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健 張琳琳 張媛媛
(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 遼寧 大連 116033 )
頸椎椎管狹窄是將管腔狹窄(發(fā)育性)作為基礎,頸椎管發(fā)生纖維性增生或者骨性增生,導致一個平面或者多個平面出現管腔狹窄,影響脊髓血液循環(huán),使其發(fā)生障礙,或者出現脊髓壓迫等癥狀[1]。磁共振成像檢查方式在對頸椎椎管狹窄患者掃描的時候,其體位大多為常規(guī)體位,如果為靜息仰臥矢狀位,在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時候是沒有明顯變化的,所以漏診率較高[2]。本文選擇我院160例頸椎椎管狹窄患者開展分析,旨在研究仰臥矢狀過屈、過伸位磁共振成像在臨床中對頸椎椎管狹窄診斷的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4月-2018年5月時段到我院進行仰臥矢狀過屈、過伸位磁共振成像檢查的160例頸椎椎管狹窄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62例,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41.23±3.12)歲,在臨床中多表現為上肢無力、行走困難、頸背疼痛、手指發(fā)麻等多種癥狀,經過CT以及X線檢查方式,顯示其頸椎椎管矢狀徑<10mm的患者有64例(絕對狹窄),頸椎椎管矢狀徑在10-12mm的患者有96例(相對狹窄)。所選擇研究對象對本次研究均知情,簽署同意書。
2 磁共振檢查方式:本次研究對象均選擇超導1.5T磁共振掃描儀,并行脊柱容積正交相控陣線圈。仰臥矢狀位:T1WI、T2WI;矩陣設置為320×224,視野設置為18×18,激勵次數設置為4次,層厚設置為3.0mm,層間距設置為1.0mm。伸位、屈位均行T1WI、T2WI。
3 評判指標:將常規(guī)靜息仰臥矢狀位磁共振檢查方式檢查頸椎椎管實際情況作為標準,比較仰臥矢狀過伸位、過屈位磁共振成像檢查方式對頸椎椎管進行檢查,并測量椎管矢狀徑的具體情況,來判斷椎管狹窄的實際情況。
4 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數據納入到SPSS19.0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比較,P<0.05則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5 結果
5.1 仰臥矢狀過屈位、過伸位同常規(guī)靜息仰臥矢狀位磁共振檢查方式比較:對于疑似為頸椎管狹窄的患者而言,行靜息仰臥矢狀位磁共振檢查的時候,其變化不明顯,在行頸椎過伸位、過屈位磁共振檢查的時候能夠將椎管狹窄情況清晰顯示。靜息仰臥矢狀位磁共振檢查的時候其變化明顯,但頸椎過伸位、過屈位磁共振對椎管狹窄程度檢查的時候其表現會更加明顯。頸椎過伸位、過屈位磁共振檢查的時候,其圖像信噪比較靜息仰臥矢狀位磁共振檢查方式差,分析原因,是由于頸椎后緣離線圈的距離增加導致。
5.2 仰臥矢狀過伸位、過屈位磁共振檢查方式對頸椎椎管狹窄顯示情況比較:仰臥矢狀過屈、過伸位磁共振方式在對頸椎椎管狹窄情況進行檢查的時候,差異顯著(P<0.05);同過屈位檢查方式比較,過伸位磁共振在檢查頸椎椎管狹窄的時候加重的比例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仰臥矢狀過伸位、過屈位磁共振檢查方式對頸椎椎管狹窄顯示情況對比(n,%)
如果患者頸椎過屈、過伸姿勢,會增加頸椎后緣離線圈的距離,此時圖像的信噪比便會較差,如果要得到理想的信噪比,還需要符合檢查要求,患者在檢查創(chuàng)傷保持仰臥位,確保頸部左右是相對稱的,掃描中心線位置同患者脊柱中心線位置要保持一致,激光線需要同頭頸仰臥矢狀位進行重合,其中心線需要同患者的甲狀軟骨對準[3]。應當優(yōu)先對患者行CT、DR平片等檢查,尤其是磁共振檢查(常規(guī)體位)可判斷上椎體、下椎體是否存在問題,如果疑似上椎體病變,在保持過伸位的時候需要在頸椎靠肩下的位置墊一枕頭;過屈位:在頸椎靠肩下的位置墊一枕頭,確?;颊呱献刁w能夠更加靠近線圈[4]。如果疑似為下椎體病變,過伸位:在頸椎近端靠頭位置下墊一枕頭;過屈位:在頸椎靠肩下的位置墊一枕頭,確保下椎體能夠更加靠近線圈[5]。做矢狀位檢查的時候,為提高速度可做4-5層;若做軸位時存在問題,對于黃韌帶、椎間盤而言,可只做1層,不僅可提高速度,還能夠減輕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在對患者行頸椎屈伸位磁共振檢查的時候,不僅需要頸椎與線圈更加貼合,確保信噪比足夠,還需要確保舒適性,在檢查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吞咽以及顫動動作,減少運動產生的偽影。在常規(guī)仰臥矢狀位檢查的時候,若為常規(guī)仰臥矢狀位,是很容易固定的;但是若為過屈或者過伸位時,會增加頸椎離線圈的距離,降低信噪比[6]。所以在進行仰臥矢狀位頸椎屈伸位磁共振檢查的時候,需要確保定位墊的高度以及舒適度良好。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背部、頭部等位置放置定位墊,不僅可幫助患者更好配合,還能夠獲得更理想的圖像。但是如果患者脖子較短或者過于肥胖,在進行仰臥矢狀位屈伸位檢查的時候難度較大,效果并不理想。頸椎椎管容量會隨著其位置而發(fā)生變化,頸椎過伸位:脊髓界面會增加,因此會增加發(fā)生椎管狹窄的概率;過屈位:脊髓界面得到減小,椎管會被拉長,因此會減少發(fā)生椎管狹窄的概率。如果患者疑似為頸椎椎管狹窄,則需要進行多個體位掃描。本研究結果顯示,仰臥矢狀過屈、過伸位磁共振方式在對頸椎椎管狹窄情況進行檢查的時候,同過屈位檢查方式比較,過伸位磁共振在檢查頸椎椎管狹窄的時候加重的比例更高,差異均顯著。
綜上所述,在診斷頸椎椎管狹窄的時候,選擇仰臥矢狀過屈、過伸位磁共振成像檢查方式的意義重大,在臨床中具有可觀的價值。