范,學生動手,事半功倍
課堂上,教師通過示范演練和分步講解,指導學生動手實操,這是長嘴壺茶藝技法操作課中訓練技法的主要途徑和有效方法。
1.教師示范操作,化抽象為具體
長嘴壺茶藝技法比較煩瑣復雜,每一個基本動作包含著細小的環(huán)節(jié)和步驟,比如,長嘴壺持壺站姿,其基本要求是:右手握壺把,上臂自然下垂貼近身體,壺管向上緊靠上臂或肩關節(jié)處。左手五指并攏,屈肘后背,手掌心向外貼于腰部,或者左手自然下垂貼近身側。具體操作時,如果有講解和示范不到位的情況,學生對該知教學的學習和掌握就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演練,將動作分解成一個個步驟,同時進行分步解說,化抽象為具體。學生一邊觀看示范,一邊跟著教師的解說進行操作演練。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讓他們相互觀摩學習,相互檢查動作是否標準,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糾正和指導。
2.教學內容少而精,給予學生充分的演練時間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教會學生一個知識點或技能操作要點?這就需要教師提前備好課,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力求教學內容少而精,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內容和要求,抓住學習重點,緊跟教學進度和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走,反復揣摩,真正掌握動作要領。比如,教師在講解女子致意禮的動作要領時,首先,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示范的標準動作:右手提壺平端于胸前,左手搭壺管1/3處,目視前方,呈交叉步下蹲致意。其次,引導學生提問,就教師示范講解的內容提出問題,教師及時解答,并強調動作的操作難點和注意事項。再次,讓學生跟著教師的示范步驟,集體統(tǒng)一練習每一步的動作,教師將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的不足之處,讓學生明確正確的動作標準,做到心中有數(shù)。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相互指出沒有做到位的地方,教師對各組的練習情況進行觀察,給予個別指導。教師應在示范講解下,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明確教學要點,進行反復多次練習,以達到訓練標準。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和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應反復多次強調操作要領,保證操作的準確性、規(guī)范性,以加深學生的體會,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3.“做中學,學中做”,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僅僅將技法教授給學生,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發(fā)展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提升他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讓他們自覺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例如,在教授長嘴壺茶藝禮儀時,由于持壺作揖禮是一項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和禮節(jié)禮貌的行為,對學生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學習前,教師先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強化記憶。如作揖禮是什么樣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作揖禮體現(xiàn)什么樣的禮節(jié)禮貌?持壺作揖禮應該怎樣操作呢?學生討論回答后,再開始按照持壺作揖禮的要求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操作時,既能使動作規(guī)范標準,又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樣的操作訓練課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規(guī)范的技法、技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接受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助于他們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四、設計有效練習,提高技法技巧
1.遵循學生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遞進式的有效練習
一般而言,教師可以在長嘴壺茶藝技能操作課中,遵循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將技能學習內容按照先簡后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分三個階段設計遞進式的有效練習。第一個階段,每堂課的課前10分鐘安排熱身運動和基本功訓練,目的是活動筋骨,避免操作時身體受傷,在運動時反復強調持壺站姿、步法、拋壺、行禮等基本功的訓練標準。經(jīng)過幾個星期的課前10分鐘基礎訓練,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功的目的。第二個階段,摻茶技法動作專項訓練。每堂課安排一個新的知識點學習,比如摻茶技法招式,由于每一個常見的摻茶招式都包含有十幾個動作,因此教師需要將知識點進行分解并進行演示,讓學生按照分解步驟,分組對照練習。第三個階段,將所學基礎知識和專項技能進行融會貫通,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單元性的技能操作競賽,如技能單項:拋壺競賽、持壺站姿競賽、摻茶技法競賽等,并且進行評比,評比時讓學生輪流擔任評委,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最后的競賽成績作為平時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這樣的設計,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加技能比拼,并且在技能比拼中,鞏固技能動作操作要領,提升熟練度和自信心。
2.重視長嘴壺茶藝技法教學的示范和講評
在長嘴壺茶藝技法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操作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教師通過示范講評的辦法,強化學生對長嘴壺茶藝技法要領的認識與掌握,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習慣。首先,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示范下,明確長嘴壺茶藝技法要領,確定眼、頭、手、腿、壺之間的關系和動作先后順序。同時,教師在示范講解、指導學生分組演練的過程中,注意巡回指導,針對性地糾正個別問題,學生演練完畢,師生應該共同歸納總結,教師要對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講評。
教師還要圍繞講授的重點和學生練習的實際進行講評。如下腰摻茶式,是長嘴壺茶藝技法的重點,更是難點,比較難掌握,教師講評時,按照分解的步驟,對學生的練習掌握狀況進行客觀準確的分析,對于掌握較好的地方,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對于比較難掌握、容易犯錯或做得不足的地方,再次進行示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及時掌握。經(jīng)過示范和講評,反復強化訓練,讓學生有更直觀的體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進而能夠很快掌握下腰摻茶式長嘴壺茶藝技法動作要領。這樣,既可以發(fā)展學生對技能的實際操作掌握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教師在長嘴壺茶藝技法專業(yè)課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運用,并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guī)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吃苦耐勞精神等,進而實現(xiàn)既定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 ?參 ? ?考 ? ?文 ? ?獻 ?]
艾倫·約翰·珀西瓦爾·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羅康,張閱,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